- 年份
- 2024(9049)
- 2023(13010)
- 2022(11203)
- 2021(10554)
- 2020(8816)
- 2019(20253)
- 2018(19798)
- 2017(38691)
- 2016(20330)
- 2015(22784)
- 2014(22448)
- 2013(22418)
- 2012(20248)
- 2011(18178)
- 2010(18198)
- 2009(17026)
- 2008(15425)
- 2007(13312)
- 2006(11648)
- 2005(10163)
- 学科
- 济(79823)
- 经济(79729)
- 管理(61280)
- 业(59995)
- 企(50581)
- 企业(50581)
- 方法(38704)
- 数学(33707)
- 数学方法(33397)
- 融(26893)
- 金融(26892)
- 中国(25898)
- 银(24903)
- 银行(24871)
- 行(24015)
- 财(22885)
- 农(21356)
- 业经(18937)
- 地方(17498)
- 制(17130)
- 学(16102)
- 务(15558)
- 财务(15497)
- 财务管理(15474)
- 农业(14854)
- 贸(14817)
- 企业财务(14810)
- 贸易(14805)
- 易(14373)
- 理论(14055)
- 机构
- 大学(285473)
- 学院(284065)
- 管理(118159)
- 济(115525)
- 经济(113101)
- 理学(103535)
- 理学院(102485)
- 管理学(100888)
- 管理学院(100398)
- 研究(89761)
- 中国(72612)
- 京(59040)
- 科学(54058)
- 财(53337)
- 财经(43914)
- 所(43140)
- 中心(42912)
- 农(41680)
- 业大(40927)
- 经(40001)
- 研究所(39573)
- 江(38560)
- 北京(37067)
- 范(35831)
- 师范(35538)
- 经济学(35265)
- 财经大学(33082)
- 州(32632)
- 院(32555)
- 农业(32488)
- 基金
- 项目(200018)
- 科学(158639)
- 基金(147392)
- 研究(146984)
- 家(127117)
- 国家(126034)
- 科学基金(110049)
- 社会(93999)
- 社会科(89296)
- 社会科学(89275)
- 基金项目(79152)
- 省(77080)
- 自然(71769)
- 自然科(70165)
- 自然科学(70151)
- 自然科学基金(68889)
- 教育(66811)
- 划(64422)
- 资助(60254)
- 编号(60190)
- 成果(47199)
- 部(44356)
- 重点(43802)
- 创(42103)
- 发(41769)
- 课题(39848)
- 创新(39149)
- 教育部(38686)
- 国家社会(38618)
- 人文(38232)
- 期刊
- 济(119936)
- 经济(119936)
- 研究(83735)
- 中国(49055)
- 学报(42112)
- 管理(41712)
- 科学(39618)
- 财(38982)
- 融(37360)
- 金融(37360)
- 农(37052)
- 大学(32414)
- 学学(30617)
- 教育(27716)
- 农业(25302)
- 技术(22571)
- 财经(20983)
- 业经(20255)
- 经济研究(19984)
- 经(17782)
- 理论(15440)
- 问题(14913)
- 实践(14294)
- 践(14294)
- 图书(14160)
- 商业(13845)
- 科技(13287)
- 技术经济(13228)
- 现代(12718)
- 业(12535)
共检索到40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慧 张剑渝
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一条与传统银行相异的金融服务购买渠道,推动了金融消费者从传统银行业中的分流趋势。本研究关注消费者购买金融服务的渠道从传统银行业转向互联网金融这一渠道迁徙过程,基于迁徙理论、创新扩散与抵制理论提出并检验了影响金融消费者渠道迁徙的两大机制:锁定效应及驱动效应。对414名金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现状满意是锁定效应中的中介变量;(2)创新准备是驱动效应中的中介变量;(3)金融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风险感知直接正向影响其拒绝迁徙行为。这一研究结论丰富了渠道迁徙的相关理论,并对传统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 渠道迁徙 锁定效应 驱动效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涂红伟 周星
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是指消费者从在线(离线)渠道向离线(在线)渠道转移的过程。近年来,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消费渠道日益多样化,然而学术界对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研究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围绕消费者渠道迁徙的概念、路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的相关营销策略等问题,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遗志 汤定娜
针对缺乏在线购物经验的消费者,基于技术接受模型,探究了消费者感知价值与离线向在线渠道迁徙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在感知易用性与信息搜寻满意的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信息搜寻满意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与在线购买意愿的关系中起了部分中介作用;在线购买意愿在信息搜寻满意影响在线购买行为的过程中起了完全的中介作用,转换成本调节了在线购买意愿与在线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渠道迁徙 感知价值 TAM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红伟 贾雷 周星
随着网络经济的来临,消费者渠道迁徙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由此也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由于学者们对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这一概念的定义不清以及缺乏理论基础,致使研究结论比较较零乱、割裂,缺乏系统性。因此,文章通过体验学习理论,从人物、事件、地点以及时间四个要素定义消费者渠道迁徙这一概念,分析探讨了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主体,客体,迁徙的层次和形式,并创造性的归纳出了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结构维度,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方法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慧超 刘爱军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诸多传统零售行业受到电子商务冲击,纷纷调整企业销售模式,建立起自己的线上电商平台。与此同时,很多电商企业也开始布局线下,纷纷建立自有的体验店、旗舰店等。本文分析了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从离线向在线迁徙这一动态过程及其影响迁徙的因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离线购买价格、时间成本、离线购买可选择性、感知在线购买有用性、感知在线购买易用性、消费者所处文化环境、渠道融合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苹果从离线向在线迁徙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迁徙成本、实体店铺忠诚对消费者购买苹果从离线向在线迁徙意愿有反向阻碍作用。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全渠道 渠道迁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红伟 周星
借助于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模型,文章探讨了产品价格与消费者渠道迁徙路径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产品价格是引起消费者渠道迁徙路径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可以说明产品价格能引起消费者对于信息搜索渠道和购买渠道的选择,还能反应中国消费者对于消费渠道选择的一种谨慎消费的态度,即为了规避风险,他们倾向于选择离线渠道作为购买高价格产品。
关键词:
产品价格 消费者渠道 迁徙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贾雷 周星 林文晓
网络经济的来临使得消费者从线下消费转为在线消费成为一股潮流。本文通过TAM和TPB理论整合视角,分析影响消费者渠道迁徙态度和迁徙意向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多渠道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红
信息技术推动生鲜产品APP购物跨越时空的限制,成为消费者日常消费模式之一。研究以PPM理论整合"意愿-行为"模型,探讨消费者生鲜APP渠道迁徙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检验结果显示:经济性因素是推力,制约消费者向新渠道迁移;功能性因素和感知风险是锚定力,能增加消费者持续使用原有生鲜APP的机率;而情感因素和便利性因素则是拉动消费者渠道转换的拉力;功能性因素对经济性因素和情感因素、感知风险对情感因素和便利性因素具有调节效应;个体差异对迁移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宁波 范筱璠 董晋 赵端阳
为探索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购买迁徙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路径,本研究基于PPM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购买迁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多群组分析不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价格、信息、服务不满意构成正向影响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购买迁徙行为的推力因素;感知有用性、搜索、消费体验感构成正向影响迁徙行为的拉力因素;程序转移成本构成负向影响迁徙行为的锚定因素。2)锚定因素负向调节推力因素对迁徙行为的作用效果。3)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三个人口统计特征在不同假设路径中的影响较为显著。其中女性、30岁及以下、学历水平大专以上的群体更愿意在线上渠道购买生鲜水果。结论丰富了生鲜水果领域消费者迁徙行为的研究成果,并为生鲜电商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豪 许浩楠 杨茜
针对多寡头竞争环境中零售商面对具有品牌迁徙行为的消费者时存在的均衡定价问题,考虑消费者品牌迁徙程度,构建了多个品牌零售商与多个具有品牌迁徙行为消费者的Spokes决策模型。通过求解不同市场情况下品牌零售商的均衡定价与收益,分别讨论了消费者品牌迁徙行为变化、市场竞争程度不同与品牌数量改变对零售商定价与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具有品牌迁徙行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程度增加有助于提升零售商的定价与收益;同时发现,消费者品牌迁徙行为对零售商的均衡收益有决定性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试图就辽宁省盘锦市的产业锁定与金融锁定作个案研究 ,探讨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金融的相应职能。文章认为 :第一 ,锁定效应是资源型经济的突出特征 ;第二 ,通过对资源禀赋的探讨 ,可以寻找到反锁定安排的“产业可行集” ;第三 ,适当的金融支持是可以起到通过关键性资源配置引导产业结构变迁作用的。
关键词:
锁定效应 产业结构 金融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布玉婷 王舒
为把握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多流通渠道的选择意愿,增强线上渠道消费者黏性,扩大信息技术溢出效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基于对江苏省4个城市地区的调研数据,构建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消费者因素、产品特征及渠道特征因素对消费者移动线上渠道迁徙意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消费者向移动线上渠道迁徙的意愿会受到推力因素、拉力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以及锚定因素的负向抑制作用;锚定因素负向调节拉力因素对消费者渠道迁徙意愿的作用机制,以农贸市场为原始渠道时作用效果更强。(2)超市与移动线上渠道的价格、折扣情况、产品多样性差距,及消费者感知财务、服务、心理风险差距,构成推力因素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超市与移动线上渠道的渠道信任、感知易用性差距构成正向吸引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社会影响作为锚定因素负向影响渠道迁徙意愿。(3)农贸市场与移动线上渠道的购买环境、时间、信息完整性差距,及消费者感知质量、健康、时间风险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推力因素;农贸市场与移动线上渠道的媒体丰富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渠道信任差距,构成正向吸引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社会影响与感知成本差距构成负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锚定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布玉婷 王舒
为把握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多流通渠道的选择意愿,增强线上渠道消费者黏性,扩大信息技术溢出效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基于对江苏省4个城市地区的调研数据,构建以偏最小二乘法为基础路径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消费者因素、产品特征及渠道特征因素对消费者移动线上渠道迁徙意愿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消费者向移动线上渠道迁徙的意愿会受到推力因素、拉力因素的正向促进作用,以及锚定因素的负向抑制作用;锚定因素负向调节拉力因素对消费者渠道迁徙意愿的作用机制,以农贸市场为原始渠道时作用效果更强。(2)超市与移动线上渠道的价格、折扣情况、产品多样性差距,及消费者感知财务、服务、心理风险差距,构成推力因素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超市与移动线上渠道的渠道信任、感知易用性差距构成正向吸引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社会影响作为锚定因素负向影响渠道迁徙意愿。(3)农贸市场与移动线上渠道的购买环境、时间、信息完整性差距,及消费者感知质量、健康、时间风险差距,构成正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推力因素;农贸市场与移动线上渠道的媒体丰富度、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渠道信任差距,构成正向吸引其渠道迁徙意愿的拉力因素;社会影响与感知成本差距构成负向影响其渠道迁徙意愿的锚定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修松 刘军
大企业利用资金、技术、组织与市场优势扩大规模与经营范围产生规模效应,利用大量产品与企业网络实现技术传播与扩散推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文章以2002-2013年中国500强企业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研究大企业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500强企业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当选择较为发达的经济省份进行回归时发现这种负效应作用更加明显。分析认为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溢出实现地区经济收敛,同时由于组织惯性与技术垄断导致技术锁定而产生"大企业陷阱",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大企业陷阱 经济收敛 技术经济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茹慧超 邓峰
数字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创新内涵嬗变。考虑到数字技术创新潜藏逆向锁定风险,基于技术路径依赖理论,结合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字技术专利申请数据,采用非径向超效率SBM方法测度我国数字技术锁定,检验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侵蚀效应,且该影响遵循“显著侵蚀—侵蚀效果收敛—侵蚀效果强化”这一非线性轨迹;(2)受技术空间扩散影响,数字技术锁定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邻地侵蚀”效应;(3)与内部技术引进相比,外部技术引进能显著打破数字技术逆向锁定演进轨道,处于弱制度创新环境的地区通过技术模仿遏制数字技术锁定的边际收益更高;(4)技术消化吸收对数字技术锁定的遏制效果在区域间存在非对称性特征,知识产权保护能为知识吸收和数字技术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研究结论可为数字经济时代下化解数字逆向锁定风险、突破“数字锁定枷锁”提供策略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