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44)
2023(4259)
2022(3421)
2021(3084)
2020(2635)
2019(5650)
2018(5208)
2017(10503)
2016(5042)
2015(5671)
2014(5514)
2013(5562)
2012(5053)
2011(4563)
2010(4879)
2009(5057)
2008(3754)
2007(3404)
2006(3120)
2005(2987)
作者
(13244)
(10794)
(10662)
(10420)
(6700)
(5148)
(5062)
(4227)
(4032)
(3845)
(3657)
(3608)
(3401)
(3354)
(3345)
(3243)
(3241)
(3142)
(3102)
(3005)
(2740)
(2566)
(2496)
(2493)
(2456)
(2445)
(2360)
(2326)
(2226)
(2160)
学科
(24722)
金融(24722)
(21222)
银行(21220)
(20739)
(20380)
经济(20359)
(17948)
管理(16105)
(15125)
企业(15125)
中国(13634)
中国金融(10869)
(8978)
方法(8715)
(8134)
数学(7780)
数学方法(7758)
(6680)
财务(6668)
财务管理(6662)
企业财务(6425)
业经(5975)
地方(5849)
(5772)
农业(4684)
(4644)
事业(4367)
(4347)
贸易(4339)
机构
学院(70547)
大学(68655)
(32569)
经济(31946)
管理(26187)
中国(24975)
理学(22166)
理学院(22008)
管理学(21760)
管理学院(21646)
研究(20196)
(17549)
(14860)
(14597)
银行(14388)
金融(14322)
财经(14113)
(13516)
(12848)
(12786)
中心(12281)
人民(11757)
经济学(11247)
国人(10713)
财经大学(10698)
中国人(10658)
中国人民(10583)
经济学院(10240)
(9468)
科学(9313)
基金
项目(43600)
科学(34654)
研究(33480)
基金(32557)
(26836)
国家(26550)
科学基金(23637)
社会(22839)
社会科(21881)
社会科学(21878)
基金项目(16899)
(16891)
教育(14594)
自然(13893)
编号(13687)
自然科(13612)
自然科学(13612)
资助(13569)
自然科学基金(13381)
(13248)
成果(10680)
(10559)
(9672)
国家社会(9607)
(9501)
重点(9416)
(9374)
(9179)
(9063)
人文(9013)
期刊
(36009)
经济(36009)
(26550)
金融(26550)
研究(23183)
(13535)
中国(13014)
管理(9799)
(7778)
学报(7640)
财经(7464)
科学(7187)
经济研究(6820)
业经(6469)
大学(6453)
学学(6318)
(6273)
商业(5002)
理论(4786)
中国金融(4732)
实践(4366)
(4366)
技术(4243)
农业(4143)
教育(3891)
问题(3752)
国际(3558)
(3352)
财会(3318)
农村(3080)
共检索到112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春敏  
"金融消费者"具有"消费者"属性,仍符合消费者的三个基本特征:主体是个体自然人,行为是购买、使用金融机构的金融商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目的为非生产、交易的生活消费。金融消费和金融消费者内涵丰富,绝大多数具有投资性质的金融产品都可纳入金融消费范畴,但高风险、特别是需要市场准入门槛的产品除外,相关主体不应纳入金融消费者范畴进行倾斜保护。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原理和实际需要,金融消费者的外延应包括潜在金融消费需求者和曾与金融机构有过业务关系的个人客户。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黎金荣  
后危机时代,发达国家都通过修改现行的法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而我国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法律上更未明确其定义,导致现实中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在混业经营的大金融背景下,金融商品与服务的综合化使得证券投资者、存款人、保险人的身份具有了共同的性质,将存款人、保险人与证券投资者依据金融领域进行划分,以不同的立法对其进行保护已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结合我国实际,确定"金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黎金荣  
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法律界定是金融法研究不可回避的前沿课题。后危机时代混业经营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与产品的综合化使得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概念在某个领域具有了共同的性质,世界发达国家都通过完善法律加强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保护,而我国金融消费者的定义还存在争议,法律上尚未区分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概念,导致现实中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无法通过法律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确定两者的法律概念,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中小投资者保护法》,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黎金荣  
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法律界定是金融法研究不可回避的前沿课题。后危机时代混业经营的背景下,金融服务与产品的综合化使得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概念在某个领域具有了共同的性质,世界发达国家都通过完善法律加强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保护,而我国金融消费者的定义还存在争议,法律上尚未区分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概念,导致现实中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无法通过法律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厘清金融市场中理论界与实务界区分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法律界定的争议焦点,确定两者的法律概念,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中小投资者保护法》,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双庆  
在由技术入股而产生的商事法律关系中,其主体就是技术入股者,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中还缺乏对其身份的准确法律界定。技术入股者是指以其技术成果的财产权作价入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技术入股者种类广泛、系入股技术的合法权利人并享有一定的权利与承担一定的义务。行为能力欠缺者可以成为技术入股者;准共有人中,有人愿意用技术入股,有人不同意,则该技术整体不得折价入股;股份公司技术入股者不应只限于发起人;技术成果创造者并不是天生的技术入股者候选人;以财政资金资助为主的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能用该科研项目成果作价入股并能成为该技术入股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华容   伍洋宇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金融账户信息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的范围,但未作出明确的界定。界定标准的不明确将导致权利主体权益易损、义务主体责任不明、司法裁判依据不清。考察域外立法例,同时结合我国有关立法现状和实践,宜采取“定义+列举+排除”的界定模式,以“信息主体”“信息性质”和“信息处理”为定义的考量因素,从立法、实践的综合角度进行列举,并排除通过间接识别才能确认的金融账户信息。基于此,我国出台“金融账户信息”的司法解释可侧重四个方面,以实现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社会信息利用的动态平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裘企阳  
论融资租赁的法律界定中国康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裘企阳编者按:我国目前正在制定《合同法》,为配合这一巨大工程的实现,我刊特邀租赁业务资深专家裘企阳同志撰写此文,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我国《合同法》的起草工作正在积极进行,融资租赁合同已获列名,对融资租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调研组  
英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包括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制定的规则和行业自律规则。《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SMA)于2001年4月1日生效。该法案标志着英国金融监管体制从1986年《金融服务法》确立的"成文法框架下的行业自律"体制转变为"成文法规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华  潘智林  
金融消费者保护对我国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学界对该领域也有不少的争论和探讨。本文通过厘清"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主体范围等基础性问题,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制度改革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国华  潘智林  
金融消费者保护对我国金融业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学界对该领域也有不少的争论和探讨。本文通过厘清"金融消费者"的概念、主体范围等基础性问题,分析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的制度改革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斯华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大量的网络金融产品迅速涌入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者的多项权利如消费选择权、平等交易权、结社权、监督权得到更好的实现,但同时知情权、安全权、隐私权、求偿权等权利更易遭受侵犯。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从健全法律框架、完善监管体系、畅通投诉受理途径、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等方面入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卫华  
在当前我国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问题大量涌现并日趋频繁的背景下,现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在立法理念、立法模式和具体内容方面已远不能适应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我们应当在消费者权益为本的立法理念之下,构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框架,并通过专项立法的方式具体规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基本权利等内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运慧  
金融服务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主体之一的金融消费者由于交易活动中的弱者地位,加之法律的不完善等因素使其权益受损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急需在立法理念、具体法律制度和专门的保护机构方面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从而促进金融消费者积极理性消费,活跃金融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良好运行。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炳斌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专业化,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交易关系、接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自然人。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上实行统一监管模式,创设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官方机构已经成为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我国有必要构建和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使金融消费者保护有法可依。首先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规定。其次,从制度构建角度看,借鉴国外经验,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机构设置。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是我国金融业走向统一监管模式的一个尝试和最佳突破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宝刚  马运全  
金融消费者概念作为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近年来,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分析研究金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成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对于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