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0)
2023(4484)
2022(3621)
2021(3319)
2020(2806)
2019(6041)
2018(5609)
2017(11050)
2016(5347)
2015(5854)
2014(5774)
2013(5788)
2012(5246)
2011(4756)
2010(5050)
2009(5255)
2008(3939)
2007(3522)
2006(3267)
2005(3128)
作者
(13636)
(11068)
(10874)
(10634)
(6919)
(5180)
(5163)
(4307)
(4122)
(3932)
(3728)
(3724)
(3483)
(3445)
(3409)
(3356)
(3317)
(3193)
(3186)
(3109)
(2761)
(2655)
(2582)
(2552)
(2504)
(2439)
(2378)
(2322)
(2231)
(2229)
学科
(24395)
金融(24395)
(21205)
银行(21205)
(20874)
经济(20851)
(20714)
(18556)
管理(16247)
(15869)
企业(15869)
中国(14231)
中国金融(10873)
(9169)
方法(9025)
(8077)
数学(7862)
数学方法(7824)
(6839)
财务(6827)
财务管理(6822)
企业财务(6652)
地方(6026)
业经(5940)
(5743)
(4797)
理论(4678)
农业(4628)
事业(4441)
(4406)
机构
学院(72742)
大学(71584)
(33530)
经济(32845)
管理(27436)
中国(25236)
理学(23273)
理学院(23071)
管理学(22792)
管理学院(22664)
研究(21359)
(18108)
(14841)
(14695)
财经(14420)
金融(14420)
银行(14360)
(13661)
(13493)
(13067)
中心(12722)
人民(11772)
经济学(11553)
财经大学(10944)
国人(10756)
中国人(10712)
中国人民(10638)
经济学院(10492)
(10098)
科学(9639)
基金
项目(44863)
科学(35985)
研究(35124)
基金(33467)
(27359)
国家(27063)
科学基金(24308)
社会(24006)
社会科(22994)
社会科学(22991)
基金项目(17284)
(17278)
教育(15911)
编号(14717)
自然(13997)
资助(13741)
自然科(13729)
自然科学(13729)
(13635)
自然科学基金(13487)
成果(11600)
(10568)
国家社会(10109)
(10087)
(9935)
(9779)
重点(9744)
项目编号(9613)
课题(9609)
(9602)
期刊
(36903)
经济(36903)
(26239)
金融(26239)
研究(24873)
中国(14351)
(14181)
管理(10414)
财经(7542)
学报(7419)
科学(7109)
(7033)
经济研究(7028)
大学(6485)
教育(6456)
(6393)
业经(6346)
学学(6094)
商业(5056)
中国金融(4734)
理论(4711)
技术(4702)
实践(4278)
(4278)
问题(3782)
财会(3629)
农业(3616)
国际(3410)
(3361)
现代(3346)
共检索到118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荃  
提倡金融消费者这一独立法律概念源于法理上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以往根据主观目的来界定金融消费者的方式在金融消费行为的消费性和投资性的双重属性制约下已凸显不合理,基于金融消费过程中利益受损的往往是普通自然人而并非金融机构,因而以是否处于弱势地位来界定金融消费者更为妥当;除此之外,金融消费者还包括金融资本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及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锋  
本文在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的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消费者应该具备如下特征:第一、金融消费者仅限于自然人;第二,金融消费者应该包括个人投资者;第三,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弱势地位是判断金融消费者的根本标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建勋  
国内外金融消费者概念的阐述金融消费者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在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使用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存款人保险人等保护制度日趋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美国也出台了一系列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利为主旨的金融立法。美国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规定,金融消费者是指为个人、家庭成员或家务目的而从金融机构得到金融产品或服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雪静  
在分析各国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认为金融消费者是购买或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商品、以非投资为目的、当前或曾经享受过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斐  钱正  
金融消费者作为法律概念,我国至今并无明确的界定,存在众多质疑和争论,而概念的界定直接关系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范的构建。鉴于我国现有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和工作开展的现实必要性,本文尝试对金融消费者概念进行法律解析,指出金融消费者是指已经或者正在购买、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是专业投资者除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焦瑾璞  
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护金融体系长期稳定运行,已成为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金融监管当局反思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相关国家和地区对金融消费以及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并不一致,其相应的监管对象也不一致。总体来讲,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界定,一种是仅仅将金融消费者界定为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自然人,将监管对象仅仅界定为银行业务;另一种则是相当宽泛的界定,将金融消费者界定为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琼  赖元超  
我国传统的消费者概念应修正为:消费者是为个人消费而获得商品或服务的自然人,但是以生产、经营为直接目的而获得商品或消费的除外。金融消费者可定义为:为个人消费而购买、使用金融商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但是以生产、经营为直接目的而获得金融商品或接受金融消费的除外。金融消费者享有消费者所享有的全部特权,与其他普通消费者的特权相比较,其财产安全权、知情权与金融隐私权需要在立法中加以特殊的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拓  
“实质性关联”关系指经营者内部的物质利益关系,影响网络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现今直播营销的模式的变化促使经营者内部关系越发复杂,虽立法层面不断出台法律法规期以缓解消费者弱势地位,但是已有的披露制度难脱于形式,对于足以影响消费者判断的关键利益关系信息未有触及。鉴于此,有必要将营销方内部的关联信息的内涵厘清,通过立法手段构建“实质性关联”信息披露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维护良好的网络市场环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沙洵  
随着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与服务类型的多样化与涉众化,接受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经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经济力量对比悬殊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专门立法,但法院已陆续受理了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诉讼案件。在立法尚未完善的前提下如何正确适用法律,准确界定金融消费者概念与范围,并合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目前司法实践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值得加以探索和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九华  
作为私法抽象人格向具体人格演进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消费者概念背后所体现的弱者倾斜保护实际上是私法主体实质平等、实质正义理念的体现。金融消费者概念扩张适用于证券投资者存在理论上诸多困境因而导致金融消费者保护模式存在缺陷。须通过建立证券经营者的义务分配机制和证券市场相关主体权力制约机制来加以完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炳斌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和专业化,是指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交易关系、接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自然人。在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上实行统一监管模式,创设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官方机构已经成为西方金融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我国有必要构建和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使金融消费者保护有法可依。首先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规定。其次,从制度构建角度看,借鉴国外经验,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机构设置。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是我国金融业走向统一监管模式的一个尝试和最佳突破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春敏  
反思危机爆发之前的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分散立法存在大量漏洞与空白,对消费者的倾斜保护意识不足;监管当局奉行金融效率至上的监管理念,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多口惠而实不至。本次金融危机深刻表明,保护金融消费者,不仅直接关涉金融消费者之微观利益,更关乎金融安全与稳定,应成为现代金融监管所秉持之首要基础价值。反观我国,金融监管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目标往往让位于做大市场规模的目标,为整个金融市场安全埋下了隐患,急需予以矫正。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驰  
近年来,"伪卡盗刷、电信诈骗、网络诈骗、P2P平台跑路、非法集资、校园毒贷款"等等社会问题一直是新闻舆论报道的热门词汇,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几起针对大学生的电信诈骗又一次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声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电信诈骗案30余万起,涉案资金多达千亿元。这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和亟待解决社会问题,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创新突飞猛进、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调研组  
英国消费者金融教育工作在2000年前主要由各类社会机构自发进行,规模较小。《2000年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规定金融服务监管局(FSA)负有促进英国公众对金融体系全面了解的法定职责,明确金融服务监管局应当让公众了解不同金融产品和交易的风险与收益,向公众提供其他相关的信息和咨询服务。2003年,FSA开展了大规模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谈佳洁  
"场景"是近年来在城市消费空间差异化发展趋势下出现的新概念。作为城市消费空间代表的购物中心,其场景化发展已经进入稳步推进期,但学界对"场景"仍未形成较为明确和公认的概念界定。为建立场景概念,基于扎根理论,从大量消费者对城市消费空间的评论中提炼和概括了当前阶段消费者对城市消费空间场景的认知,探讨了场景的类型、特征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界定分析了消费者层面上的场景概念,以期为城市消费空间研究中场景概念的界定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