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4)
2023(6574)
2022(5150)
2021(4749)
2020(3663)
2019(7941)
2018(7335)
2017(14415)
2016(7134)
2015(7883)
2014(7583)
2013(7497)
2012(6703)
2011(6078)
2010(6308)
2009(6426)
2008(5002)
2007(4585)
2006(4114)
2005(3785)
作者
(18633)
(15456)
(15262)
(14766)
(9604)
(7304)
(7066)
(6032)
(5868)
(5447)
(5241)
(5204)
(4791)
(4786)
(4749)
(4685)
(4561)
(4523)
(4375)
(4324)
(3765)
(3648)
(3562)
(3555)
(3542)
(3465)
(3353)
(3338)
(3101)
(3039)
学科
(27836)
经济(27796)
(24707)
金融(24706)
(23424)
管理(22275)
(21702)
银行(21702)
(21173)
(19244)
企业(19244)
中国(15695)
方法(11131)
中国金融(10917)
(10763)
数学(9844)
数学方法(9786)
(9631)
(9455)
业经(8412)
(7852)
财务(7836)
财务管理(7826)
地方(7772)
企业财务(7605)
农业(7315)
(5832)
贸易(5823)
(5753)
(5669)
机构
学院(99016)
大学(94924)
(43611)
经济(42718)
管理(37437)
理学(31769)
理学院(31526)
中国(31318)
管理学(31136)
管理学院(30974)
研究(29473)
(22458)
(18424)
财经(17882)
中心(16401)
(16211)
(16131)
(16044)
金融(15719)
银行(15598)
科学(14827)
(14694)
经济学(14387)
(14083)
财经大学(13466)
(13433)
人民(13223)
经济学院(13107)
(12917)
(12539)
基金
项目(64051)
科学(50910)
研究(50121)
基金(46529)
(38709)
国家(38287)
科学基金(33790)
社会(33476)
社会科(31913)
社会科学(31905)
(25635)
基金项目(24133)
教育(22249)
编号(21246)
(20202)
自然(19660)
自然科(19136)
自然科学(19132)
自然科学基金(18785)
资助(18642)
成果(16530)
(14639)
课题(14287)
(14016)
重点(13978)
(13948)
国家社会(13884)
(13543)
(13451)
项目编号(13309)
期刊
(50055)
经济(50055)
研究(30923)
(27942)
金融(27942)
中国(19090)
(17284)
管理(13493)
(12897)
学报(11112)
科学(10894)
业经(9687)
大学(9348)
学学(9065)
财经(8982)
经济研究(8773)
教育(8193)
农业(7716)
(7603)
技术(7254)
商业(6181)
问题(5663)
理论(5571)
实践(5047)
(5047)
中国金融(4863)
(4595)
财会(4519)
现代(4492)
技术经济(4286)
共检索到154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隽  陈威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动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涉及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三个主体,也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需要对三个主体和一个环境进行定位分析。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相较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专业知识、信息识别和获得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一是金融消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无法作出最优选择。二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容易产生行为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隽  陈威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动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涉及金融消费者、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三个主体,也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需要对三个主体和一个环境进行定位分析。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相较于金融机构来说,金融消费者在经济实力、专业知识、信息识别和获得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一是金融消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无法作出最优选择。二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容易产生行为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亚芹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金融产品的日益创新,参与金融消费的社会群体越来越广泛,金融消费纠纷也日益加剧,金融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亟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效途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邓建鹏  迟玉煜  
所谓预付卡,如学者金大熏认为,由具有发行资格的发行人发行、记载或预先存管一定金额、项目或次数的凭证、芯片卡或其他类似性质的债权合同凭证。预付卡作为消费者的一种便捷支付工具和商家重要的经营手段,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发展成支付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我国官方文件《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逯词章  
"金融消费者"在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并未成为一个确定的法律概念,理论界相关的探讨也寥寥可数,且争议和矛盾不断。在现代民商法领域,弱者保护理念不断加强,在认识到金融消费者弱势地位的基础上,向其提供倾斜性保护成为法律的必然选择。但就立法现状而言,在我国要真正实现金融消费者保护,首先就必须厘清"金融消费者"这一范畴,尽量给出金融消费者清晰的法律界定,粗略划定其范围,才能解决其保护问题。而我国金融消费者其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金融行业的绝大多数领域,内容的丰富性,尤其是传统金融业务与投资类业务的较大差别使得同等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优平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人民银行晋中市中心支行(下称"晋中中支")探索建立了金融消费者维权中心和金融服务维权网络,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践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立法对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文杰  李杰  
从2010年起,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及其辖内的7个县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活动,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试点开展情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小琼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紧紧围绕人民银行履职能力建设要求,坚持服务"民生金融"理念,创新"普惠金融"思路,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原则,在前期广泛调研、多方协调、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于5月份开始在江西省辖内试点开展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倩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各领域,移动支付、互联网贷款、互联网证券、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数字金融服务竞相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建  
金融消费者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享有作为消费者的各类权利,而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其权利对应义务方对其义务的履行。尽管我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约束各义务方履行义务,但在金融消费活动中,特别是在银行业消费活动中,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实现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金融消费者权利实现情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青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后的新兴业态模式,具有降低交易双方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便捷性的作用,在满足了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但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丰富,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及脱媒现象加剧,在缺乏监管和法律定位不明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对此,需要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在短期内强化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措施,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中长期则注重互联网金融发展质量,通过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而构建具有综合性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梁涛  
长期实施利率管制带来的"租金效应"在促进我国金融深化的同时,存在垄断均衡、存款搬家以及信贷歧视与信贷集中等问题,损害了金融消费者权益。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单纯放开贷款利率并没有增加金融消费者权益;全面放开利率理论上可以增加金融消费者福利,但是也要防止出现商业银行恶性竞争导致资产质量下滑,存、贷利率大幅上调等可能出现的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新问题。建议从立法角度强化信息披露,规范金融创新,放宽金融市场准入限制,推动非信贷融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民许  杨奕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服务领域的消费者保护问题,成为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无法回避的内容。修订工作应充分考虑这种制度需求,在立法宗旨完善、消费者概念界定、保护范围扩展、政府责任强化等方面完善相关规则,促进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完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坚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着消费者认定难,互联网高链接性带来利益集团化,适当性原则适用特殊,信息安全及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等问题凸显,以及传播快速带来的纠错成本高等特殊性。中国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着消费者界定不清、电子数据保存不规范、数据所有权不清晰、适当性原则使用缺乏规则、个人信用资产保护不力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正确界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出台专门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以金融顾问弥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之不足、建立快捷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机制、引入冷静期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涛  
在金融创新加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结构套利、透明度套利以及对监管的"竞次"博弈等行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个体利益、影响公平交易,而且还会威胁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文章研究了金融创新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改革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