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7)
2023(12500)
2022(10788)
2021(10120)
2020(8568)
2019(19651)
2018(19434)
2017(37673)
2016(20069)
2015(22635)
2014(22452)
2013(22417)
2012(20438)
2011(18032)
2010(18668)
2009(17572)
2008(15609)
2007(13497)
2006(11861)
2005(10461)
作者
(56354)
(46343)
(45862)
(43851)
(29639)
(22080)
(21133)
(18245)
(17734)
(16594)
(16064)
(15466)
(14568)
(14335)
(14324)
(14086)
(13733)
(13675)
(13277)
(13140)
(11398)
(11388)
(11127)
(10522)
(10383)
(10317)
(10247)
(10189)
(9270)
(9061)
学科
(75403)
经济(75312)
管理(59514)
(57627)
(48993)
企业(48993)
方法(36943)
数学(31478)
数学方法(31178)
(27991)
金融(27990)
中国(26113)
(26000)
银行(25968)
(25083)
(23151)
(19960)
(18143)
业经(17926)
地方(16994)
(16107)
(16041)
财务(15977)
财务管理(15904)
企业财务(15258)
农业(13902)
(13720)
贸易(13701)
理论(13656)
(13293)
机构
大学(276095)
学院(275429)
管理(113357)
(108356)
经济(105842)
理学(98205)
理学院(97218)
管理学(95698)
管理学院(95225)
研究(86305)
中国(72844)
(58853)
(52600)
科学(52309)
财经(42645)
(42364)
中心(42089)
(40249)
业大(39473)
(38959)
(38756)
研究所(38134)
北京(36932)
(34230)
师范(33952)
(32963)
经济学(32181)
财经大学(32086)
(31621)
农业(31296)
基金
项目(190068)
科学(149084)
研究(140447)
基金(138069)
(118820)
国家(117775)
科学基金(102162)
社会(87970)
社会科(83495)
社会科学(83470)
基金项目(74201)
(73950)
自然(66775)
自然科(65120)
自然科学(65106)
自然科学基金(63910)
教育(63626)
(61367)
编号(58483)
资助(57151)
成果(46617)
(41902)
重点(41572)
(39412)
(39334)
课题(39014)
项目编号(36879)
创新(36690)
科研(36536)
教育部(36342)
期刊
(115811)
经济(115811)
研究(82981)
中国(54483)
学报(40541)
(40498)
管理(39563)
(38623)
金融(38623)
科学(37364)
(35781)
大学(31068)
学学(29322)
教育(27052)
农业(24466)
技术(22110)
财经(20186)
业经(19283)
经济研究(19031)
(16945)
理论(15448)
实践(14415)
(14415)
问题(14229)
图书(14224)
技术经济(12832)
商业(12660)
财会(12621)
科技(12569)
现代(12366)
共检索到405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小玲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2016),金融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自然人。如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一直是中央的重点关注问题,围绕金融业务、政策、制度等方面,学术界和执业机构都进行过深入探讨。对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保护,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顾亨怡  
商业企业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实行自我监督与企业自身利益具有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辩证关系;商业企业要以全面性、长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奖罚性为基本原则,实行自我监督;并通过自我监督的规章制度建设和自我监督的组织机构建设两大方面具体实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自我监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文杰  李杰  
从2010年起,人民银行汉中市中心支行及其辖内的7个县支行积极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活动,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试点开展情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优平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对此,人民银行晋中市中心支行(下称"晋中中支")探索建立了金融消费者维权中心和金融服务维权网络,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实践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立法对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小琼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紧紧围绕人民银行履职能力建设要求,坚持服务"民生金融"理念,创新"普惠金融"思路,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广"原则,在前期广泛调研、多方协调、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于5月份开始在江西省辖内试点开展金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倩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各领域,移动支付、互联网贷款、互联网证券、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数字金融服务竞相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涛  
在金融创新加速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结构套利、透明度套利以及对监管的"竞次"博弈等行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产生了重大影响。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我们认识到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个体利益、影响公平交易,而且还会威胁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文章研究了金融创新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影响,并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平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缺失是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监管重大缺陷之一。目前,国际社会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烈,相关立法和制度构建也在强化之中。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国情,以界定金融消费者的基本定义及其基本权利为逻辑起点,明确立法思路和保护路径,努力构建适应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格局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框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冼宇航  朱伟彬  
本文指出了我国金融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主要表现,分析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参照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从确立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和地位、明确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加强与改进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建立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六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开禹  
金融服务产品提供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日益频繁,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建设和谐的金融经营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发展情况,全面分析了当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先进经验,对构建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制度框架和基本路径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征信  [作者] 罗晓晖   方彧  
加强老年人的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使金融服务更好地惠及老年群体,不仅是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应有之义,更是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要举措。从四个方面对既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老龄金融与老年金融消费的概念界定、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涵、老年金融消费需求的性质及构成、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对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既有研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老龄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大伟  
作为"科技+消费金融"的产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交易便捷度、降低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大有裨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系统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从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进行金融消费者分层、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和负债理念、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宣传工作、打破"信息孤岛"、以"沙盒"监管测试技术适用性和安全性、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经营活动的监测等方面提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