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5)
- 2023(18799)
- 2022(16121)
- 2021(14755)
- 2020(12500)
- 2019(28433)
- 2018(27853)
- 2017(54042)
- 2016(28762)
- 2015(32339)
- 2014(32261)
- 2013(31830)
- 2012(29330)
- 2011(26533)
- 2010(26796)
- 2009(25125)
- 2008(23152)
- 2007(20237)
- 2006(17922)
- 2005(15789)
- 学科
- 济(130931)
- 经济(130785)
- 管理(85110)
- 业(78888)
- 企(65950)
- 企业(65950)
- 方法(56722)
- 数学(49792)
- 数学方法(49225)
- 中国(34964)
- 财(31966)
- 农(30640)
- 融(29497)
- 金融(29489)
- 地方(28449)
- 银(27436)
- 银行(27391)
- 业经(27020)
- 学(26487)
- 行(26354)
- 制(24563)
- 农业(20937)
- 贸(20624)
- 贸易(20609)
- 理论(20532)
- 务(20458)
- 财务(20374)
- 财务管理(20330)
- 易(19905)
- 企业财务(19412)
- 机构
- 大学(410687)
- 学院(409236)
- 济(173365)
- 经济(169828)
- 管理(161302)
- 理学(139571)
- 理学院(138095)
- 研究(137043)
- 管理学(135672)
- 管理学院(134942)
- 中国(106912)
- 京(86001)
- 科学(81359)
- 财(79226)
- 所(67366)
- 财经(64040)
- 中心(63645)
- 农(63032)
- 研究所(61245)
- 江(59068)
- 业大(58935)
- 经(58251)
- 北京(54114)
- 经济学(53923)
- 范(52238)
- 师范(51720)
- 院(49916)
- 农业(49115)
- 经济学院(48446)
- 州(47812)
- 基金
- 项目(278750)
- 科学(219679)
- 研究(203661)
- 基金(203559)
- 家(176549)
- 国家(175097)
- 科学基金(151350)
- 社会(130320)
- 社会科(123669)
- 社会科学(123639)
- 省(107973)
- 基金项目(107078)
- 自然(97694)
- 自然科(95428)
- 自然科学(95404)
- 教育(93931)
- 自然科学基金(93692)
- 划(90341)
- 资助(84759)
- 编号(82354)
- 成果(66176)
- 重点(62054)
- 部(61903)
- 发(59002)
- 创(57496)
- 课题(56491)
- 国家社会(54084)
- 教育部(53797)
- 创新(53697)
- 科研(53184)
- 期刊
- 济(189732)
- 经济(189732)
- 研究(122712)
- 中国(76377)
- 学报(62924)
- 财(60544)
- 管理(60026)
- 科学(57383)
- 农(56184)
- 大学(48664)
- 融(46936)
- 金融(46936)
- 学学(46124)
- 教育(41821)
- 农业(37850)
- 技术(36296)
- 财经(32305)
- 经济研究(31821)
- 业经(29342)
- 经(27689)
- 问题(23909)
- 技术经济(20489)
- 统计(19900)
- 理论(19766)
- 业(18920)
- 图书(18697)
- 商业(18694)
- 版(17988)
- 科技(17942)
- 策(17869)
共检索到605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国强 陈晨
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是不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关系着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和执法的合理性。文章利用2011-2012年世界银行对全球142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调查数据,构建了综合反映金融消费者保护程度的指标,首次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显著的,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够显著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即使只是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某一方面,也能显著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
金融消费者保护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祝元荣 杨筱姝
当前中国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较快,行业发展更加规范,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领域潜在风险值得高度重视。对重点经济体消费金融危机的表现、成因、应对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消费金融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回顾了重点经济体消费金融危机历程,通过Probit模型对危机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激进的支持政策、宽松的监管环境、消费信贷规模的非理性增长容易诱发消费信贷危机,资产泡沫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危机的爆发,而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总体稳定则能够抑制危机的发生。建议加大中国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机构的市场主体作用,提升监管有效性,推动房市股市平稳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危机事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红权 陈攀
美国在金融产品消费者保护领域有着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但该保护体系在次贷危机中仍暴露出明显问题,金融产品消费者在危机中依然遭受了很大损失。因此,强化消费者保护被确认为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市场失灵和行为金融学角度剖析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失效的根源,对国外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进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设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具体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廖岷
本文旨在结合思考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在步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环境的过程中,如何审慎前行,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认识和吸取欧美发达金融市场的缺陷和教训,真正认识和理解经济金融全球化的现实状况,以确保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为其风险所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贾清显 王岳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危机频发,引发对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新思考。本文收集了39个国家和地区1994~2007年间的年度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分析方法,针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通过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检验金融发展、政策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政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李慧丽
从经济结构视角,寻找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宏观经济因素。选择1989年至2009年全球6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采用Probit模型实证检验经济结构因素与金融危机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中工业比重越大、国内投资率越高、经常账户差额越小的国家,其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可能性越小;出口导向型或经常账户逆差数额较大的国家,其产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度发展第三产业、合理确定投资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结构 金融危机 Probit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铁强 李美洲 肖建国
本文利用多国面板数据,基于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开放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开放显著提高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金融开放则显著地增加了金融危机发生的相对概率,贸易开放虽然没有显著地增加金融危机发生概率,但在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中,贸易开放明显地传导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从而间接地传导了金融危机。
关键词:
经济开放 金融危机 Logit模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详 文悦
在金融危机下,人们对需要的放弃是从上到下的,也即在顾全较低级的需要的时候放弃部分较为高级的需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利用消费心理学对消费者需求与动机的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的影响是深远的,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相关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金融危机的爆发作出了解释。论文尝试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与全球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首先,研究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际劳动力分工的形成,指出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并描绘了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地理塑造的空间差异。对中国来说,全球金融危机是外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费收缩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但危机并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其次,解释了为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没有动摇中国的金融体系。制度的空间异质性、市场经济制度的多样性、政府积极的宏观调控和中国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都是重要因素。第三,金融危机之后中西方金融地理学家对中国问题的兴趣逐渐增加,文章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在西方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金融地理学的学科构建提出了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祝海波 曹国志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的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促使消费者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金融危机前后我国消费者消费行为变化进行对比发现:消费者在购买介入程度方面以高度介入为主,消费者购买行为相对危机前更加理性,同时消费者购买渠道多样化趋向明显。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后金融危机阶段消费者收入的减少、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消费者个人心理的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行为的变化对人们消费方式的变革、经济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秀莲
本文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实施的影响因素。通过运用非期望效用的进化博弈理论,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下,国家是有限理性的,从世界整体看,合作和自由是最终的趋势;从具体各国来看,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不仅仅由实施政策的收益和损失决定,与各国对政策决策权重的判断和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美国对中国反倾销的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观点,并发现各因素与贸易保护主义实施的可能性均有正的相关性,其中收支函数的影响最大,两国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志波 齐中英
站在全球经济大系统的高度,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实体传染机制、金融传染机制和预期传染机制。为切断危机传染的途径、防范危机传染的发生,应提高实体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抗传染能力,减少市场预期的负面影响,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曲延英
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焦点之一在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动荡。自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以来,金融危机已迅速蔓延到周边国家,进而逐渐冲破东南亚的地域局限,向东北亚乃至全球扩散。这场金融危机造成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深切关注,突现了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加快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二者关系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之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蓉 梁永坚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爆发越来越频繁,对全球经济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出现过度膨胀。论文选取了特定指标,比较分析了几次典型的金融危机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率,发现小国爆发金融危机前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约在0. 5-4之间,大国的比例约在4-7之间。为各国监测预警金融危机提供数据参考,做到"虚拟经济不虚,实体经济更实",助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金融危机 合理比率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胡泽 夏新平 余明桂
本文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5到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金融危机期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下降的缓冲作用。研究发现,良好的流动性能缓冲金融危机造成的企业商业信用供给下降,而且民营企业对流动性的缓冲作用依赖更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企业对流动性缓冲作用的依赖会减小,并且民营企业对流动性的缓冲作用依赖更强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说明,金融发展能减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替代流动性的缓冲作用。本文从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角度拓展了商业信用供给的相关研究,并对金融发展如何支持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