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6)
- 2023(3400)
- 2022(2635)
- 2021(2407)
- 2020(1997)
- 2019(4387)
- 2018(3882)
- 2017(7810)
- 2016(3782)
- 2015(4227)
- 2014(4024)
- 2013(3927)
- 2012(3528)
- 2011(3095)
- 2010(3467)
- 2009(3740)
- 2008(2650)
- 2007(2424)
- 2006(2266)
- 2005(2265)
- 学科
- 融(24093)
- 金融(24093)
- 银(20894)
- 银行(20894)
- 行(20407)
- 济(14085)
- 经济(14073)
- 业(13109)
- 中国(13061)
- 企(11815)
- 企业(11815)
- 中国金融(10817)
- 管理(10547)
- 制(7301)
- 财(6890)
- 地方(5621)
- 务(5520)
- 财务(5508)
- 财务管理(5503)
- 企业财务(5339)
- 方法(4919)
- 业经(4811)
- 体(4255)
- 事业(4249)
- 数学(4208)
- 数学方法(4179)
- 体制(3864)
- 农(3823)
- 理论(3626)
- 业务(3617)
- 机构
- 学院(48834)
- 大学(47604)
- 济(23487)
- 经济(22963)
- 中国(20406)
- 管理(17293)
- 研究(15463)
- 理学(14249)
- 理学院(14138)
- 银(13966)
- 管理学(13960)
- 管理学院(13877)
- 银行(13539)
- 财(13150)
- 融(13017)
- 金融(12780)
- 行(12721)
- 财经(10241)
- 人民(10215)
- 中心(9963)
- 国人(9363)
- 中国人(9322)
- 中国人民(9261)
- 经(9252)
- 京(9231)
- 经济学(8570)
- 经济学院(7859)
- 财经大学(7814)
- 人民银行(7768)
- 江(7202)
共检索到84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昀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规模明显扩大,金融产值总量大幅增加,金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尹振涛
宏观审慎管理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今后一段时期金融监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将构建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作为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对宏观审慎管理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借鉴国际监管改革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政策工具,对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稳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金融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罗晶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被普遍认为是金融领域一场深刻的革命。基于现实的分析和理论的思考认为:互联网金融既是一种连接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领域是众筹,社会基础是中产阶层的形成,有效运作的前提是信息真实透明;互联网金融不等于普惠金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荣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及与内地的金融关系李守荣今年7月1日,香港要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大转变——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了!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一大历史耻辱。从此,香港就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保持香港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按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信 罗婧
金融危机以来,英国金融监管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最初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局组成的"三方"监管架构,演变为以英格兰银行为主导,明确其在金融监管中处于核心地位,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建立特殊处置机制,并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职能有机结合。本文对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概况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管理 英格兰银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尤安山
近二、三十年,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并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九七”以后,能不能保持、巩固和进一步提高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不仅关系到香港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一国两制”、“港人制港”伟大构想的实践。本文将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及其前景问题作一论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受采
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研究员卢受采一、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征战后香港由单纯转口港发展为工业城市又发展为国际贸易、金融、交通运输中心的整个过程中,金融业始终是整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金融机构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小知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实际上是近二三十年以来的事情,特别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金融业迅猛发展使它成为仅次于伦敦和纽约的第三国际金融中心或远东国际金融中心。80年代后期,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日益突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数量急剧增加。1969—1978年,香港持牌银行的分支机构从362家猛增到851家,注册接受存款公司从0剧增到234家,保险公司从156家增至227家,外国银行代表处从21家扩大到104家,目前,香港已有537家来自43个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黄焕山 黄蕾
“九七”后,香港能否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一“东方明珠”的美誉,巳成为世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纵观多种因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前景看好。 一、法律制度因素: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巩固的根本保证 香港回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分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主权国应有的国际地位,这是香港稳定与繁荣的政治基础。香港回归,仍然保持现行的资本主义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关键词:
GFCI 国际金融中心 指标体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志凌
转轨时期金融运行现象的再认识黄志凌一、货币政策:目标与手段哪一个应该刚性本世纪的重大经济事件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性通货膨胀与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化。也就是说,从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形成之日起,反通货膨胀就是它的首要任务。中央银行为了完成这种任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国际化浪潮的涌动.金融领域的竞争尤其是跨国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使银行业务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银行经营的国内国际环境及经营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促使人们不得不对金融监管进行再认识。即:市场约束是金融监管的重要外在力量,安全与竞争、效率与成本的权衡是金融监管的重心,效益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监管标准化是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必要手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金融体系还需练好内功,既要完善内部机制,理清不同市场的角色分工,又要确立合理的监管模式,维护市场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