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9)
- 2023(15317)
- 2022(13027)
- 2021(12130)
- 2020(10199)
- 2019(23362)
- 2018(23046)
- 2017(45610)
- 2016(24104)
- 2015(27060)
- 2014(26728)
- 2013(26771)
- 2012(24549)
- 2011(22148)
- 2010(22299)
- 2009(21136)
- 2008(19742)
- 2007(17631)
- 2006(15601)
- 2005(13764)
- 学科
- 济(100740)
- 经济(100630)
- 业(78716)
- 管理(67054)
- 企(54798)
- 企业(54798)
- 农(48314)
- 方法(46938)
- 数学(41858)
- 数学方法(41518)
- 农业(32287)
- 中国(31713)
- 融(29474)
- 金融(29473)
- 银(28543)
- 银行(28510)
- 财(27594)
- 行(27346)
- 业经(25430)
- 制(23313)
- 地方(21716)
- 贸(18371)
- 贸易(18357)
- 务(18182)
- 财务(18120)
- 财务管理(18082)
- 学(17965)
- 易(17870)
- 企业财务(17315)
- 技术(15456)
- 机构
- 学院(340681)
- 大学(339591)
- 济(143154)
- 经济(140218)
- 管理(139502)
- 理学(121075)
- 理学院(119922)
- 管理学(118107)
- 管理学院(117510)
- 研究(108594)
- 中国(93623)
- 京(70067)
- 农(68249)
- 财(66794)
- 科学(64401)
- 财经(53905)
- 业大(53865)
- 中心(53615)
- 所(52955)
- 农业(52361)
- 经(49372)
- 江(49316)
- 研究所(47967)
- 北京(43927)
- 经济学(43752)
- 范(41184)
- 师范(40849)
- 州(40543)
- 财经大学(40364)
- 经济学院(39924)
- 基金
- 项目(233461)
- 科学(184634)
- 研究(173200)
- 基金(171820)
- 家(147638)
- 国家(146355)
- 科学基金(127368)
- 社会(111565)
- 社会科(105659)
- 社会科学(105632)
- 基金项目(91578)
- 省(90542)
- 自然(81400)
- 自然科(79524)
- 自然科学(79508)
- 自然科学基金(78113)
- 教育(77615)
- 划(74783)
- 编号(71088)
- 资助(70904)
- 成果(56406)
- 部(52468)
- 重点(51084)
- 发(49597)
- 创(48500)
- 课题(47031)
- 国家社会(46218)
- 教育部(45404)
- 创新(45170)
- 人文(45047)
- 期刊
- 济(153203)
- 经济(153203)
- 研究(102763)
- 农(68674)
- 中国(63518)
- 融(53691)
- 金融(53691)
- 学报(51284)
- 财(48815)
- 科学(47351)
- 农业(45703)
- 管理(45439)
- 大学(40337)
- 学学(38516)
- 教育(30034)
- 业经(29158)
- 技术(26904)
- 财经(26203)
- 经济研究(22803)
- 经(22070)
- 业(21111)
- 问题(20951)
- 理论(18403)
- 实践(16930)
- 践(16930)
- 技术经济(16505)
- 版(16353)
- 农村(15835)
- 村(15835)
- 现代(15497)
共检索到5021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曹崇福
近年来,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成为中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作为维护农村稳定的支柱和助农增收致富的“引擎”,在搞活农村经济、发挥支农资金供应主力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金融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向,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因此,分析支农再贷款这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在欠发达地区持续发放所产生的功效对农村金融的发育状况及其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贡献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1999年为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中央银行拿出专门的资金用于支持“三农” ,支农再贷款业务经过4年的运作 ,成为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拟结合武汉市农村信用社经营运作的实例 ,对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运行中的积极影响及其风险分摊机制的制度性缺陷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
支农再贷款 风险 分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当前农村信用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逐年增加了对农业信贷投入,已经成为农业资金投入的主渠道,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支农再贷款使用和效应的分析,总结出了支农再贷款对支持农村经济改革、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农户增收、增长信用社效益等诸多效能;剖析了支农再贷款管理的滞后性、制约性和难操作性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了诸如完善办法、规范运作、加大投入、强化监督等金融策略,以此来促使支农再贷款更规范地用于支持“三农”。
关键词:
支农再贷款 效应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克强
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目前仍有待揭示其症结以改进财政支农工作。本文依据1987-2007年统计数据,着眼于财政支农的杠杆效应,对中国财政支农的效率状况展开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财政与金融彼此割裂式单干支农格局致使财政支农未能有效发挥杠杆效应,效率十分低下,建议整合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提升财政支农的杠杆效应,在此基础上放大支农资金规模,大幅提升资金支农整体能力。
关键词:
财政支农 金融支农 杠杆效率 整合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何连峰
(一)贷前风险关键控制点及应对1.客户的身份信息与征信等资料不一致。应对措施:业务端增加身份证阅读器等设备,保证身份审核的准确,个别身份信息无法读取又被认为是很优质的客户,需要联系公安系统,调取该客户身份信息加以核对、确认。2.客户流水记录有造假、虚构消费记录、夸大还款能力情况。应对措施:检查流水单有无上下页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有无在季末结息记录等。3.客户超额授信,超出还款能力。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应对措施 押物 还款能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何连峰
(一)贷前风险关键控制点及应对1.客户的身份信息与征信等资料不一致。应对措施:业务端增加身份证阅读器等设备,保证身份审核的准确,个别身份信息无法读取又被认为是很优质的客户,需要联系公安系统,调取该客户身份信息加以核对、确认。2.客户流水记录有造假、虚构消费记录、夸大还款能力情况。应对措施:检查流水单有无上下页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有无在季末结息记录等。3.客户超额授信,超出还款能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小凡 邹宏元 陈丽
东亚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显著提升,使规模持续增长的估值效应成为促进东亚风险分担的潜在渠道。基于对外净资产跨期变动来源的构成,梳理并修正跨国风险分担机制和实现渠道,在传统的净要素投资收入和储蓄渠道的基础上,纳入估值效应潜在渠道,探讨该渠道影响风险分担的机理以及促进风险分担需满足的条件。之后,运用纳入估值效应渠道的ASY方差分解模型,分析东亚风险分担的水平及各渠道的贡献。结果显示,东亚金融一体化并未促成风险分担水平的持续改善。其中储蓄仍是东亚风险分担最有效的渠道,但其作用正在缓慢下降;净要素投资收入并非是东亚风险分担持续有效的渠道;由于估值效应的周期性特征日益满足促进风险分担的前提,其积极作用开始显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景伟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供求不平衡,政府力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鼓励农村金融组织发放次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三农"信贷缺乏有效抵押物,农业保险严重滞后,金融机构承担巨大风险,亟待进行风险化解、分担和补偿。应从政策、市场和金融组织自身发展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次贷风险进行分担和补偿,化解农村金融次贷风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次贷风险 化解、分担与补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许新斌 汪建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万里鹏 曹国俊 翁炀杰
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机制缺陷和金融结构性问题,中央银行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实践大量增加。本文在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通过PVAR模型对支农再贷款及相关变量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发现支农再贷款在西部地区总体有效,对涉农贷款、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等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越差。但研究未发现支农再贷款对金融机构净息差、不良贷款有长期负面影响。文章建议现阶段中央银行进一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解决金融结构性问题,但长期而言仍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建设来解决结构性问题。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政策效应 PVAR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俞颖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东亚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水平、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得出金融一体化并未有效推动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其原因与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及贸易开放度较低、金融发展较为滞后、消费平滑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应从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完善跨国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商品和要素的跨国流动性等方面,完善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
金融一体化 国际消费风险分担 消费平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华 钟昌彪
本文认为,支农再贷款是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历史作用功不可没;但面临农村经济结构变化、信贷资金市场手段分配产生失衡、农村信用社联社一级法人改革等形势,央行应强化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弥补"市场失灵"。
关键词:
三农问题 金融创新 市场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慧霞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应分析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效应、支农再贷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支农再贷款 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润慈 石晓平 关长坤 蓝菁
研究目的:揭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作用机理,并检验风险分担机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运用PSM-DID方法、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地抵押政策可以提高大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2)农地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是影响农地抵押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农地抵押+农地流转市场”和“农地抵押+第三方组织”两种风险分担机制均能有效降低农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的处置风险,进而可以强化农地抵押政策对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改善作用。研究结论:农地抵押政策的进一步推行需要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农地的处置风险,以提高农户的信贷可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