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43)
2023(4550)
2022(3633)
2021(3296)
2020(2912)
2019(6301)
2018(5830)
2017(11887)
2016(5957)
2015(6561)
2014(6433)
2013(6433)
2012(5937)
2011(5228)
2010(5703)
2009(5991)
2008(4821)
2007(4262)
2006(3753)
2005(3642)
作者
(15835)
(12710)
(12661)
(12076)
(8107)
(6146)
(6014)
(5198)
(4789)
(4671)
(4408)
(4360)
(4289)
(4040)
(4015)
(3843)
(3805)
(3706)
(3598)
(3424)
(3241)
(3096)
(3070)
(2952)
(2859)
(2833)
(2768)
(2668)
(2592)
(2543)
学科
(26642)
金融(26642)
(24708)
银行(24708)
(23948)
(21711)
(20857)
经济(20835)
(16717)
企业(16717)
中国(16416)
管理(16183)
中国金融(11292)
(10869)
(10771)
保险(10680)
(10157)
方法(9800)
数学(9102)
数学方法(9052)
(8202)
财务(8189)
财务管理(8175)
企业财务(7914)
业务(6170)
地方(5934)
(5924)
制度(5923)
(5449)
业经(5420)
机构
学院(78141)
大学(77300)
(36264)
经济(35443)
中国(31925)
管理(29802)
理学(24122)
理学院(23963)
管理学(23646)
管理学院(23517)
研究(23186)
(22175)
(19371)
(19298)
金融(18985)
银行(18626)
(17404)
财经(17111)
(15567)
(15097)
中心(14536)
人民(14315)
国人(13560)
中国人(13515)
财经大学(13216)
中国人民(12972)
经济学(12883)
经济学院(11837)
(11451)
(10680)
基金
项目(47134)
科学(37058)
研究(35548)
基金(35381)
(29223)
国家(28952)
科学基金(25699)
社会(24043)
社会科(22923)
社会科学(22917)
基金项目(18120)
(17901)
资助(15652)
自然(15515)
教育(15417)
自然科(15214)
自然科学(15208)
自然科学基金(14962)
(14484)
编号(14047)
(11920)
成果(11599)
(10640)
(10479)
重点(10476)
(10312)
国家社会(10195)
(9842)
(9834)
教育部(9745)
期刊
(36018)
经济(36018)
(35252)
金融(35252)
研究(28956)
(17301)
中国(16052)
管理(10465)
(9831)
学报(8976)
财经(8826)
科学(7984)
大学(7736)
学学(7620)
(7258)
中国金融(6174)
理论(6058)
经济研究(5978)
实践(5570)
(5570)
农业(5266)
技术(5108)
财会(4756)
业经(4581)
国际(4549)
保险(4303)
(4303)
问题(4119)
(3904)
农村(3777)
共检索到13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久清  
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跌,保障型产品的利差损威胁着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小型寿险公司由于不具有规模优势而不得不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惩罚措施力求遏制当前寿险公司激进的发展,使寿险业的发展回归良性。为此,寿险公司应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中短存续期产品比例控制在30%以内、增加保障型业务、严格规范投资行为等方式实现长期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久清  
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跌,保障型产品的利差损威胁着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小型寿险公司由于不具有规模优势而不得不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惩罚措施力求遏制当前寿险公司激进的发展,使寿险业的发展回归良性。为此,寿险公司应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中短存续期产品比例控制在30%以内、增加保障型业务、严格规范投资行为等方式实现长期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顾弦  
去杠杆化很可能会将流动性紧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并最终将影响放大至实体经济在公司财务里,杠杆是指净利润变化率与总收入变化率的比值。对金融机构而言,我们通常使用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政  梁琪  涂晓枫  
2014年11月,以融资交易为代表的杠杆资金迅速进入股市,股价随之快速上涨,直至2015年6月,股价急速下跌,杠杆资金主动或被动清仓,股灾发生。为科学地回答融资交易与本轮杠杆牛市及股灾危机的关系,本文构建了VECM-MGARCH-in-Mean-BEKK模型,对融资交易与股价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全面考察。研究结果发现:融资交易余额和股价指数存在协整关系,虽然股价指数为弱外生变量,股指的变化在长期领先于融资余额的变化,并且仅存在股价指数对融资余额的单向波动溢出,但是在均值层面,两者具有显著的短期双向引导关系,呈现出正反馈效应,融资交易发挥着"助涨助跌"的作用,加剧了股市波动。此外,融资余额和股价指数的波动对其增长率的交叉影响是不对称的,股价指数的波动抑制了融资余额的增长,具有明显的风险约束作用,而融资余额波动对股价指数的上涨却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对评估我国当前融资融券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明确我国未来资本市场改革方向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肖崎  
一、杠杆率的顺周期特征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振环  
本文认为金融杠杆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当前背景下,适当利用金融杠杆对走出金融危机阴影仍具有重要意义。就我国而言,金融杠杆的发展仍有不足,为扩大需求应考虑适度加大杠杆化力度。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刚  何永  
资本账户开放后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流出与高杠杆率是困扰全球的两大难题,国际经验表明二者关系协调不好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通过选取10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1970-2013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危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且在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后,金融杠杆率与产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资本账户开放初期往往导致金融杠杆率上升,而金融杠杆率上升又极易增加一国产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过程中,应采取渐进推进的亚洲模式,并使金融杠杆率保持在合宜区间,强化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华  
文章以资产负债表为切入点,从金融杠杆的角度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金融资产总供求模型,分析系统性风险(由金融市场外部因素导致)和系统风险(由金融市场内部因素导致)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并重点阐述和论证个别风险系统化导致风险转移、积累和集聚的机制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分析表明,杠杆交易机制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不稳定和脆弱性;个别风险对冲是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积累和集聚的源头之一;做市商制度为个别风险对冲转化为系统风险提供了渠道;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机制相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Wong Chae Sing  万俊杰  
2008年以来,全世界都处于经济危机的漩涡之中,风险管理的缺失被认为是其中原因之一。一直以来,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市场、信用和营运风险。对于银行机构来说,这些风险实际上已经在巴塞尔新协议中作了规范,而且都单独对这些风险进行管理和应对。但管理层对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的流动性风险,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银行利润取决于资产和负债平衡之后的剩余。资产、负债管理与实时风险监控的相互分离,再一次验证了采取整体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鲁国强  
全球金融危机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让美联储无视资产泡沫的原因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尹雷  赫国胜  
本文选取50个国家1973~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与银行危机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增加;(2)中国的银行危机发生概率低于国际平均值,但银行风险与危机已呈抬升迹象;(3)银行业私有化程度增加、银行业监管加强、银行准入门槛开放将降低利率市场化所诱发的银行危机发生概率,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在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关系中并未发挥显著作用。各国在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需综合金融监管政策的配套改革,并警惕与防范银行危机的发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鲁国强  
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美国货币利率持续13次调降之后又持续17次大幅提升,从低利率货币信贷扩张的流动性过剩到高利率的流动性紧缩,使宏观经济产生剧烈波动,前期低利率带来过剩的流动性,后期利率的提高造成巨量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一贯秉持的"泰勒规则"指导原则没有纳入资产价格因子,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失误。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博  赵业  
经济增长依赖货币流动性的扩展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的繁荣。在全球货币流动性收缩和扩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并不只是各国央行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和以货币乘数为基础的传统信贷扩张。全球市场上更多的流动性来自商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创造。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上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机构通过证券化将信贷产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奇才  韩文龙  
小布什执政期间由于"减税"以及军费和社保支出增加等原因导致政府赤字不断膨胀。本文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小布什执政时期政府赤字膨胀的原因。在开放经济大国情况下的IS-LM模型中债务融资、货币融资、汇率融资等方式对利率波动有影响;实际利率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了货币供应量、政府赤字、实际汇率和通货膨胀对实际利率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此基础上,应用Taylor规则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率的不稳定变化可能引发"次债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高杠杆率与金融危机的高相关性决定了去杠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门槛。去杠杆有良性去杠杆,也有恶性去杠杆。恶性去杠杆多由去杠杆过程中资金流动性过度紧缩所引发,文章认为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传导至实体部门,最终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衰退。因而,在去杠杆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如何管理流动性,需要央行兼顾总量性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