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3)
- 2023(19011)
- 2022(16388)
- 2021(15372)
- 2020(13151)
- 2019(30527)
- 2018(30342)
- 2017(58828)
- 2016(31898)
- 2015(36059)
- 2014(36164)
- 2013(35700)
- 2012(32858)
- 2011(29465)
- 2010(29762)
- 2009(28014)
- 2008(26824)
- 2007(23984)
- 2006(20456)
- 2005(18073)
- 学科
- 济(124560)
- 经济(124425)
- 管理(91575)
- 业(91070)
- 企(75028)
- 企业(75028)
- 方法(62497)
- 数学(54983)
- 数学方法(54131)
- 中国(36858)
- 财(34949)
- 农(33061)
- 融(30374)
- 金融(30370)
- 银(30066)
- 银行(30009)
- 行(28699)
- 学(27556)
- 业经(27346)
- 制(26417)
- 地方(25597)
- 务(23854)
- 财务(23761)
- 财务管理(23711)
- 理论(22830)
- 贸(22785)
- 贸易(22770)
- 企业财务(22544)
- 农业(22177)
- 易(22130)
- 机构
- 学院(451613)
- 大学(451346)
- 管理(177578)
- 济(176531)
- 经济(172515)
- 理学(153922)
- 理学院(152232)
- 管理学(149091)
- 管理学院(148293)
- 研究(145831)
- 中国(116200)
- 京(95065)
- 科学(92651)
- 财(83136)
- 农(76263)
- 所(73844)
- 业大(69596)
- 中心(69496)
- 研究所(67583)
- 财经(67078)
- 江(65786)
- 经(60868)
- 农业(60167)
- 北京(59758)
- 范(57530)
- 师范(56903)
- 州(54140)
- 经济学(53630)
- 院(52764)
- 财经大学(50125)
- 基金
- 项目(308971)
- 科学(241619)
- 基金(223459)
- 研究(221353)
- 家(195272)
- 国家(193663)
- 科学基金(166292)
- 社会(137198)
- 社会科(130005)
- 社会科学(129967)
- 省(121960)
- 基金项目(118284)
- 自然(110989)
- 自然科(108445)
- 自然科学(108413)
- 自然科学基金(106436)
- 教育(103269)
- 划(102415)
- 资助(94240)
- 编号(90698)
- 成果(72781)
- 重点(69256)
- 部(67593)
- 发(64812)
- 创(63922)
- 课题(62340)
- 科研(60011)
- 创新(59669)
- 大学(57795)
- 教育部(57708)
- 期刊
- 济(183949)
- 经济(183949)
- 研究(127846)
- 中国(83776)
- 学报(74187)
- 农(68009)
- 科学(66532)
- 财(64536)
- 管理(62235)
- 大学(55847)
- 学学(52922)
- 融(51539)
- 金融(51539)
- 教育(47489)
- 农业(46014)
- 技术(40330)
- 财经(32279)
- 业经(30406)
- 经济研究(29799)
- 经(27521)
- 业(24155)
- 问题(23848)
- 统计(22373)
- 技术经济(21952)
- 版(21825)
- 理论(21807)
- 图书(21375)
- 科技(20776)
- 策(20337)
- 实践(20004)
共检索到649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章禄 袁慧
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不断融合,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传染性特征持续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2010年11月15日至2019年7月12日货币金融、资本市场、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机构为研究对象,运用DCC-GARCH-Guass模型对单个以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之间进行金融风险识别与联动传染性分析。结果表明:(1)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存在较明显的集聚效应;(2)尽管我国金融业风险整体上是可控的,但货币金融类机构之间风险的时变联动的持续性最大,且股份制银行要大于国有银行;(3)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与保险业之间风险的时变联动性比较稳定;(4)通过分析2015年股灾事件发现,单一机构类型以及不同机构类型之间均存在较强的金融风险传染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清海 贺根庆
使用动态相关系数(DCC-MVGARCH)模型,研究中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并对次贷危机为代表的重大事件对市场间关联程度的冲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的互动体系基本形成,但未形成有效的价格联动体系;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货币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猛 郭沛
随着中、日、韩经济贸易交流的持续加深,三国之间股票市场的联动性也在加强。本文通过研究2002年1月4日至2012年3月30日中日韩的股票指数,发现中日、中韩之间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较小,但是中韩之间的联动性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日韩之间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要高于中日、中韩之间,市场呈现出一定的一体化趋势,并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柴建 林婕 梁婷
油气互为替代品的特征使得二者间表现出一定关联性。北美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其油气价格的变动及联动将影响全球的能源发展格局及投资策略。文章首先基于贝叶斯DCC-GARCH(动态条件相关多变量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对北美市场原油和天然气收益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进行研究。在油气收益率整体相关性较不显著的情况下,通过STL分解研究了二者在趋势、季节和随机项上的动态关联性特征。随后进一步运用LSTAR (Logistic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原油和天然气趋势走向上的动态关联性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美市场油气收益率的动态关联性始终为正向,关联区间为[0.137,0.216],中位数为0.181,较CCC-GARCH模型(常数条件自相关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的结果更能反映油气间联动的时变性特征,但其关联区间变动幅度较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STL分解结果显示,油气收益率在趋势走向上存在显著的关联性,LSTAR模型较AR模型能够更好地刻画油气趋势联动性的波动特征,具有更高的拟合程度。油气趋势关联性在数值2.026处发生平滑转换,从低区制向高区制转换的速度很快。该研究结果对投资者提高收益、生产者控制成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能源策略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原油 天然气 联动 趋势 非线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子平 张文静 提爱梅
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持续扩张,研究其与传统债券市场联动性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国际市场上三只绿色债券指数和传统债券指数,应用DCC-GARCH模型分析其收益率之间的联动性。结果表明:MSCI与标普500债券指数收益率序列的相关性很强;Solactive与标普绿色债券指数收益率序列之间呈现负相关;此外,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指数收益率序列动态相关系数呈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波动剧烈但幅度不大。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我国绿色债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有俊 王小霞 贾金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股市间的联动性呈现出增强趋势。研究表明,相比印度股市,中国股市与世界各股市的联动性较小;中国与印度同作为新兴市场,所受区域因素影响更大,与亚洲新兴市场的联动要远大于国际发达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与世界各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有逐渐增强趋势,尤其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其动态相关系数明显增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政 朱明皓 范颖岚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金融系统的极端风险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染性和脆弱性指数测度金融机构的传染性风险水平。同时,本文进一步采用改进后的CoVaR指标来度量单个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并详细分析了风险传染如何影响不同时期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发现:(1)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传染性分别取决于其不同的特征变量,并且两者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错配。一方面,规模较大或者期限错配较高的机构,其传染性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资本较小的证券公司以及业务关联较多的保险公司具有较高的脆弱性。(2)相同行业以及同种类型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水平较高且跨行业、跨类型的风险传染具有不对称性。(3)在"平静"时期,传染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但当危机发生时,脆弱性较高的机构接受的传染性风险大幅增加,从而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勇 杨志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越来越强,国际上主要股票市场经常呈现齐涨共跌的趋势。通过使用动态相关系数(DCC-MVGARCH)模型,本文对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我国大陆股市与境外香港股市、日本股市、美国股市和欧洲股市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股市与境外主要股票市场之间的联动性有增强趋势,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后,其动态相关系数明显增大的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宇 罗东坤 接桂馨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如何衡量不同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DCCGARCH模型,量化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不同市场间的联动性较差。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增强市场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宇 罗东坤 接桂馨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如何衡量不同市场之间的相关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DCCGARCH模型,量化了国内外碳交易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系数。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不同市场间的联动性较差。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增强市场间的联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益锋 刘璐瑶
文章基于经济不景气与金融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幅提高的经济背景,利用测度样本定权的熵值——Shapley法,从模糊论与博弈视角来量化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的风险传染。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林砚 陈志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能够引发系统性风险,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从金融机构主体属性以及金融机构间复杂网络特性两个角度入手建立风险传染性评估模型。通过综合考察规模、复杂性、风险性和盈利性4个方面,得到主体属性综合评分指标;建立金融风险传染网络,计算金融网络节点出强度值、风险传染深度以及节点易受攻击程度,从而得到机构的复杂网络特征指标;采用信息熵赋权法得到风险能力评估模型各指标权重,计算出各机构风险传染性评分值并进行系统重要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金融网络呈现多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各不相同。第二,影响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性的因素较为复杂,并非单一因素作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金融网络中风险传染性较高的机构既可能是"大而不能倒",也可能是"太互联、太复杂而不能倒",不能将单个方面作为衡量风险传染性的唯一标准。第三,鉴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部分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传染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降低负外部性的影响,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汪洁琼
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提高市场流动性,对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DCC-GARCH模型检验新三板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二者在正常行情下也互相影响,螺旋上升,一旦触发金融危机,流动性风险更会加速市场的波动。进一步检验分层制度和适当性放宽个人投资者门槛是否影响流动性风险,发现这两个政策措施都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政府应继续改善分层制度,并适时放宽个人投资者准入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慧悦
文章通过对1997年7月至2015年3月国际市场周收益率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国际金融市场间的动态关联性。结果表明,国际市场的金融传染效应逐步增强。虽然美国与他国金融市场的关联度有差异,但在时序上呈现了相同的特征,这说明动态关联性的强弱与市场风险息息相关,高风险环境下,市场协同效应更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增强,金融传染的深度和广度均已发生变化,高风险的市场环境预示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政府需要重视国家宏观金融危机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柏宝春
关联性是分析金融机构间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关联性视角,运用线性GARCH检验等方法度量金融机构风险传染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平稳时期,金融机构内部传染占主流;危机期间,金融跨行业间相互传染显著提升,其中以银行业传染效应尤为显著。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关联性 金融危机 风险传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传染效应研究——基于DCC模型的风险分析
基于CoVaR动态模型的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分析
基于DCC-GARCH模型的中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
上海和香港两地股市联动性研究——基于GARCH模型的分析
基于DCC-GARCH模型的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研究
基于Rolling Regression及VAR-DCC-GARCH模型的股市时变协动研究——发达市场对中国大陆股市存在金融传染吗?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风险传染性研究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风险传染研究——基于动态关联网络的视角
国际原油期货与中国农产品期货的动态联动性研究——基于DCC-M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分摊”——基于边际预期损失模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