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7)
2023(15951)
2022(13435)
2021(12721)
2020(11111)
2019(25500)
2018(24626)
2017(47667)
2016(25647)
2015(28821)
2014(29231)
2013(28767)
2012(26690)
2011(23534)
2010(23705)
2009(22307)
2008(21820)
2007(19487)
2006(16411)
2005(14888)
作者
(72006)
(59760)
(59403)
(57201)
(38161)
(28879)
(27746)
(23222)
(22732)
(21787)
(20316)
(20239)
(18891)
(18790)
(18754)
(18740)
(18243)
(17709)
(17333)
(17115)
(14694)
(14621)
(14508)
(13803)
(13551)
(13472)
(13367)
(13298)
(12258)
(11987)
学科
(96690)
经济(96570)
管理(78192)
(75726)
(62364)
企业(62364)
方法(48210)
(42869)
数学(42780)
数学方法(42254)
中国(32935)
(29895)
金融(29892)
(29701)
银行(29670)
(28313)
(25988)
(25820)
(24935)
财务(24874)
财务管理(24798)
企业财务(23688)
地方(20797)
业经(20684)
(19670)
(18062)
贸易(18049)
理论(17690)
(17598)
农业(17129)
机构
学院(352502)
大学(352229)
(143032)
经济(139858)
管理(135886)
理学(115927)
理学院(114692)
管理学(112652)
研究(112062)
管理学院(111972)
中国(96186)
(80390)
(72814)
科学(67335)
财经(59565)
(56908)
(56303)
中心(56169)
(54583)
(53957)
研究所(50254)
业大(50115)
北京(45555)
经济学(45297)
农业(44530)
财经大学(44366)
(43638)
(43108)
师范(42620)
经济学院(41135)
基金
项目(230834)
科学(180655)
研究(167989)
基金(167861)
(145244)
国家(144012)
科学基金(124106)
社会(106081)
社会科(100679)
社会科学(100654)
(90433)
基金项目(88442)
自然(80667)
自然科(78817)
自然科学(78790)
教育(78412)
自然科学基金(77394)
(75360)
资助(70272)
编号(68471)
成果(56043)
重点(51815)
(51602)
(48176)
(48106)
课题(46745)
科研(45215)
创新(45099)
教育部(44638)
(44161)
期刊
(151724)
经济(151724)
研究(106754)
中国(72434)
(69981)
学报(54799)
(51025)
金融(51025)
(50050)
科学(47966)
管理(47717)
大学(41976)
学学(39705)
教育(34238)
农业(32434)
技术(30855)
财经(30296)
(25812)
经济研究(25073)
业经(23517)
问题(19634)
财会(19633)
理论(18062)
(17683)
统计(17545)
(17476)
会计(17222)
技术经济(16804)
实践(16435)
(16435)
共检索到536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童  
随着各地存量PPP项目暴露出诸多合规瑕疵,政府隐性债务攀升现象凸显,以财金[201910号文等监管文件为代表的PPP监管制度日趋从严。该文件是以往PPP监管文件的继承、补充、细化、纠正与整合,其中系统地列明了PPP项目的哪些情形将产生政府隐性债务,哪些情形满足合规要求、不产生政府隐性债务,这既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进行了约束,也对其识别与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供了指引。为有效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金融机构应辩证审视财金[2019]10号文的双重影响,尤其要避免接受政府方出资代表出具的任何兜底性增信文件,审慎审查PPP项目是否符合法定的合规性条件,并确立融资能进亦能出,建立涵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健  向森渝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十九大报告以及财政部文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仍然通过多种举债形式进行融资,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存在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通过详细分析"债务置换""PPP融资模式"和"变相担保"这三种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并从人才、制度、流程等多个角度剖析这些传导路径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培养专业人才、规范政府发债行为、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潜在风险累积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殷明  
2018年我国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等文件,对化解和防范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出了相应地要求。本文基于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信息披露和全预口径预算监督的视角出发,认真分析造成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原因,通过构建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如何通过信息披露和全口径预算手段,实现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防范,并给予博弈模型提出相应地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本文基于金融风险诱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视角,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财政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金融财政风险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传导,而是相互交织与相互叠加的关系。文章还通过对C银行三次增资扩股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现实案例,厘清了金融风险诱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路径: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减免未来税收,以未来土地收益作保、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将金融风险间接传递给政府财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与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陆江源  盛雯雯  宋立义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金融体系紧密相连,因此在处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过程中,如果处置不当或者操之过急,很可能引发“处置风险的风险”,并与其他金融风险结合,造成新的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隐性债务风险与处置风险的风险,这两种风险都是源于地方政府的信用不足,且都将造成较大的金融体系震荡,但隐性债务风险时滞长、分布散、冲击弱,而衍生风险则更加迅速、传播快且冲击性强。总体来看,隐性债务风险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但隐性债务带来的风险是长期隐蔽、侵蚀性的,将对经济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淑芳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矛盾,特别是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债务规模更是快速上升,引发了各方对债务风险的担忧。对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治本之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玉瑾  李世刚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须在稳定金融体系和控制道德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坚持中央不兜底、严明财经纪律的同时,兼顾利益相关方现实关切和约束,鼓励地方政府、债务主体与金融机构三方协商协力,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探索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方式方法,多方参与、多策并举,推动隐性债务“主动偿还一批、分类置换一批、转移转化一批、违约出清一批”。要有效阻断债务风险向财政、金融、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外溢:一方面,要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最后救援和紧急处置机制、风险隔离制度、信息沟通机制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防范主要风险点,尤其是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城投债券违约风险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宁静  
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质上是灵活组合并运用基础类和创新类金融工具,统筹安排有关主体利益。建议营造支持金融工具应用及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完善风险防范与金融创新互动机制,金融机构与政府等多方形成合力,构建较为系统的化债组合。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科  孟源祎  尹李峰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持续累积可能会引发债务危机,并在很大程度上会向金融体系传导,引发金融风险。本文基于2012—2018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数据,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积累能够显著地传导并引发金融风险。在经济增速较慢、财政分权程度更高的地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行为与地方政府行为渠道影响金融风险。本文将土地制度、财政制度与金融制度等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所得结论对于深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与决策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毕记满  杨成文  
政府是一个公共主体,其职能是化解公共风险,维护公共利益。在我国的预算会计中,隐性债务并未完全得到披露,隐匿着巨大的财政风险。政府会计要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对隐性债务进行核算、披露。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海星  
道德风险引起一国政府的隐性及或有负债。这种债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性、长期性和体制性等特征。在我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不规范的体制因素产生了大量的政府隐性及或有债务,主要包括隐性外债、银行不良资产、社会保障基金缺口以及公共部门发行的政府担保债券等,过可能是中国政府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财政风险。应通过规范的制度安排和充分的信息披露,控制隐性及或有债务规模,减少它对财政稳定性的冲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戴一璟  杜亚灵  温莎娜  王寒  
通过文献分析得出进行政府付费扣减的前提是产出绩效评价,并根据产出性质将问题分解为基于公共资产和产品可用性评价的政府付费扣减及基于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政府付费扣减:1明确"可用"与"不可用"的判别方式,在此基础上根据重要程度设置按比例扣减或按修复及时程度设置宽限期扣减;2根据公共服务特征设计绩效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根据绩效评价分数或等级结果设置按比例扣减或按未达到标准的具体情况设置递进式扣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将政府性债务管控上升到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政府性债务的新特征、新趋势,科学判断政府性债务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新模式、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一、政府性债务的特征2013年,国家审计部门对从中央到乡镇的五级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2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古建芹  申寸娜  
近年来,地方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在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风险。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寻求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风险(一)增速较快规模较大,形成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大、增速快,与主要偿债来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松  
利用KMV模型,选取地方政府性债务违约距离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流量风险的代理变量,从理论上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流量风险和债务流动性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利用2012—2016年间中国30个省份的年度债务还本付息额和可偿债财政收入等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流动性杠杆率和债务流量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债务流动性杠杆率每上升1%,债务违约距离下降0.8~1.0个百分点,且随着债务流动性杠杆率的上升债务违约距离下降逐步趋缓,理论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实证分析的有效验证。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流量风险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