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91)
2023(5584)
2022(4504)
2021(4246)
2020(3513)
2019(8015)
2018(7567)
2017(15097)
2016(7679)
2015(8637)
2014(8316)
2013(8127)
2012(7554)
2011(6632)
2010(7042)
2009(6815)
2008(5846)
2007(5091)
2006(4629)
2005(4415)
作者
(19199)
(15615)
(15189)
(14720)
(9983)
(7421)
(7298)
(6058)
(5844)
(5492)
(5333)
(5136)
(4937)
(4906)
(4742)
(4699)
(4601)
(4473)
(4358)
(4237)
(3847)
(3741)
(3625)
(3556)
(3555)
(3533)
(3420)
(3362)
(3096)
(3085)
学科
(27394)
金融(27394)
(26300)
经济(26254)
(23967)
银行(23963)
(23526)
(23349)
管理(21899)
(20256)
企业(20256)
中国(16149)
(12804)
(11945)
中国金融(11052)
方法(10328)
(9149)
财务(9133)
财务管理(9110)
数学(8866)
企业财务(8841)
数学方法(8804)
业经(7400)
(7380)
贸易(7371)
(7291)
(7210)
地方(7174)
(6689)
体制(6501)
机构
大学(97540)
学院(96814)
(45406)
经济(44365)
中国(36089)
管理(36018)
研究(32960)
理学(29814)
理学院(29532)
管理学(29284)
管理学院(29090)
(25854)
财经(19833)
(19818)
(18957)
中心(18573)
(18192)
银行(18155)
(18129)
金融(17805)
(16933)
经济学(15520)
(15455)
人民(15312)
财经大学(15275)
科学(14945)
经济学院(14151)
(14111)
国人(14040)
中国人(13971)
基金
项目(59651)
研究(47744)
科学(47406)
基金(44170)
(36912)
国家(36571)
科学基金(31830)
社会(31426)
社会科(30084)
社会科学(30079)
基金项目(22827)
(21755)
教育(21411)
编号(19354)
(18405)
资助(18397)
自然(18138)
自然科(17778)
自然科学(17775)
自然科学基金(17507)
成果(17090)
(14284)
(13920)
国家社会(13567)
重点(13504)
(13277)
(13221)
课题(13210)
(13100)
教育部(12966)
期刊
(47100)
经济(47100)
研究(34223)
(32607)
金融(32607)
中国(21286)
(20457)
管理(13387)
(11225)
学报(10290)
财经(10187)
教育(9402)
科学(9361)
国际(9180)
大学(9013)
(8624)
学学(8417)
经济研究(7894)
(7451)
农业(6962)
世界(6861)
理论(6276)
技术(6210)
问题(5950)
业经(5900)
中国金融(5759)
实践(5665)
(5665)
财会(5437)
会计(5209)
共检索到164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戴新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薪酬监管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性凸显,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主要国家在金融业薪酬监管的目标范围、薪酬结构、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则。在吸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框架。但在监管实践中,国内各监管部门对薪酬监管的目标不统一,国有金融机构面临着双重监管,浮动薪酬支付规则不清晰,信息披露制度也不健全。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安排,应当将薪酬与金融机构的长期风险挂钩,重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高管薪酬,将监管对象扩展至高风险岗位操作人员,设计多样化的浮动薪酬支付工具,制定明晰的薪酬信息披露细则,并定期对金融机构薪酬管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震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对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成为国际宏观审慎监管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拟对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出台的薪酬监管政策背景及其改革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体系提供一些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火平  林翰文  
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长期以来远远超过其他行业平均水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对高管薪酬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政策,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金融机构高管薪酬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总结了其薪酬监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高管薪酬制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春平  曾耀  刘诚  
目前,"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增多,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而IMF、美联储等传统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下降,越来越难以处理上百亿资产规模金融机构的风险,IMF等能够给出的几百亿美元或上千亿美元援助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设计更加审慎的监管制度至关重要。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梳理反思危机爆发原因,发现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是其中重要因素。结合SIFIs内涵和特征,梳理国际金融组织和美英等国家对SIFIs宏观监管框架、具体监管方式,并参考国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改革经验以及美英等国监管实践,从而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林伟  吴娅玲  
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增加了金融体系的关联性,加大了系统性风险。后金融危机时期,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对金融监管的缺陷提出了改革方案,强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以提高风险监管和危机处置能力。我国应借鉴欧美国家的改革措施,从宏观审慎的要求入手,关注可能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稳定的风险因素,从更为全局的角度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和提高我国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自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是当前亟需破局的难题。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补充,民间金融手续简便、放款快等便捷特点,逐渐迎合了市场需求,信贷规模日趋扩大,已成为我国社会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此同时,其粗放、自发、隐蔽和游离监管之外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本文试图从国际民间金融监管的良好经验做法出发,在剖析我国民间金融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创业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春  
当前"防风险"是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国"两会"均特别关注金融风险防范问题。违法违规金融广告是金融风险的诱因之一,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是非法金融广告发布重灾区。梳理以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际新媒体金融广告监管经验,对完善我国新媒体金融广告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施诗  陈梦乔  
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飞速发展,新兴电商和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在我国开始大量出现。如何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有效的适度监管便成了我国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论证了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国外监管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经验,最后在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建议,保护投融资者利益是制定并完善互联网监管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加快立法进程、明确监管主体、有效监测互联网金融产品及行业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任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瀚琰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同时,对世界各国的金融监管立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主要存在如监管模式单薄导致的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监管科技升级受限、监管配套政策灵活度低、市场垄断性和脆弱性并存及不稳定因素增多等障碍。面对新型监管困境,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监管立法中分别采用了高度集中的金融监管、分业监管、“混合式”监管等模式,从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重点入手,确保金融与科技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平衡。本文借鉴国际金融科技监管立法经验,基于金融科技监管法规的国际发展趋势,从制度供给侧提高监管能效,以避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宝杰  钟珍  
纵观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科技已然改变着经济发展业态。随着科技型金融集团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深入,现有监管所蕴含的风险逐渐开始暴露。对此,监管层有必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相应的法规进行重新规制,以规范科技型金融集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哲兵  韩立岩  
本文考察了1994—2009年间破产的60家美国金融机构CEO的薪酬数据,重点分析了破产前美国金融机构CEO的薪酬结构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变化趋势,全面分析了破产前美国金融机构激励机制失效的表现形式与原因。研究表明:第一,破产前,美国金融机构CEO的收入并没有因为公司业绩不佳而有所下降;第二,CEO薪酬中年薪与年度奖金计划等现金收入占比较小,限制性股票,养老金计划及其他福利津贴收入占CEO总收入的1/3左右,但是相关信息披露有限,无法准确估值;第三,公司高管可利用内部信息,在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之前通过行使股票期权等行为获利。美国的教训对于中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制度建设有着借鉴作用,本文进而对于商业银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端纯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揭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经济和金融稳定中的重要性,世界各国也都逐渐认识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借鉴美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监管决策机制、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制定监管制度等方式建立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宏  周仁俊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加强金融高管薪酬监管已经成为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国内外金融高管薪酬监管体制改革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企业薪酬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路,包括监管对象涵盖所有金融企业、监管范围扩大到中长期薪酬、从对薪酬结果的监管延伸到对薪酬机制的监管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勋  黄益平  苟琴  邱晗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在催生新兴数字金融业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交易最大的难题在于处理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数字技术的最大贡献恰恰是帮助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尤其是对那些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难以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中国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在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获客难”“融资难”问题方面,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些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甚至对世界各国金融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数字技术与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了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并对监管效率提升提出了新要求,中国金融监管的实践也对世界金融监管改革提供了新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培轩  
如今,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此次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中存在的诸多制度缺陷——金融机构高管过高的薪酬水平便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对高管薪酬的规制已经在"薪酬的有效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以及"薪酬同审慎的风险倾向相匹配"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有关当局在未来仍有必要从事前、事中、事后3个方面对薪酬制度继续进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