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2215)
- 2022(10348)
- 2021(9659)
- 2020(8505)
- 2019(19255)
- 2018(18772)
- 2017(36850)
- 2016(20032)
- 2015(22701)
- 2014(23058)
- 2013(22885)
- 2012(21538)
- 2011(19364)
- 2010(19691)
- 2009(19144)
- 2008(18770)
- 2007(17399)
- 2006(14990)
- 2005(13903)
- 学科
- 济(79193)
- 经济(79105)
- 业(61161)
- 管理(58489)
- 企(49735)
- 企业(49735)
- 方法(39543)
- 数学(34665)
- 数学方法(34238)
- 融(28952)
- 金融(28950)
- 银(28208)
- 银行(28163)
- 中国(28001)
- 行(27040)
- 财(25953)
- 制(20974)
- 农(20854)
- 学(18349)
- 务(18329)
- 财务(18278)
- 财务管理(18232)
- 企业财务(17133)
- 业经(16919)
- 贸(16018)
- 贸易(16006)
- 地方(15971)
- 易(15628)
- 理论(14351)
- 农业(13863)
- 机构
- 大学(293506)
- 学院(290662)
- 济(116848)
- 经济(114030)
- 管理(109128)
- 研究(96918)
- 理学(92553)
- 理学院(91532)
- 管理学(89701)
- 管理学院(89175)
- 中国(84196)
- 京(62404)
- 科学(60600)
- 财(59136)
- 农(52922)
- 所(50440)
- 中心(48558)
- 财经(46574)
- 研究所(45728)
- 业大(44734)
- 江(44702)
- 经(42133)
- 农业(41976)
- 北京(39719)
- 经济学(36792)
- 州(36657)
- 范(35785)
- 师范(35309)
- 财经大学(34866)
- 院(34195)
- 基金
- 项目(188127)
- 科学(146359)
- 基金(137117)
- 研究(132498)
- 家(120504)
- 国家(119538)
- 科学基金(101455)
- 社会(83031)
- 社会科(78650)
- 社会科学(78627)
- 省(73035)
- 基金项目(72003)
- 自然(67527)
- 自然科(66011)
- 自然科学(65990)
- 自然科学基金(64860)
- 划(61908)
- 教育(61150)
- 资助(58312)
- 编号(53022)
- 成果(44238)
- 重点(42790)
- 部(41702)
- 发(39138)
- 创(38677)
- 科研(36919)
- 课题(36529)
- 创新(36274)
- 教育部(35441)
- 性(35239)
- 期刊
- 济(124751)
- 经济(124751)
- 研究(85397)
- 中国(59121)
- 学报(50997)
- 财(48668)
- 农(47221)
- 融(46362)
- 金融(46362)
- 科学(43705)
- 管理(38461)
- 大学(37897)
- 学学(35876)
- 农业(30547)
- 教育(26802)
- 技术(24515)
- 财经(23729)
- 经(20206)
- 经济研究(19968)
- 业经(18653)
- 业(16526)
- 问题(16049)
- 理论(15736)
- 版(15284)
- 统计(14731)
- 技术经济(14561)
- 实践(14321)
- 践(14321)
- 图书(13982)
- 财会(13851)
共检索到443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贾彦东
基于金融网络模型对风险扩散机制的分析,本文尝试将金融网络结构因素纳入到对系统风险的衡量中,并依此建立了以"直接贡献"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分析和评价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模式。在结合我国2007~2010年的银行间支付结算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国内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水平开展了综合评测,并进一步讨论了影响机构系统重要性水平的因素。通过分析:(1)考虑了金融网络结构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构建了"系统风险曲线",对金融网络条件下的系统风险进行了重新度量;(2)理论上将单一金融机构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参与影响两部分,并分别使用"冲击测试"与"Shapley-Value"测算了两种效应所造成的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红兵 刘晓东
本文提出采用最小生成树(MST)和平面极大过滤图(PMFG)两种方法构建和分析金融市场网络。运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方法可以动态识别金融网络中节点的系统重要性,且具有效性和稳健性,而最小生成树方法对系统性风险传导路径的识别对于实施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网络分析 系统重要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向荣 曹红
以往国际监管组织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评指标体系偏重于银行群落与机构规模特征,影响了中国金融监管及理论研究的方向。笔者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及产品空间等方法构建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可视化系统性风险爆发后的风险传染路径,并通过节点出度、传染轮次、K-核分解值、LeaderranK值等指标综合评估各金融机构风险网络传染的速度、范围、深度及风险累积程度。结果表明,中国金融风险传染网络呈现出多层次、多通道的复杂关联,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风险积聚与跨群落传导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规模与风险传染能力并非完全线性相关,机构关联性及负面信息传播速度等成为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打破既有群落式监管模...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网络传染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锋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玲
金融体系内的一些机构具有规模大、交易对手多、组织结构复杂、与其他机构的关联性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等特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余博 邹宇翔 管超
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聚焦于银行,对于金融机构系统风险的确定和评估则主要关注机构的规模和结构特征,尚未从机构的风险传染状况及定价估值水平等视角进行考量。对此,本文采用学界新晋发展的Clayton Copula函数方法和MST网络模型,构建我国主要金融机构的下尾依赖网络;结合网络拓朴指标,从社区结构、集中度、分部门等维度综合评估我国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重要性;通过标准化树长探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系统风险传染的结构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具有显著的网络社区结构特征,其中系统风险重要性最强的是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组成的社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二是金融机构节点在风险传染中呈现出差异化的作用性质,部分规模较小的机构具备超越其规模的重要性,东北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和中信证券是风险传染的重要性节点;三是金融危机加剧了风险在网络中的传染性,也改变了金融机构的网络结构与系统风险重要性排序。本文研究为监管部门多角度考量金融机构风险重要性、完善系统重要性机构名单以及实施多维度梯度监管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凌
大型银行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系统重要性,顾大局,行大道,树大家风范,勇于担当起系统重要性责任,这也是大型银行应该承担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框架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美林银行、AIG、花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轰然崩塌及其对市场的巨大冲击,让美国监管机构措手不及,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然而无论是救或不救,最终都未能遏制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之后,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银行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波 任若恩
基于金融机构异质风险的Granger因果关系构建金融系统的有向网络模型,分析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部门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因果网络特征,并且根据关联度和资产规模评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在熊市具有更加紧密的Granger因果联系;银行部门是熊市里最具Granger影响力的金融部门,证券部门是牛市里最具Granger影响力的金融部门;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熊、牛市都具有最高的系统重要性,并且系统重要性和规模在熊市的顺序相关性强于牛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政 涂晓枫 卜林
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包括风险贡献与风险敞口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其系统重要性,后者反映其系统脆弱性,两者不可偏废其一。文章基于CoVaR的统一框架,首次采用ΔCoVaR和Exposure-ΔCoVaR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全面度量,评估其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和保险部门的系统重要性高于证券部门,证券部门的系统脆弱性则高于银行和保险部门,而且这种部门间差异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存在。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较高而系统脆弱性较低,少数金融机构则同时具有较高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此外,资产规模和杠杆率分别是机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规模对其系统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不显著。文章的研究对于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晔
本文借鉴非对称斜率模型,改进了CoVaR估计,应用LASSO方法和单指标分位数回归估计了中国24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尾部关联性水平,并通过构建尾部风险网络分析了这些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标具有一定的先导性特征,其在金融危机与股灾期间都显著上升,能够较好地反映并预测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所改进的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对有效防范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有一定借鉴意义。监管当局可根据各金融机构在尾部风险网络中的度中心性动态识别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实时监测重要性靠前的机构能够有效减小机构的个体风险在金融网络中传染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关键词:
尾部风险 非对称斜率模型 分位数回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基于拓展的系统或有权益分析法研究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风险,并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机构联合违约概率并不高,危机期间违约风险迅速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底以来再度提高。各子行业违约概率走势相似,但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多元极值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估计了金融机构违约的条件期望损失,较好地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算了危机期间政府可能面临的救市成本。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期望损失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系统重要金融机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加强银行系统性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本文基于拓展的系统或有权益分析法研究了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风险,并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金融机构联合违约概率并不高,危机期间违约风险迅速上升,之后维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底以来再度提高。各子行业违约概率走势相似,但数值上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多元极值分布的蒙特卡洛模拟估计了金融机构违约的条件期望损失,较好地识别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测算了危机期间政府可能面临的救市成本。我国金融机构系统性违约期望损失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并且系统重要金融机构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加强银行系统性风险监控仍是监管当局主要任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锡亮 吴恒煜
金融机构的网络连通性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是研究系统性风险驱动因子、传染机制及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全新理念。"关联太大而不能倒"是网络连通性最直观的概述。本文以运用银行间市场、支付系统、金融衍生工具、资产交叉持有与市场收益等数据构建的五类金融网络为脉络,评述了国外运用金融网络研究系统性风险的最新进展。未来,需要结合金融学、网络理论与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数据以全方位剖析系统性风险的网络连通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明 许文静
本文基于网络理论对我国金融机构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建立2012年到2017年金融机构间的相互拆借网络,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网络中双边拆借数量最多的机构。在金融机构的网络中心性分析中发现国家开发银行以及5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所有中心性排名中均占据靠前位置,说明大型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借往来业务最多,并很好地在网络中起到了资金中介的功能。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排名紧随其后,这与其资产规模增长快、资金往来业务频繁有密切关系。华融资产以及中信证券等非银金融机构也深度参与了金融机构间的银行拆借。最后,本文研究了金融网络受到减值冲击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网络受到的影响随着网络间交易规模的扩张而增大,且冲击损失越大,在网络间产生的冲击效果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