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78)
2023(6355)
2022(5146)
2021(4688)
2020(3901)
2019(8563)
2018(7900)
2017(15777)
2016(8111)
2015(8669)
2014(8521)
2013(8507)
2012(7852)
2011(7070)
2010(7417)
2009(7209)
2008(5967)
2007(5200)
2006(4487)
2005(4268)
作者
(23120)
(19180)
(18871)
(18184)
(12085)
(9369)
(8755)
(7297)
(7142)
(6869)
(6604)
(6506)
(6128)
(6105)
(6091)
(6059)
(5624)
(5466)
(5425)
(5330)
(4771)
(4683)
(4578)
(4446)
(4368)
(4305)
(4232)
(3993)
(3976)
(3872)
学科
(30619)
经济(30585)
(25870)
金融(25870)
(25374)
(22754)
银行(22746)
管理(22399)
(22138)
(20994)
企业(20994)
中国(16545)
方法(14485)
数学(13236)
数学方法(13125)
(12171)
中国金融(11145)
(10737)
(9308)
财务(9290)
财务管理(9278)
企业财务(9063)
地方(7666)
(7616)
业经(7285)
(6299)
(6206)
农业(5866)
(5622)
贸易(5614)
机构
大学(110504)
学院(110477)
(48929)
经济(47876)
管理(39669)
研究(38402)
中国(37008)
理学(34015)
理学院(33647)
管理学(33076)
管理学院(32866)
(25156)
(22327)
科学(22001)
财经(20361)
中心(20290)
(19647)
(19280)
(18646)
(18447)
金融(18132)
研究所(17620)
(17572)
经济学(17327)
银行(16939)
业大(15982)
经济学院(15885)
(15879)
财经大学(15658)
(15572)
基金
项目(75325)
科学(59489)
基金(56584)
研究(52891)
(49867)
国家(49458)
科学基金(42413)
社会(35454)
社会科(33948)
社会科学(33940)
基金项目(29264)
(28884)
自然(27285)
自然科(26759)
自然科学(26748)
自然科学基金(26318)
(24249)
资助(23989)
教育(23698)
编号(19432)
重点(17367)
(16912)
(16404)
(16327)
(16007)
成果(15850)
国家社会(15640)
创新(15426)
科研(14921)
教育部(14707)
期刊
(47087)
经济(47087)
研究(33949)
(30614)
金融(30614)
中国(21497)
(19792)
学报(19413)
(17877)
科学(16395)
大学(14940)
学学(14495)
管理(14235)
农业(11101)
财经(10738)
(9168)
经济研究(8689)
教育(7613)
技术(7486)
业经(6475)
理论(6080)
问题(5873)
实践(5448)
(5448)
(5416)
(5191)
统计(5133)
中国金融(5127)
国际(5127)
业大(5100)
共检索到168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肖崎  
一、杠杆率的顺周期特征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顾弦  
去杠杆化很可能会将流动性紧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并最终将影响放大至实体经济在公司财务里,杠杆是指净利润变化率与总收入变化率的比值。对金融机构而言,我们通常使用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高杠杆率与金融危机的高相关性决定了去杠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绕不过的门槛。去杠杆有良性去杠杆,也有恶性去杠杆。恶性去杠杆多由去杠杆过程中资金流动性过度紧缩所引发,文章认为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传导至实体部门,最终可能导致长期的经济衰退。因而,在去杠杆过程中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至关重要。如何管理流动性,需要央行兼顾总量性与结构性货币政策,加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流动性监测,防止系统性金融危机发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刚  何永  
资本账户开放后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流出与高杠杆率是困扰全球的两大难题,国际经验表明二者关系协调不好可能引致系统性金融危机。本文通过选取10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1970-2013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资本账户开放、金融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危机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本账户开放与金融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且在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后,金融杠杆率与产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资本账户开放初期往往导致金融杠杆率上升,而金融杠杆率上升又极易增加一国产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过程中,应采取渐进推进的亚洲模式,并使金融杠杆率保持在合宜区间,强化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芃兴  陈东平  
长久以来,非正规金融机构和正规金融机构是两种并存的金融组织形式。近年来,大量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涌现,其流动性风险逐渐累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是否会传染到正规金融机构,传染的可能机制是什么?笔者基于存款者视角,构建了全局博弈模型,分析非正规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向正规金融机构传染的机理,即非正规金融机构流动性危机的发生使得"悲观"的存款者变得更为悲观,但危机发生有助于"乐观"的存款者识别对方的悲观程度,这种态度改变及其学习效应影响了存款者在面对正规金融机构时的博弈策略,最终导致危机的传染。笔者进一步用案例证明了这一结论。基于此,无论政府还是正规金融机构均有必要防范非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本文主要研究流动性和杠杆率之间交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文章认为,随着金融结构的演变,流动性的内涵不断扩大,金融机构以证券化的方式实现流动性的扩张。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容易放大金融周期的波动;并且由于杠杆率与流动性变化之间交互作用,导致社会总体流动性在短期内出现逆转,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加强杠杆率和流动性管理,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框架体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久清  
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跌,保障型产品的利差损威胁着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小型寿险公司由于不具有规模优势而不得不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惩罚措施力求遏制当前寿险公司激进的发展,使寿险业的发展回归良性。为此,寿险公司应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中短存续期产品比例控制在30%以内、增加保障型业务、严格规范投资行为等方式实现长期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久清  
近年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跌,保障型产品的利差损威胁着寿险公司的经营,中小型寿险公司由于不具有规模优势而不得不选择激进的经营策略。保险监管机构通过一系列规定和惩罚措施力求遏制当前寿险公司激进的发展,使寿险业的发展回归良性。为此,寿险公司应通过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将中短存续期产品比例控制在30%以内、增加保障型业务、严格规范投资行为等方式实现长期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杨钦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由于运作方式、业务结构和风险管控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其杠杆率变化呈现出固定杠杆率约束与风险资本约束两种典型模式。通过结构化地分析中国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杠杆率的周期性变化,发现不同于美国的情况,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尽管较好地遵循了风险资本约束特征,杠杆率却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从水平上看,商业银行的杠杆率高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通过采用双重差分的计量方法证实,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杠杆率呈现出较强的亲宏观周期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辉  
在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中,一般同时包含了流动性不足和不能偿付债务的现象,由此,对金融危机的性质是流动性的还是偿付性的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欧债危机再次激发了对该议题的辩论。本文厘清相关概念,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银行危机的历史中提炼出两个经验事实,在此事实的基础上,尝试建立规范的框架来解释本文观点,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包含基本面冲击因素和心理恐慌因素,两者引起的"不偿付性"与"不流动性"相互促进,使风险逐渐放大,最终形成了金融危机。这也说明了金融危机的性质既是不偿付性的也是不流动性的,金融援助方案也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的特点来制定。对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正在进行中的欧债危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六一  
国债市场完善的标志之一是国债的流动性,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不仅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而且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债券资产运作,既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又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深入研究了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为加强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对外开放的"相互持债"概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云  
流动性黑洞是指金融市场在短时间内骤然丧失流动性的一种现象。当金融机构从事市场交易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内部风险控制的需要以及监管部门的要求,会在某些时刻出现金融产品的大量抛售,而交易成员由于具有类似的投资组合、风险管理目标和交易心态,会同时存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王国刚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是近20年来一连串事件长期信用无限扩张的结果。这种信用无限扩张的主要工具是影子银行。在金融全球化的国内外背景下,影子银行是一个创造流动性的新的融资体系。它的实质就是为了规避正式监管规则而由发起人设计一套如何把市场流动性转变银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及市场安排。其目标就是通过流动性增加来提高金融资产的杠杆率,过度地使用公共性的金融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谋取利润最大化。这种新融资模式既为流动性的转换与聚集创造条件,也为流动性突然中断及整个金融体系突然崩溃留下巨大的隐患。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揭示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及内在机理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志浩  
通过这次危机中美国流动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流动性的理解不能再停留于传统的数量指标和单一利率水平分析上,流动性必须是一种对经济金融运行状况的全面考察。风险状况、货币环境、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创新都是影响流动性形成的重要因素。金融管制让我国免受了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但坚持市场化改革仍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面临危机,我们可以将流动性管理与市场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雪峰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打开了流动性注入的阀门,其流动性供给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采用了非传统、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在美联储流动性供给的救助下,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得到缓解,金融市场波动趋于降低,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得以驱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