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41)
- 2023(17975)
- 2022(15339)
- 2021(14298)
- 2020(12067)
- 2019(27966)
- 2018(27640)
- 2017(53801)
- 2016(28701)
- 2015(32499)
- 2014(32238)
- 2013(31768)
- 2012(29014)
- 2011(25934)
- 2010(26329)
- 2009(24645)
- 2008(23082)
- 2007(20423)
- 2006(17985)
- 2005(15601)
- 学科
- 济(118404)
- 经济(118275)
- 业(86957)
- 管理(81287)
- 企(65236)
- 企业(65236)
- 方法(56538)
- 数学(50354)
- 农(49730)
- 数学方法(49585)
- 中国(33629)
- 农业(33222)
- 财(30233)
- 融(29294)
- 金融(29292)
- 业经(28800)
- 银(28023)
- 银行(27985)
- 行(26850)
- 制(24616)
- 地方(24287)
- 学(23225)
- 贸(20382)
- 贸易(20365)
- 理论(19896)
- 务(19894)
- 易(19829)
- 财务(19810)
- 财务管理(19762)
- 企业财务(18833)
- 机构
- 学院(404287)
- 大学(401326)
- 济(163145)
- 管理(162470)
- 经济(159659)
- 理学(141816)
- 理学院(140398)
- 管理学(137617)
- 管理学院(136909)
- 研究(128377)
- 中国(104187)
- 京(83217)
- 科学(78899)
- 农(77591)
- 财(73574)
- 业大(64138)
- 所(62838)
- 中心(62724)
- 财经(59942)
- 农业(59765)
- 江(58424)
- 研究所(57336)
- 经(54866)
- 北京(51861)
- 范(50893)
- 师范(50396)
- 经济学(49398)
- 州(47911)
- 院(46020)
- 经济学院(44795)
- 基金
- 项目(280254)
- 科学(221172)
- 研究(205212)
- 基金(204271)
- 家(177112)
- 国家(175611)
- 科学基金(152439)
- 社会(129570)
- 社会科(122674)
- 社会科学(122640)
- 省(110097)
- 基金项目(108095)
- 自然(99564)
- 自然科(97313)
- 自然科学(97291)
- 自然科学基金(95531)
- 教育(94677)
- 划(91556)
- 资助(85112)
- 编号(84695)
- 成果(67142)
- 重点(62145)
- 部(61847)
- 发(59445)
- 创(58236)
- 课题(57337)
- 创新(54231)
- 科研(53688)
- 教育部(53289)
- 国家社会(53271)
- 期刊
- 济(172859)
- 经济(172859)
- 研究(114577)
- 农(76034)
- 中国(74845)
- 学报(62796)
- 科学(57708)
- 管理(55793)
- 财(55002)
- 融(51657)
- 金融(51657)
- 农业(50989)
- 大学(49170)
- 学学(46778)
- 教育(42062)
- 技术(36145)
- 业经(32915)
- 财经(28793)
- 经济研究(26661)
- 业(24468)
- 经(24445)
- 问题(23305)
- 版(19971)
- 理论(19861)
- 统计(19734)
- 技术经济(19465)
- 科技(18818)
- 图书(18408)
- 实践(18170)
- 践(18170)
共检索到584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通过对山东省泰安市的乡镇进行抽样,获取了与当地农村居民信贷相关的微观数据,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该地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信贷配给程度的家庭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户主的年龄和农户家庭自有的土地面积对金融机构的信贷配给程度分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因此,农村金融体制的未来改革需要同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结合起来。
关键词:
家庭特征 金融机构 信贷配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配给 联立离散选择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陈妍
本文基于山东省泰安市171个农户5年借贷行为的调查,采用补充双对数模型和截断泊松回归模型,对农户是否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以及获贷成功笔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中年农户家庭更容易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农户承包土地规模越大,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交通越便利,5年内越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中老年农户家庭相对于老年农户家庭,其获得多笔贷款的概率显著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实现金融业与农地流转对接以及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正规融资 获贷笔数 泊松门栏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陈炎 赵辉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户分化的态势逐渐显现,兼业农户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流群体。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提供有利契机,但能否以及如何对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机制检验发现,收入多样性和社会互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兼业程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兼农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增强主流农户信贷可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书海
根据1978-2009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说明农业GDP与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农业GDP的增长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短期农业信贷投入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误差修正项对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的一种调整。从长期来看,农业GDP和农业信贷投入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相互影响的过程。农业GDP对农业信贷投入扰动的响应小于农业信贷对农业GDP扰动的响应,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干预,加大金融支持。
关键词:
农业GDP 农业信贷余额 VAR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关键词:
MNL模型 金融机构 信贷供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构建了利率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决策影响的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利率及其变动对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类型和程度的影响;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变动与农户遭受的信贷配给程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利率增加先减缓农户信贷配给,而后,利率进一步提升将会导致信贷配给程度的增强;当前利率已经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利率提升引发的信贷配给已相当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淑芳 钟媛媛
微型金融机构(简称MFIs)有别于传统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其为被正规金融体系排斥的贫困人口、低收入家庭和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30多年来,MFIs在减轻贫困、促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微型金融业商业化发展趋势的逐步增强,MFIs的财务效率引起了国际上微型金融研究领域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对微型金融机构财务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明晰MFIs,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西川 陈立辉 杨奇明
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13年浙江省实地调研数据实证考察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其对利率的弹性。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运用意愿调查和TobitⅢ模型等方法更全面地处理了此类研究固有的数据截尾、样本选择偏差和利率内生性三类计量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多笔贷款与利率弹性异质性问题的新思路。研究发现:(1)利率显著影响农户正规信贷需求,低收入群体信贷需求对利率也是敏感的;(2)正规金融机构并未对不同特征农户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3)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农户正规信贷需求较高,而富裕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机会更多;(4)农户正规信贷需求非农化与大额化倾向明显。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治国 李成友 李红
笔者根据2005年~2013年全国15个省区1500个样本农户的跟踪调研数据,基于面板部分可观测BiproBit模型和引入哑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估计出农户的信贷配给程度及其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信贷配给的农户占53.1%,其中受到完全配给的农户占41.3%,受到部分配给的农户占11.8%;完全信贷配给对家庭金融资产具有显著影响,它使农户家庭手持现金增加1521元,使农户家庭手持现金与储蓄的比值上升了5.61%。基于以上实证结论,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正规金融组织、非正规金融组织及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有机协同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建立产权担保...
关键词:
信贷配给 家庭金融资产 农户 面板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瓅 罗剑朝
本文运用宁夏同心县、平罗县127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实证分析了市场主导型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模式下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响应、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户主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农户家庭劳动力占比、土地经营面积、经营类型、家庭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业务办理积极性、农户贷款经历及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差异均对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响应频次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主导型模式下农户对贷款的响应更为积极;户主性别和年龄、有无家庭成员或亲威朋友担任村干部以及农户有无贷款经历是两种模式下农户对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响应的共同影响因素,其中,农户有无贷款经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信贷联结型”银保互动能否缓解农户信贷配给——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实证分析
金融机构农户信贷发放门槛分析
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基于微观面板门限协整模型的经验与证据
批发市场主导模式下不同渠道蔬菜流通效率的比较——基于微观农户视角的DEA-Tobit模型
农户信贷配给:需求型还是供给型?——基于双重样本选择模型的分析
有机菜花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农户微观层面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地区4976户农户微观数据的PSM分析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客户识别及选择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分析——基于湖南祁阳县的农户调查
数字金融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信贷配给吗?——基于三变量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