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0)
2023(7753)
2022(6339)
2021(6068)
2020(5203)
2019(11720)
2018(11254)
2017(22078)
2016(12077)
2015(13701)
2014(13453)
2013(13171)
2012(12680)
2011(11370)
2010(12037)
2009(12070)
2008(11978)
2007(11180)
2006(10359)
2005(9882)
作者
(36028)
(29882)
(29825)
(28197)
(19466)
(14544)
(13608)
(11561)
(11255)
(11055)
(10403)
(10372)
(9739)
(9737)
(9657)
(9178)
(8965)
(8852)
(8766)
(8480)
(7732)
(7419)
(7334)
(7004)
(6906)
(6839)
(6668)
(6524)
(6142)
(5916)
学科
(50962)
经济(50882)
(45645)
(44385)
企业(44385)
管理(43104)
(27075)
金融(27074)
(24455)
银行(24433)
(23614)
(22882)
方法(22307)
中国(19396)
(18580)
数学(18569)
财务(18551)
财务管理(18524)
数学方法(18328)
(17985)
企业财务(17972)
业经(14351)
(12366)
(11146)
中国金融(11104)
(11070)
体制(10820)
理论(10379)
地方(9557)
农业(7758)
机构
大学(185784)
学院(182038)
(73145)
经济(71479)
管理(66466)
研究(59837)
理学(56011)
理学院(55352)
中国(55220)
管理学(54248)
管理学院(53922)
(42232)
(39165)
科学(34676)
财经(32933)
(31267)
(29756)
中心(29191)
(28463)
研究所(27602)
(27361)
北京(25230)
财经大学(24749)
(23876)
(23696)
师范(23452)
经济学(23174)
业大(23117)
(22932)
金融(22515)
基金
项目(106312)
科学(84031)
基金(79085)
研究(76976)
(68016)
国家(67392)
科学基金(58249)
社会(49630)
社会科(47077)
社会科学(47058)
基金项目(41334)
(39814)
自然(37867)
自然科(37089)
自然科学(37078)
自然科学基金(36478)
教育(36179)
(33904)
资助(33606)
编号(30339)
成果(27577)
(24464)
重点(24163)
(22130)
教育部(21560)
(21398)
课题(21186)
(21141)
创新(20685)
人文(20566)
期刊
(85642)
经济(85642)
研究(59900)
(38319)
(37710)
金融(37710)
中国(37257)
学报(30374)
管理(27164)
科学(26523)
(25255)
大学(23490)
学学(22090)
财经(19343)
教育(18924)
(16384)
农业(15581)
技术(13155)
经济研究(12773)
业经(11562)
财会(10856)
问题(10805)
理论(9987)
会计(9736)
(9673)
(9468)
国际(9370)
实践(8800)
(8800)
技术经济(8628)
共检索到295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雷  孙倩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深化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积极履行监督、评价、咨询职责,在国资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健全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金融企业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党的领导与法治化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内部审计为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景东  张蕾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国内外形势来看,提高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任务。然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其中厘清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我国现有的主要金融机构是: 一、银行系统 1、中国人民银行;2、中国工商银行;3、中国农业银行;4、中国银行;5、中国人民建设银行;7、交通银行;8、中信实业银行;9、招商银行;10、住房储蓄银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广子  曾刚  
作为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劣在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争议。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并存为我们比较这两种模式提供了难得的自然实验机会。利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数据,本文首次对这两类机构的绩效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导致两类机构绩效存在差别的潜在影响因素。主要发现包括:(1)农商行的绩效优于农合行,考虑到样本初始条件差异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农商行的内部治理效率总体上优于农合行,而且,内部治理效率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绩效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不同组织模式所导致的公司治理效率的差异可能是两类金融机构绩效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我国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金歌  
随着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是上市金融机构现在和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环境,也是获得资金、客户、智力支持、人才的重要来源,通过投资者关系管理将能够有力地实现发展环境的自我营造。上市金融机构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要求投资者关系管理作为公司与资本市场沟通桥梁,其关键使命在于使资本市场对公司投资价值认同,使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传忠  王飞  蒋伊菲  
本文以2003~2012年间中国参股上市金融机构的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序列DEA方法分析了这一产融结合方式的基本动因及效率表现,进而使用Tobit回归模型考察了被参股金融机构的类型、参股比例对产融结合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融资需求、资产保值、发展转型等是中国工业企业参股金融机构的主要动因,被参股金融机构类型及参股比例对工业企业产融结合效率影响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培育资本市场,适度提高结合程度,加强对产融结合的监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蔺元  
本文以2001-2007年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动因、参股金融机构前后业绩变化以及参股金融机构类型、比例对产融结合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成长能力;产融结合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恶化;参股券商或提高参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有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璐  龚明华  
一、市场退出与金融稳定的两难冲突一般而言,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支付风险处置路径有自我化解(股东注资或市场融资)、存款保险、再贷款等措施,其中最后贷款人机制和存款保险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转轨过程中许多有问题金融机构风险自我化解能力不足,我国尚未建立起存款保险公司这样的市场化风险分摊机制,以及再贷款形成央行大量不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彦鑫  刘娅茹  杨有振  
选择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的家数和金额越大越能够有效缓解投资不足,但也加剧了投资过度;相较于持股其他金融机构和非上市金融机构,持股银行或财务公司以及持股上市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缓解投资不足,但也加剧了投资过度问题。进一步考虑代理问题发现,伴随代理问题的上升,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导致了更严重的过度投资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把握产融结合程度和选择产融结合的类型,为进一步合理利用产融结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文贵  蔡雍蓉  
文章以2007—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持股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上市公司主业发展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第一,持股金融机构虽然可以显著缓解企业投资不足问题,但也会显著抑制主业投资率;第二,当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衡量企业创新时,持股金融机构与创新活动显著负相关。以上研究结论说明持股金融机构抑制了主业的短期发展和长期发展,使经济面临"脱实向虚"的威胁,为产融结合抑制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拓展和深化了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对监管部门如何引导产融结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亮  朱慧敏  
本文选取2002-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公告进入金融业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和事件研究法,分别考察上市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财务效应和股票市场反应。实证研究发现,参股金融业后上市公司取得正的财务效应,表现为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均明显增长。同时参股金融业会带来正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市值得到提升。但上市公司介入不同类别的金融牌照产生不同的市场反应。涉及主要金融牌照的产融结合比涉及类金融牌照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而不同金融牌照的切入在短期和长期的市场反应具有差异。本文的研究证实了产融结合在提升公司效应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小琳  朱松  陈关亭  
本文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我国A股615组配对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持股金融机构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债务资金,包括短期债务资金和长期债务资金,而且有利于企业改变负债结构,即提高融资成本较低的短期债务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较高的长期债务。此外,相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民营上市公司持股金融机构更有利于改变其债务融资水平与债务结构。进一步区分金融机构类型后发现,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融资和债务结构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闫绪娴  闫绪奇  
运用2004—2006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关于担保行为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类别、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所涉及的金融机构性质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情况对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类别显著影响其提供担保的行为;上市公司担保行为所涉及的金融机构性质与其担保水平并无直接关联;股权制衡度并不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的水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松奇  
一个国家在其现有的股票市场发育条件下想安排一个拥有庞大资产部门中的金融机构上市应有一个战略和策略方面的通盘考虑。第一,中国的金融机构目前不宜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资产质量好的金融机构可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到香港和国外股票市场上市。第二,经过合并、裁减和重组后,能提高各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系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增强各系统的抗风险能力。第三,可采取“用市场换资本”的策略,拿出现有几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系统的部分分支机构与民营资本或外资融合,解决银行核心资本的补充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