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9)
- 2023(10298)
- 2022(8453)
- 2021(7524)
- 2020(6213)
- 2019(13719)
- 2018(12987)
- 2017(25099)
- 2016(13177)
- 2015(14292)
- 2014(13850)
- 2013(13760)
- 2012(12555)
- 2011(11272)
- 2010(11251)
- 2009(10537)
- 2008(9118)
- 2007(7840)
- 2006(6870)
- 2005(6150)
- 学科
- 济(51256)
- 经济(51208)
- 业(38765)
- 管理(35575)
- 企(27265)
- 企业(27265)
- 融(25447)
- 金融(25445)
- 银(23130)
- 银行(23098)
- 行(22424)
- 中国(21226)
- 方法(20130)
- 数学(18423)
- 数学方法(18315)
- 地方(16956)
- 农(16079)
- 财(15175)
- 制(13861)
- 业经(12338)
- 农业(11644)
- 贸(11629)
- 贸易(11619)
- 易(11326)
- 中国金融(11077)
- 务(9757)
- 财务(9742)
- 财务管理(9731)
- 学(9624)
- 企业财务(9349)
- 机构
- 学院(177146)
- 大学(176929)
- 济(75027)
- 经济(73395)
- 管理(68514)
- 研究(61283)
- 理学(59518)
- 理学院(58824)
- 管理学(57942)
- 管理学院(57612)
- 中国(53088)
- 科学(38181)
- 农(36502)
- 京(36251)
- 财(33520)
- 中心(31585)
- 所(30757)
- 业大(29686)
- 农业(28708)
- 研究所(28265)
- 财经(26883)
- 江(26447)
- 经(24560)
- 经济学(23831)
- 北京(22301)
- 院(22181)
- 范(22001)
- 经济学院(21861)
- 州(21762)
- 师范(21664)
- 基金
- 项目(129805)
- 科学(102158)
- 基金(95100)
- 研究(91406)
- 家(85124)
- 国家(84361)
- 科学基金(71746)
- 社会(60942)
- 社会科(57950)
- 社会科学(57935)
- 省(51275)
- 基金项目(51216)
- 自然(46056)
- 自然科(45033)
- 自然科学(45018)
- 自然科学基金(44247)
- 划(43265)
- 教育(39728)
- 资助(36829)
- 编号(36189)
- 发(29608)
- 重点(29600)
- 创(28249)
- 成果(28087)
- 部(27612)
- 创新(26475)
- 国家社会(26133)
- 科研(25405)
- 计划(24542)
- 课题(24137)
共检索到264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宏辉 杨应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英云
论县域金融机构重组杨英云一、现行县域金融机构配置的简略描述及现实评价现行县域金融机构配置的特征是:各金融机构发展模式与经营方式的高度趋同性,市场占有份额的均等性。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力与物力资源均衡配置,平等推进,以争夺有限的金融资源,造成机构、网点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调查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邱峰 黄常青 何红兵 曾祥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 祁振汉 尤行超 熊志东 陈启学 任永卿 周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科 刘家琳 李宙甲
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准确把握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首次手动整理2014—2019年中国2742个县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金融机构数据,并据此分析以新型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互补效应”强于“协同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维度来看,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且整体的“互补效应”主要体现在小额贷款公司这类机构。进一步地,在数字创新水平较高、金融监管强度较大的县以及东部区域内,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更强于“协同效应”。本文为新时期在县域层面继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琦 黄法兵 周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云燕 王磊玲 罗剑朝
运用随机效应的变截距回归模型,以陕西省104个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为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市场份额和机构治理水平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越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越高。从发展农业现代化,扩大财政支农乘数效用,降低农村金融门槛,完善金融机构治理机制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信贷风险 县域经济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文典 叶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泉 赵学山 郭鸿雁
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以增加县域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办法实施一年多来,大兴安岭地区3家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的存款虽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但新增贷款的增速均低于新增存款的增速,均没有达到考核标准。以2011年为例,大兴安岭地区3家农村信用联社塔河、呼玛、漠河新增存款分别为10532万元、8741万元、9035万元,新增可贷资金分别为6181万元、5172万元、5149万元;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分别为2218万元、2014万元、-296万元,新增当地贷款占年度新增可贷资金的比例为36%、3...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建忠 田东林
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关键在人。由于县域地区条件相对艰苦、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因素制约,县域员工老龄化、流失率较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培养一支热爱"三农"金融事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县域人才队伍是县域金融机构亟需破解的难题。论文从人力资源供给侧入手,分析了当前县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县域金融机构人力资源优化的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反洗钱处课题组 魏祖元 吴苏林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是近年迅速发展的新型支付方式,其洗钱风险不容忽视,反洗钱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调查分析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业务特点和洗钱风险隐患,并提出了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非金融 支付 反洗钱 调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