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3)
- 2023(12786)
- 2022(11002)
- 2021(10375)
- 2020(8635)
- 2019(19926)
- 2018(19576)
- 2017(38141)
- 2016(20536)
- 2015(22739)
- 2014(22720)
- 2013(22569)
- 2012(20525)
- 2011(18426)
- 2010(18396)
- 2009(17077)
- 2008(15663)
- 2007(13636)
- 2006(11733)
- 2005(10365)
- 学科
- 济(76778)
- 经济(76690)
- 管理(58820)
- 业(58264)
- 企(49624)
- 企业(49624)
- 方法(36921)
- 数学(31963)
- 数学方法(31614)
- 融(27437)
- 金融(27436)
- 中国(25753)
- 银(25484)
- 银行(25446)
- 行(24548)
- 财(22820)
- 农(19838)
- 业经(17993)
- 学(17757)
- 制(17674)
- 地方(17309)
- 务(16192)
- 财务(16129)
- 财务管理(16102)
- 企业财务(15455)
- 理论(14321)
- 农业(13662)
- 贸(13598)
- 贸易(13584)
- 易(13225)
- 机构
- 大学(282263)
- 学院(280445)
- 管理(113184)
- 济(109730)
- 经济(107200)
- 理学(98491)
- 理学院(97421)
- 管理学(95778)
- 管理学院(95279)
- 研究(92315)
- 中国(74313)
- 京(59494)
- 科学(57256)
- 财(52039)
- 所(45646)
- 农(44568)
- 中心(44244)
- 财经(42213)
- 业大(42124)
- 研究所(41800)
- 江(39181)
- 经(38487)
- 北京(37508)
- 范(35863)
- 师范(35508)
- 农业(34927)
- 院(33497)
- 州(33172)
- 经济学(33155)
- 财经大学(31909)
- 基金
- 项目(196933)
- 科学(154528)
- 研究(143458)
- 基金(143365)
- 家(124732)
- 国家(123686)
- 科学基金(106569)
- 社会(89489)
- 社会科(84925)
- 社会科学(84902)
- 省(76823)
- 基金项目(76810)
- 自然(70243)
- 自然科(68633)
- 自然科学(68618)
- 自然科学基金(67397)
- 教育(65141)
- 划(64601)
- 资助(59241)
- 编号(58354)
- 成果(47048)
- 重点(43692)
- 部(43140)
- 发(41444)
- 创(41328)
- 课题(39582)
- 创新(38500)
- 科研(38066)
- 教育部(37097)
- 大学(36833)
- 期刊
- 济(113568)
- 经济(113568)
- 研究(82789)
- 中国(51696)
- 学报(45434)
- 科学(41122)
- 农(40012)
- 管理(39951)
- 财(39137)
- 融(38342)
- 金融(38342)
- 大学(34199)
- 学学(32317)
- 教育(29750)
- 农业(27311)
- 技术(22623)
- 财经(20343)
- 经济研究(18373)
- 业经(18318)
- 经(17170)
- 理论(15302)
- 图书(14572)
- 问题(14468)
- 实践(14226)
- 践(14226)
- 科技(13696)
- 业(13511)
- 技术经济(12684)
- 版(12545)
- 现代(12481)
共检索到405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反洗钱处课题组 张瑞怀
在对当前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进行客观性描述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建立可疑交易报告的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的机理。然后通过问卷调查,从制度架构、可疑信息采集、监管者角度、可疑交易报告义务主体等方面对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总体上是有效的,但影响可疑交易报告有效性的一些因素还必须进一步得到重视,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洪来 刘伟
本文对可疑交易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金融机构的可疑交易报告义务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各类可疑交易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有效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指导金融机构有效地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有所裨益。
关键词:
可疑交易 分析方法 报告义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龙训
为适应国内外反洗钱形势的变化,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确定了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有效性,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任务。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是反洗钱的核心环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龙训
为适应国内外反洗钱形势的变化,规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行为,201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确定了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可疑交易报告工作的有效性,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反洗钱工作的核心任务。金融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是反洗钱的核心环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静云
及时、有效地识别可疑交易是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反洗钱报告义务的前提。制定完善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预防和打击洗钱活动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实施可疑交易报告制度对于发挥反洗钱成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可疑交易客观标准、系统识别智能化程度不高、判断标准差异性较大等原因导致可疑交易报告海量报送、情报价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提高金融机构可疑交易分析和识别能力是当前反洗钱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反洗钱 可疑交易报告 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冉勇 钟子明
建立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是我国金融改革中较重要的一环,将使金融机构运作更审慎,有利于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水平;但本文通过博弈模型证明:赋予我国金融机构的国家信用与进行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目前我国对金融体系的过度保护反而会降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效率,合适的改革次序应是国家信用在金融机构中的先行退出。
关键词:
信息披露 存款保险 博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璠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对武汉市56家法人金融机构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可疑交易监测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对新规实施后可疑交易监测效率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反洗钱 可疑交易监测 效率 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和平 唐丽莎
过去几年间,我国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中介群,在金融资源动员方面较银行类金融机构更为有效。独立且新型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及中介群对现有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在给出广义资源动员的有效性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释义的基础上,选取ROSCA模型作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动员金融资源的讨论框架,通过个体"储蓄—消费—效用"行为机理的解构,得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动员金融资源的概率高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动员金融资源的概率的原因在于制度贸易优势的结论,并指出,我国经济新一轮经济增长转型和动力机制的形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双 曾令华 王庆国
基于金融机构经营需要消耗一定成本,修正金融内生增长模型,运用该模型推导出市场内生决定的金融机构数量,然后通过对金融部门经营成本的比较动态分析,从整个社会层面考察由市场内生决定的金融机构数量是否是有效的。结果表明:市场内生的金融机构数量一般是无效的,社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数量的调整提高金融部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宝运
积极开展金融机构反洗钱有效性评价成为反洗钱国际组织和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综合考虑反洗钱有效性评价标准和反洗钱工作实际,确定了以反洗钱机制、组织建设和技术保障情况,反洗钱核心义务履职情况,洗钱风险预防和控制成效3个因素集为基础的金融机构反洗钱有效性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弥补了目前我国反洗钱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不足,为金融机构反洗钱有效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指标体系。
关键词:
反洗钱有效性 金融秩序 融资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忠阳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界普遍关注的“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研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问题。第一部分讨论“效”和“长效机制”问题的本质,第二部分根据发达国家实践研究有效风险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对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析风险管理失效的现实原因。第五部分对我国金融业实践中存在的风险管理“花瓶论”进行分析和评论,最后是本文的基本结论。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长效机制 有效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富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规章层面明确了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新要求,取消了法定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明确了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要求,赋予了金融机构自行制定本机构可疑交易监测标准的职责。因此,提升金融机构自定义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是贯彻落实好《管理办法》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金融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景富
《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在规章层面明确了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的新要求,取消了法定可疑交易报告标准,明确了以"合理怀疑"为基础的可疑交易报告要求,赋予了金融机构自行制定本机构可疑交易监测标准的职责。因此,提升金融机构自定义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是贯彻落实好《管理办法》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金融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