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3)
- 2023(7341)
- 2022(5739)
- 2021(5079)
- 2020(3861)
- 2019(8962)
- 2018(8348)
- 2017(16603)
- 2016(8599)
- 2015(9650)
- 2014(9468)
- 2013(9427)
- 2012(8738)
- 2011(7781)
- 2010(8081)
- 2009(7420)
- 2008(6330)
- 2007(5657)
- 2006(5112)
- 2005(5056)
- 学科
- 济(33295)
- 经济(33261)
- 融(27335)
- 金融(27335)
- 管理(25633)
- 银(23574)
- 银行(23571)
- 业(23195)
- 行(22984)
- 企(19549)
- 企业(19549)
- 中国(17530)
- 方法(12910)
- 制(11331)
- 数学(11313)
- 数学方法(11252)
- 财(11174)
- 中国金融(11171)
- 环境(9904)
- 贸(8813)
- 贸易(8799)
- 易(8625)
- 农(8544)
- 务(8058)
- 业经(8054)
- 财务(8045)
- 财务管理(8036)
- 地方(7870)
- 企业财务(7753)
- 理论(7185)
- 机构
- 学院(114834)
- 大学(114112)
- 济(54190)
- 经济(53040)
- 管理(42784)
- 中国(40259)
- 研究(38666)
- 理学(35288)
- 理学院(35002)
- 管理学(34666)
- 管理学院(34454)
- 财(27601)
- 京(23376)
- 财经(21529)
- 中心(21287)
- 融(20217)
- 银(20018)
- 金融(19866)
- 经(19603)
- 银行(19319)
- 经济学(18380)
- 行(17939)
- 所(17911)
- 科学(17881)
- 江(17436)
- 经济学院(16666)
- 财经大学(16349)
- 人民(16144)
- 研究所(15580)
- 北京(15394)
- 基金
- 项目(70527)
- 研究(56247)
- 科学(55707)
- 基金(51518)
- 家(43216)
- 国家(42854)
- 科学基金(37472)
- 社会(36150)
- 社会科(34585)
- 社会科学(34578)
- 省(26875)
- 基金项目(26432)
- 教育(25820)
- 编号(22958)
- 划(22339)
- 自然(21908)
- 自然科(21431)
- 自然科学(21429)
- 资助(21236)
- 自然科学基金(21077)
- 成果(18905)
- 部(16152)
- 重点(16095)
- 课题(16085)
- 发(16048)
- 创(15706)
- 国家社会(15455)
- 性(15318)
- 制(15056)
- 创新(14699)
共检索到194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燕和 潘玉
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市场中的作用金融机构直接或者间接参与碳交易活动,在碳交易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力支持。结合国际实践可以发现,金融机构在碳交易市场中主要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扮演经纪人角色,提供交易便利服务。
关键词:
碳交易市场 碳配额 碳信用 碳基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炜 严璀华 邱小安
以碳核算标准和实践为研究内容,从核算标准、数据采集以及实践案例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国内外金融机构碳核算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标准设置方面,资产类别覆盖范围、温室气体核算种类以及碳核算范围均存在差异;数据采集方面,国内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且数据获取难;核算实践方面,国外银行机构在碳核算实践方面相对更为成熟和完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立金融机构碳核算的配套制度,二是补充现有碳核算标准的核算内容,三是提升碳核算基础数据水平。
关键词:
金融机构 碳核算标准 温室气体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红梅
动产金融契合了中小企业不动产缺乏、动产资源丰富的资产结构,在实践中涌现了多种创新模式。本文通过解读动产金融的运作原理,发现动产金融注重中小企业片段信息的价值、鼓励专业机构“术业有专攻”以提升融资效率,通过控制动产、激励融资方及专业机构管控风险。场外交易市场以对中小企业股权的控制为依托吸引了各类参与机构,为整合金融资源探索新型动产金融模式创造了条件。监管政策也应遵循动产金融运作原理,弱化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动产金融业务的约束条件。
关键词:
动产金融 场外交易市场 股权质押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南军 谢丽燕 邓博文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梳理金融稳定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相关文件,分析与评估了当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政策。同时,参考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在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制度的设计,结合中国目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进展以及金融监管的形势,指出中国应改变现有的"一行三会"监管模式,采取"央行+微观审慎监管局+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波 肖苏原 田慕昕
随着世界碳金融市场规模日增,中国也正着手建立国内的碳金融市场。作为这一市场上重要的微观主体,国内金融机构目前在碳金融领域的参与程度较低,业务相对单一,但拥有着巨大的创新余地与利润空间。本文基于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理论背景,探究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宏观意义以及微观作用,并对我国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的产品设计与制度创新提出具体建议。本文的建议建立在对中国碳金融的展望之上,因而其具体实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靖
近年来,全球商品期货的金融属性日益显现,受到国际金融机构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国外经验表明,通过参与商品期货,可进行资产保值、服务投资融资以及获取未来市场信息。随着我国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的新时期,对金融机构参与商品期货交易进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商品期货 金融属性 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扬雷 杜莉
目前探索和发掘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交易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对于现有碳金融交易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将通过分形市场理论对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我国碳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碳金融交易市场 分形理论 有效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扬雷 王曼莹
由碳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问题迫使世界各国纷纷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我国也先后成立了7家碳金融交易场所。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应加紧制定和完善碳金融交易市场的相关法律,建立全国性的碳金融交易市场,科学探索碳金融定价机制,推动碳金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关键词:
碳金融 交易市场 低碳经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斌
随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企业年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作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金融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年金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研究金融机构在参予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应对策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永生 王雪磊
培育和扶持碳金融市场是转变经济方式、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碳市场、碳金融及碳金融市场三者紧密相关,碳金融市场是碳市场与碳金融的结合体。国外碳金融市场已具相当规模,中国的碳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已初见成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进一步融入全球碳金融市场,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避免国内碳金融市场的过度竞争,使中国碳金融市场能够统一、规范、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碳排放 碳市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奎
<正>环境信息披露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和管理气候与环境相关机遇及风险的重要工具,也是利益相关方跟踪、分析和研判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风险的重要渠道。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宣晓影
Fiduciary Duty(FD)理论起源于英国衡平法,发展至今,包含了忠实义务、注意义务、合规义务以及信息披露义务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该理念在欧美等判例法系国家不断生根发芽,对推动家庭中长期资产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各国及国际组织更是制定了各种新规则,不断扩大FD的适用范围,加强对投资链条整体的规范化管理。2012年底,日本开始推行"安倍经济学",其金融战略就是引导丰富的国民储蓄进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稳定处课题组 李铀
本文分析了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并从国内外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做法出发,剖析新时期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俞燕
准金融机构作为中国影子银行的一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准金融机构监管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对准金融机构的监管,属于政府微观管制的范畴,准金融机构特有的风险决定了政府监管具有正当性。准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的形成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现行监管框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我国准金融机构尚处于行业发展早期,有必要充分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在本土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反思,完善我国准金融机构的监管,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
准金融机构 监管 正当性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