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93)
- 2023(4971)
- 2022(4097)
- 2021(3800)
- 2020(3269)
- 2019(7293)
- 2018(6903)
- 2017(14002)
- 2016(7289)
- 2015(8161)
- 2014(8077)
- 2013(8076)
- 2012(7651)
- 2011(6790)
- 2010(7321)
- 2009(7186)
- 2008(6227)
- 2007(5406)
- 2006(4853)
- 2005(4628)
- 学科
- 融(26637)
- 金融(26637)
- 济(25091)
- 经济(25055)
- 银(22741)
- 银行(22729)
- 行(22138)
- 业(20294)
- 管理(17802)
- 企(16981)
- 企业(16981)
- 中国(15495)
- 财(11081)
- 中国金融(10963)
- 制(9752)
- 方法(9470)
- 务(8010)
- 财务(7994)
- 财务管理(7985)
- 数学(7795)
- 数学方法(7702)
- 企业财务(7688)
- 贸(7528)
- 贸易(7520)
- 易(7424)
- 地方(7311)
- 农(6560)
- 业经(6514)
- 体(5660)
- 理论(5541)
- 机构
- 大学(96968)
- 学院(96205)
- 济(43526)
- 经济(42500)
- 中国(35104)
- 研究(34158)
- 管理(33691)
- 理学(27755)
- 理学院(27449)
- 管理学(27121)
- 管理学院(26926)
- 财(22804)
- 京(20402)
- 中心(18396)
- 银(17613)
- 财经(17583)
- 科学(17255)
- 所(17102)
- 银行(16995)
- 融(16989)
- 金融(16675)
- 行(15935)
- 经(15902)
- 研究所(15117)
- 经济学(14701)
- 人民(14306)
- 江(14211)
- 农(14134)
- 北京(13517)
- 经济学院(13371)
- 基金
- 项目(57687)
- 研究(45174)
- 科学(44519)
- 基金(40987)
- 家(34788)
- 国家(34459)
- 科学基金(28875)
- 社会(28533)
- 社会科(27243)
- 社会科学(27239)
- 省(21655)
- 基金项目(20813)
- 教育(20271)
- 编号(18766)
- 划(18412)
- 资助(17738)
- 成果(16924)
- 自然(16507)
- 自然科(16158)
- 自然科学(16156)
- 自然科学基金(15874)
- 发(13368)
- 部(13206)
- 重点(13177)
- 课题(13074)
- 性(13004)
- 创(12628)
- 项目编号(12303)
- 国家社会(12035)
- 创新(11820)
共检索到162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汉权 曾涛
金融机构危机处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课题组①金融危机处理指的是当金融机构潜在风险成为现实,支付、清算压力很大,运作完全陷入困境时所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拯救和治理措施。危机处理是各国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核心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郑晖
次贷危机中欧美金融监管机关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援助本国濒临倒闭金融机构,但其存在扭曲竞争环境,诱发存款人、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机关道德风险等诸多弊端。由于现阶段彻底取消这一政策并不现实,欧美通过立法以达到限制其弊端的目的。我国也存在类似的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实践,但相关立法并不完善。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相关立法应通过设置高门槛救助决策制度、反垄断执法机关及审计机关对救助决策的事后评估审计制度、存款保险参保银行缴费弥补因救助产生的存保基金亏空制度等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央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等,从而避免以"太大而不能倒闭"为由救助商业银行的情形出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钟震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对金融机构薪酬监管成为国际宏观审慎监管重要议题之一。本文拟对危机后主要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出台的薪酬监管政策背景及其改革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机构薪酬监管体系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薪酬监管 稳健薪酬 激励约束 宏观审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辑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20世纪末泰铢贬值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比较,二者在爆发的背景、导火索、作用机理与监管安排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其区别则主要表现在由策源地经济规模及货币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爆发模式与影响范围。要有效地化解危机的不利影响并避免我国重蹈类似的覆辙,就需要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寻找政策出口。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比较 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秀娥,邱丽杰
在市场主导的世界里 ,金融业总是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 ,股票、债券、外汇、存贷款波动空前激烈 ,现代金融体系时时刻刻都处于风险之中 ,然而美国处理金融危机的方式的确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金融市场正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处处存在着风险 ,处处存在着机会 ,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 ,把我们自己的金融事业办好 ,是中国金融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金融改革 股票 债券 经济全球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董丽敏
总结泡沫经济破灭以前、泡沫经济破灭后至1995年、1996年以后三个阶段日本处理金融机构经营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可得出如下值得汲取的经验与教训:第一,在不同的金融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金融机构经营危机处理方式;第二,对发生经营危机的金融机构的处理一定要及时;第三,在金融体系动荡不定的时期,既要高度重视处理已经发生经营危机的金融机构,也要采取措施稳固尚未发生经营危机的金融机构的经营基础。
关键词:
金融机构 经营危机 经验与教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保华
两场危机的本质,都是在一段时期内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连续使用不当造成流动性的严重泛滥和市场主体行为的集体非理性,进而诱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时出现巨大泡沫,最终导致全面金融与经济危机。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在任何情形下都要努力避免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同时出现巨大的泡沫;慎重看待经济增长与资产泡沫的关系;在泡沫彻底破灭前不要轻易"救市",在泡沫彻底破灭后则"救市"要果断,方法要科学;还要注意在危机救援与自救的过程中防止"外伤"和"内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洪炜
2008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与2010年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从更深层次,对两大危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有益的启示,不仅有助于避免重蹈覆辙,而且有利于我国应对危机,更好地持续、健康、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奇帆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在于以华尔街为首的美欧金融体系违反了金融业3个基本原则:植根于工商产业,严格管控风险,杠杆率适度。我国金融体系要防止5个趋势:政策过度叠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老大"意识蔓延,收入过高,服务意识不强。规避危机要力求4个平衡:贷款余额与GDP大体1∶1,证券市场市值与GDP大体1∶1,房地产总市值与GDP大体1∶1,国家主权债务加上社会保障支出与GDP大体1∶1。化解金融危机,不能依靠金融业自我循环,而要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实体经济。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文章回顾了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四次冲击,指出作为衡量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压力和交易对手风险的指标——Libor-OIS,对于市场冲击具有较为敏感的反应。为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促进货币政策效力,应明晰市场利率的风险构成及其变化,关注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重视交易对手风险的识别,由中央银行开发处置交易对手风险的工具,并改善Libor等报价利率的定价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鲁桐
公司治理的失效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国际社会在金融危机后的公司治理改革,重点应放在提高董事会的责任、加强风险控制和改善薪酬制度等方面。从近年来公司治理改革的发展趋势看,维护监管与灵活性的平衡已经成为新一轮公司治理改革的出发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公司治理规范的"服从或解释"规则。在给予公司充分的治理选择权的条件下,通过提高透明度,加强市场约束和问责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有祥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使世界面临着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所决定的。同时,从技术和管理层面研究金融危机的成因,深刻总结其中的教训,认真探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之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原因 启示 对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有德 肖杨希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引人注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间政策协调三个方面对美国历史上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衍行 徐婷婷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在优胜劣汰下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银行控股公司模式显现出独有的生存优势。本文根据当前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格局调整与模式转变,分析今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并对国内金融控股公司的长远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控股公司 银行控股公司 银行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