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8)
- 2023(11879)
- 2022(10404)
- 2021(9886)
- 2020(8326)
- 2019(19209)
- 2018(19015)
- 2017(37293)
- 2016(20083)
- 2015(22704)
- 2014(22642)
- 2013(22592)
- 2012(20653)
- 2011(18444)
- 2010(18679)
- 2009(17492)
- 2008(16214)
- 2007(14183)
- 2006(12631)
- 2005(11401)
- 学科
- 济(76743)
- 经济(76640)
- 管理(59133)
- 业(57650)
- 企(49306)
- 企业(49306)
- 方法(35148)
- 数学(30086)
- 数学方法(29691)
- 融(27400)
- 金融(27399)
- 中国(26808)
- 银(25757)
- 银行(25725)
- 行(24792)
- 财(23035)
- 农(20882)
- 制(18453)
- 业经(18287)
- 地方(17571)
- 学(16823)
- 务(16048)
- 财务(15979)
- 财务管理(15947)
- 企业财务(15232)
- 理论(14640)
- 农业(14186)
- 贸(14034)
- 贸易(14022)
- 易(13638)
- 机构
- 大学(279702)
- 学院(277663)
- 管理(112834)
- 济(109692)
- 经济(107041)
- 理学(97039)
- 理学院(96015)
- 管理学(94418)
- 管理学院(93933)
- 研究(91129)
- 中国(74956)
- 京(59802)
- 科学(55135)
- 财(52654)
- 所(45494)
- 中心(43586)
- 财经(41988)
- 农(41771)
- 研究所(41009)
- 江(40201)
- 业大(39662)
- 北京(38512)
- 经(38028)
- 范(36356)
- 师范(36074)
- 州(33863)
- 院(32855)
- 经济学(32440)
- 农业(32230)
- 财经大学(31349)
- 基金
- 项目(186944)
- 科学(146442)
- 研究(139483)
- 基金(134973)
- 家(116031)
- 国家(115020)
- 科学基金(99279)
- 社会(86252)
- 社会科(81760)
- 社会科学(81735)
- 省(72781)
- 基金项目(72268)
- 自然(64516)
- 教育(63471)
- 自然科(63012)
- 自然科学(63001)
- 自然科学基金(61861)
- 划(60927)
- 编号(58236)
- 资助(56125)
- 成果(47869)
- 重点(41205)
- 部(41125)
- 发(39474)
- 课题(39397)
- 创(38931)
- 项目编号(36527)
- 创新(36192)
- 教育部(35620)
- 科研(35559)
- 期刊
- 济(121082)
- 经济(121082)
- 研究(86316)
- 中国(52991)
- 学报(41247)
- 管理(40649)
- 财(40066)
- 融(39612)
- 金融(39612)
- 农(38384)
- 科学(38116)
- 教育(31844)
- 大学(31522)
- 学学(29343)
- 农业(25931)
- 技术(23370)
- 财经(20253)
- 业经(19465)
- 经济研究(18210)
- 经(17081)
- 图书(16278)
- 理论(15954)
- 问题(15524)
- 实践(14719)
- 践(14719)
- 技术经济(13277)
- 科技(12907)
- 现代(12675)
- 业(12357)
- 版(11653)
共检索到417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庆丰 尹皎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不少学者越来越认同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才是引发危机的真正根源。事实上,早在危机爆发之前,西方学者就在积极探讨各类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和金融机构的各类利益冲突行为。其研究主要包括投资银行、机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涉及证券分析师的乐观偏差、共同基金的利益冲突、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分析师的声誉机制、基金经理的薪酬激励、股票的IPO抑价等诸多现象。此外,法律法规在控制利益冲突方面的作用也是西方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拟对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利益冲突 次贷危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应元 于泳波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金融市场面临更大的挑战,各国业界人士都开始认同金融机构中的利益冲突是引发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其实在危机爆发以前,许多业界人士就开始讨论金融机构中的利益冲突带来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各类银行机构的利益冲突行为,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利益冲突行为。本文针对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法律法规在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金融机构 利益冲突 问题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贺伟 徐涵
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其利益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文章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集团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集团育人目标与企业营利、集团内同质成员间竞争与合作、集团内学生需求与市场需求等冲突,从利益相关者自身作用发挥程度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分析利益冲突产生原因,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协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路径:强化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集团理事会,提升治理能力;注重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明确行业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集团内统一的标准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楚建会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失去中立性和丧失预警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从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运行模式来看,利益冲突广泛存在于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分析师两个层面。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的监管部门不断地修改现有法律,并发布一些监管条例,试图控制利益冲突对评级结果的影响。信用评级机构也通过内部规则和程序治理利益冲突。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利益冲突 规制 内部治理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劳拉·索乐亚 夏青
据称,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高层官员受贿丑闻已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利益冲突丑闻。在选择未来世界杯比赛主办国家、转播权、门票等事项中出卖投票权以获取个人利益的指控,揭示了实际发生或已被认定的重要利益冲突不仅会引起极大的名誉损害,还会使组织偏离其战略发展目标。就在FIFA事件受到极大关注之际,媒体也不断报道不同组织中已经显露出来的利益冲突事项。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谢非
利益冲突是金融兼业经营不可避免的弊端。通过对西方国家管制利益冲突的格拉斯—斯蒂格尔墙、防火墙和中国墙三项制度的介绍,使我们可以提出在欧盟、日本、美国均已实行金融兼业经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应逐步实行兼业经营。与此同时,有必要建立防火墙和中国墙制度,以保护公众利益,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郭瑞华
本文针对数字作品版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严重冲突问题,从法律伦理的角度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切合实际需要的解决对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旭 石妮 张笑寒
笔者以声誉溢价模型对信用评级机构与发行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声誉机制是解决评级市场利益冲突、保证评级等级正确性的结论,这对于防范金融风险,保证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声誉理论 信用评级 利益冲突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学安 金文杰
利益冲突被认为是造成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利益冲突的规制。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利益冲突问题,因此应通过改革收费机制、强化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重构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制度,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的法律规制,实现信用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兰 何德旭
近年来,公众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广泛关注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组织隔离与业务分立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近期的实证研究却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损害投资者利益"这一监管前提提出了质疑。本文在对1995—2007年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证结果与监管当局观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利益冲突监管政策调整思路,以期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的提高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静
利益冲突影响资信评级的独立性,使评级失误屡屡发生,不仅危害评级业自身发展,还对社会信用体系、资本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资信评级利益冲突表现为投资者与筹资者利益对抗、评级机构信息优势、评级机构与筹资者利益关联、高风险筹资者机会主义行为和松散的外部约束。结合理论解释,从暴露的现实问题着手进行改革,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从根本上确保资信评级质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信评级 利益冲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惠
利益冲突往往导致混业经营所应当具有的成本节约或所期待出现的“协同效应”被抵消。从本质上讲,利益冲突属于“代理人成本”问题,由信息的不对称、客户关系的亲疏及激励因素的强弱等原因引起。以“中国墙”制度为核心,搭配强制信息披露等制度乃是解决此金融监管难题的最佳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志勇 邓超
本文选择2008-2016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为股东、债权人、职工和消费者四个方面,探索了企业金融化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分组样本,企业金融化并不能显著影响对股东权益信息披露。对于不同分组样本,金融化显著降低了企业债权人权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程度。金融化降低了全样本和非国有企业样本对职工权益保护的信息披露,但对国有企业职工权益保护信息披露不能造成显著影响。全样本组和国有企业组中金融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非国有企业组中相关关系不显著。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蔡庆丰 宋友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部门加速扩张导致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继而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日益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本文运用多国数据和非线性面板数据协整模型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二次非线性关系,也就是说金融部门的过度膨胀反而可能抑制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和金融市场日益成为代理人(各种金融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金融中介的利益冲突使得金融部门存在自我膨胀的机制,导致金融危机频发和影响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实现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
关键词:
利益冲突 自我膨胀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