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9)
- 2023(15634)
- 2022(13069)
- 2021(12073)
- 2020(10046)
- 2019(22808)
- 2018(22234)
- 2017(43162)
- 2016(23526)
- 2015(26055)
- 2014(25768)
- 2013(25592)
- 2012(23958)
- 2011(21642)
- 2010(22127)
- 2009(21059)
- 2008(20535)
- 2007(18985)
- 2006(16945)
- 2005(15180)
- 学科
- 济(97679)
- 经济(97584)
- 业(74720)
- 管理(63702)
- 企(52207)
- 企业(52207)
- 农(51582)
- 方法(39579)
- 数学(35356)
- 数学方法(35027)
- 农业(34126)
- 中国(30527)
- 融(29131)
- 金融(29129)
- 银(28329)
- 银行(28277)
- 行(27209)
- 财(26867)
- 业经(26338)
- 制(23675)
- 地方(22695)
- 贸(20648)
- 贸易(20636)
- 易(20178)
- 学(18270)
- 策(17167)
- 务(16736)
- 财务(16700)
- 财务管理(16663)
- 企业财务(15868)
- 机构
- 学院(338865)
- 大学(333445)
- 济(143657)
- 经济(140639)
- 管理(128823)
- 研究(116923)
- 理学(110803)
- 理学院(109630)
- 管理学(107894)
- 管理学院(107271)
- 中国(97373)
- 农(79830)
- 科学(71413)
- 京(68539)
- 财(66341)
- 农业(62065)
- 所(60275)
- 业大(57587)
- 中心(57223)
- 研究所(54684)
- 江(52418)
- 财经(52208)
- 经(47401)
- 经济学(43458)
- 北京(42614)
- 州(41953)
- 范(41586)
- 师范(41072)
- 院(40621)
- 经济学院(39519)
- 基金
- 项目(222753)
- 科学(173940)
- 基金(161208)
- 研究(160666)
- 家(141794)
- 国家(140485)
- 科学基金(118950)
- 社会(102688)
- 社会科(97198)
- 社会科学(97165)
- 省(88874)
- 基金项目(85301)
- 自然(76583)
- 自然科(74816)
- 自然科学(74790)
- 划(73946)
- 自然科学基金(73516)
- 教育(71561)
- 编号(65412)
- 资助(65198)
- 成果(52657)
- 重点(50237)
- 发(50054)
- 部(49000)
- 创(46855)
- 课题(44880)
- 创新(43790)
- 科研(43013)
- 国家社会(42310)
- 农(42259)
共检索到512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艳 范静
以利率市场化金融环境为背景,描绘了利率浮动、金融机构差别定价与农村信贷配给程度的趋势变动图,进而推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应用相关课题组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推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定价的提高首先会适当缓解农村的信贷配给程度,随着定价持续上升,反而会逐渐加重农村信贷配给的遭遇程度。
关键词:
利率市场 差别定价 农村信贷配给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吴本健
本文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构建了利率对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决策影响的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利率及其变动对农户遭受信贷配给类型和程度的影响;然后运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多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利率变动与农户遭受的信贷配给程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利率增加先减缓农户信贷配给,而后,利率进一步提升将会导致信贷配给程度的增强;当前利率已经处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利率提升引发的信贷配给已相当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韬
结合中国金融机构审贷分离的贷款管理实践,在构建金融机构对农户是否给予信贷配给和给予多大程度的信贷配给的两步决策的基础上,文章采用山东省1107个农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双栏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机构信贷配给两步决策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并以此表明了农户在贷款时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中国未来农村金融改革应同土地流转对接起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信贷配给 决策 差异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哲 李理 武献华
就农村信贷来说,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是不应被忽视的主题,文中从对项目信贷配给,信贷制度改革,自身既得利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论和启示。
关键词:
正规金融机构 信贷 行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桂红
发展普惠金融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要不断提高贷款定价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和服务。本文利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立了农村金融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明确了影响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贷款定价因素,提出了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定价策略。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村金融机构 贷款定价 演化博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冀婧
1.建构贷款人信用风险的前馈控制机制策略。其一,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应建立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的借款人偿付能力测评机制,在实施贷款项目前有效评估借款人资信水平及还款能力。一般金融机构在贷款分类中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通常运用利用财务报表评估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及利用财务比率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等两项分析工具,但这些工具对农村小型金融机构而言却存在不适应性。由于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主要来源是依据借款人的经营现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配给 联立离散选择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忠 程恩江
90年代农村金融机构实行商业化改革后,农村利率结构的扭曲是造成农村地区信贷资金外流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亏损的重要原因。其后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扭曲,也增加了纠正农村金融市场扭曲(利率市场化)的难度。借助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理论,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利率政策造成的农村信贷市场扭曲以及后者对农村金融机构行为及效率的影响、农村信贷资金的配置造成的影响,并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金融政策 利率 农村金融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洁
本文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拓宽获客渠道、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有效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论述了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快实施"互联网+"战略的必要性,并系统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互联网+"战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互联网+” 策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勇成 秦炳山
我国金融市场正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重要阶段,从国内外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电子银行发展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势必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生重大影响与挑战。因此,农合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非息收入占比。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业务创新,健全后台服务体系,以重视客户体验、提升满意度为目标,全面推进电子银行发展战略。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农合机构 电子银行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邓可欣 张倚胜
信贷配给是制约我国农村信贷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也阻碍了农村金融环境优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通过引入制度因子,量化信贷配给,构建了信贷配给宏观计量模型,对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状况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明,利率和制度因子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配给的两大因子。应合理调控利率、推进深化改革、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兆函
我国正在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制应该是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所有的农民。普惠制金融着重强调金融服务的广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其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实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绩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云燕 王磊玲 罗剑朝
运用随机效应的变截距回归模型,以陕西省104个县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为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市场份额和机构治理水平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显著下降。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越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越高。从发展农业现代化,扩大财政支农乘数效用,降低农村金融门槛,完善金融机构治理机制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信贷风险 县域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晓玲
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模式优化和创新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梳理了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运行现状,重点分析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运行问题。文章提出优化和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信贷模式的建议:营造良好的信贷运作环境,引入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稳定资金来源、拓宽渠道,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针对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特征,转变经营思路、培育忠诚客户;以满足农村多样化信贷需求为出发点,创新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农村小额贷款抵押担保方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喜 马晓青 史清华
文章使用2006年云南、宁夏近80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行为。在区分农户的名义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信用社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偏向富有农户,民间借贷者没有这种偏向,因而其服务的覆盖面远远超过正式机构。两者都重视农户的信誉状况,但信用记录没有实现共享。这些行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差别。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配给 信誉 财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