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6)
2023(7482)
2022(6070)
2021(5589)
2020(4822)
2019(10964)
2018(10429)
2017(21514)
2016(10671)
2015(12129)
2014(11766)
2013(11851)
2012(10903)
2011(9643)
2010(9951)
2009(9956)
2008(9148)
2007(8134)
2006(7036)
2005(6462)
作者
(28020)
(23055)
(22892)
(21956)
(15142)
(11125)
(10829)
(9038)
(8588)
(8537)
(8132)
(7797)
(7236)
(7179)
(7135)
(7039)
(6857)
(6852)
(6701)
(6569)
(5813)
(5601)
(5447)
(5371)
(5258)
(5206)
(5092)
(5035)
(4575)
(4547)
学科
(48732)
经济(48678)
(41906)
管理(39656)
(37220)
企业(37220)
方法(28037)
(27256)
金融(27256)
数学(25944)
数学方法(25841)
(25598)
银行(25598)
(24639)
(21310)
中国(18191)
(17334)
财务(17306)
财务管理(17284)
企业财务(16829)
(15447)
中国金融(11171)
业经(11081)
(10145)
(9913)
贸易(9902)
(9686)
地方(9412)
(8703)
体制(7763)
机构
大学(152546)
学院(150714)
(69003)
经济(67729)
管理(64924)
理学(55546)
理学院(55146)
管理学(54672)
管理学院(54371)
中国(43912)
研究(40928)
(38173)
财经(30814)
(29592)
(28064)
(24263)
中心(24145)
金融(23814)
财经大学(23442)
经济学(23357)
(22947)
银行(22079)
经济学院(21485)
(21254)
(20684)
商学(19487)
商学院(19330)
(18595)
北京(18486)
科学(18458)
基金
项目(95979)
科学(77833)
基金(74159)
研究(73184)
(61264)
国家(60745)
科学基金(55296)
社会(50366)
社会科(48249)
社会科学(48240)
基金项目(38934)
(35382)
自然(33748)
教育(33333)
自然科(33099)
自然科学(33096)
自然科学基金(32611)
资助(31394)
编号(29887)
(28807)
成果(25080)
(22721)
国家社会(21770)
教育部(21097)
人文(21067)
(20467)
重点(20397)
项目编号(20311)
(20154)
(19457)
期刊
(66285)
经济(66285)
研究(45539)
(38907)
金融(38907)
(33547)
中国(26826)
管理(22114)
学报(17029)
财经(16630)
科学(15212)
(13966)
大学(13889)
(13639)
学学(13026)
经济研究(12096)
理论(10681)
技术(10616)
财会(10452)
业经(10317)
实践(9740)
(9740)
会计(9436)
图书(9394)
问题(8491)
(7710)
教育(7684)
统计(7681)
商业(7591)
农业(7397)
共检索到231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贵华  廖珂  谢德仁  
本文研究了出质人公司(股权质押标的股票的发行公司)的私有信息是否会从券商的股权质押融资部门流动到研究部门,进而提高其分析师对出质人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显示,在股权质押事件起始日前后,质权人券商分析师对出质人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度显著提升。当质押股票的规模越大,出质人大股东越积极参与上市公司管理决策,出质人公司的信息环境越差,出质人公司经历坏消息以及质权人券商的综合实力越强时,质权人券商分析师盈利准确度的提升程度越显著。本文的发现表明,关于出质人公司的私有信息会从券商的股权质押融资部门流动到研究部门。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刘莎莎  殷珊珊  孔东民  
本文考察脱贫攻坚战以及券商帮扶对贫困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传导机制。基于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将贫困县企业与邻近非贫困县企业进行倾向性得分配对,进行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显示,在实施脱贫攻坚之后,贫困县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其中,券商帮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当券商具备较多的行业专长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券商帮扶显著缓解贫困县企业融资约束,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这表明我国金融中介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金融扶贫和智力扶贫的双重作用。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当企业融资约束较高、机构持股较低以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脱贫攻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对如何更合理科学地评估我国扶贫政策的经济后果以及金融中介在反贫困中的作用提供了明晰的政策含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何贵华  廖珂  
券商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提供的股权质押融资服务是否会影响其分析师荐股评级的乐观偏差呢?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6年间的数据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非质权人券商分析师,质权人券商分析师对出质人公司的荐股评级更加乐观;且这一关系在规模较小的券商中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质权人券商分析师的荐股评级乐观倾向主要存在于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而在相关股权质押发生前和股权质押解除后,没有证据表明质权人券商分析师与非质权人券商分析师的荐股评级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券商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的质权人会带来利益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损于其所隶属分析师的独立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俊明   刘霞   苏皑  
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出于维护控制权利益和规避追加保证金压力的动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降低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下行压力的增加和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均会强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负向关系。以上主要结论在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等方法检验后仍显著成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俊明   刘霞   苏皑  
选取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出于维护控制权利益和规避追加保证金压力的动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降低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股价下行压力的增加和分析师关注度的提高均会强化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负向关系。以上主要结论在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控制个体固定效应等方法检验后仍显著成立。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开刚  李楠  
近年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参与股权质押的现象愈发普遍,如何有效识别股权质押公司的风险信息是外部投资者决策时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以2014~2019年我国开放式公募基金为研究对象,聚焦有券商参与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考察关联券商参与股权质押对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募基金会更多地投资于关联券商参与股权质押的公司,并且该效应在非指数型投资、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更低的样本里更为显著。该结果表明公募基金投资时会从关联券商处获得质押标的信息,从而具有投资的信息优势。进一步检验发现,公募基金在关联券商参与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中的投资绩效更好,而且2018年股票质押新规实施后,关联券商参与股权质押对公募基金投资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上述发现有利于理解券商在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股权质押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建飞  
利用2015年中国A股股灾作为自然实验,研究了公司治理与股权质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停牌决策,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净持有比例等公司治理特质以及股权质押对公司在股灾中停牌有显著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实施停牌的可能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灾中的停牌操纵对公司净复牌收益率呈显著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惩罚"。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谭燕  吴静  
作为保障债权实现的手段之一,债权银行利用质押品质量的"激励效应"控制信贷风险,以降低债务代理成本。本文以2001-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质押其股权获得贷款为研究对象,分析质押品质量在银行信贷决策中的治理效用,以及股权性质和金融发展对质押品治理效用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股权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配对样本;连续质押样本的质量显著高于非连续质押样本;股权性质所代表的政治关系显著影响了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效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债权银行质押品质量控制的效用越显著。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性质所体现的政治关系为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获得贷款,利用"隧道效应"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建飞  
利用2015年中国A股股灾作为自然实验,研究了公司治理与股权质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停牌决策,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净持有比例等公司治理特质以及股权质押对公司在股灾中停牌有显著正向影响。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实施停牌的可能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灾中的停牌操纵对公司净复牌收益率呈显著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惩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宋明勇  李凤羽  甄红线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中暴露出的大股东侵害债权人利益现象引发了社会舆论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如何识别与防范此类行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已成为中国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股权质押这一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普遍采用的独特融资方式,探讨股权质押是否会引发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权人利益行为以及防范机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提高了发债企业二级市场信用利差,这种现象在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经济机制分析显示,股权质押潜在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容易引发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权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了债券持有人要求得到的信用风险补偿。最后,本文还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分析师关注以及外部审计有助于缓解股权质押引发的控股股东侵害企业债权人利益行为。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刚性兑付"打破后如何保护债权人利益、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泽艺  李常青  陈如茵  
以2007—2019年中国A股市场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票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股票误定价的程度变大;但这种影响是非对称的,即股权质押后股价高估的程度增大,而股价低估的程度并没有增大。影响机理分析发现,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票误定价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股权质押后公司加强了盈余管理,且投资者情绪高涨,从而加大了股票误定价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增强了股权质押对股票误定价程度的正向影响;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和更多的分析师关注能够削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票误定价程度的正向影响,降低股价高估程度,发挥治理效应;但机构投资者在股权质押与股票误定价的关系中并没有发挥治理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玉君  刘畅  
使用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例,实证检验交易所年报问询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的可能性更大,且问询强度和话题集中度更高。这些话题主要涉及关联交易、应计项目、研发情况和偿债能力,与文献普遍指出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负面影响相符,说明我国监管问询制度具有“精准问询”的特征。进一步研究验证了这一制度的有效性,发现年报问询在不影响公司实际经营绩效的同时,抑制控股股东在实施股权质押后的文本信息语气操纵行为,并提高盈余信息质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梦菲  陈辉  顾乃康  
出售还是出质,是股东在面临融资需求时可选择的两种融资方式。本文推演股票流动性影响股权质押水平的理论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正向影响股权质押比例,且主要通过直接渠道起作用;股票流动性对股权质押供给面的正向影响(便于质押)超过了对需求面的负向影响(便于出售);股权集中度高、非国有企业和道德风险水平高的样本组中的正向影响更强;股价高估和股价信息含量均非替代性解释。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军  杨戈  赵倩琳  
近年来券商研究报告的信息质量问题已经受到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通过计算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前后窗口期内的超额收益来分析其对券商自营业务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会考虑到券商自营业务业绩而选择发布更为乐观的评级和EPS及股价预测的报告,以此来影响自营业务部门重仓股的股价,进而提升券商自营业务业绩。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更加理性有效地使用券商的研究报告,并提出了对证券分析师进行行业监管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会超  潘临  张熙萌  
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倾向于从事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等机会主义行为来维稳股价,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因而大股东股权质押可能会影响审计师选择行为。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可能选择低质量的审计师,从而规避高质量的外部监督,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2)这种关系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在国有企业中这种关系不存在。(3)市场化环境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选择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大股东股权质押后选择低质量审计师的动机更强。(4)大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在选择非"四大"后进行了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本文提出了公司代理问题与审计师选择、股权质押经济后果以及审计师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