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0)
2023(6741)
2022(5429)
2021(5201)
2020(4336)
2019(9572)
2018(8906)
2017(17775)
2016(9377)
2015(10583)
2014(10234)
2013(9878)
2012(9283)
2011(8094)
2010(8539)
2009(8651)
2008(8154)
2007(7583)
2006(6907)
2005(6547)
作者
(25708)
(21208)
(21172)
(20121)
(13716)
(10331)
(9813)
(8254)
(8084)
(7692)
(7314)
(7112)
(6840)
(6737)
(6643)
(6513)
(6353)
(6335)
(6170)
(6064)
(5306)
(5252)
(5054)
(4848)
(4837)
(4768)
(4737)
(4706)
(4431)
(4259)
学科
(38126)
管理(36715)
(36279)
企业(36279)
(35600)
经济(35542)
(25810)
金融(25810)
(22658)
银行(22650)
(21969)
(19873)
方法(17283)
(16916)
财务(16896)
财务管理(16871)
中国(16445)
企业财务(16409)
数学(14958)
数学方法(14797)
(14246)
中国金融(10973)
(10034)
业经(9561)
体制(8751)
(8277)
地方(7469)
理论(6806)
(5719)
农业(5680)
机构
大学(131927)
学院(131408)
(53401)
经济(52160)
管理(51312)
理学(43795)
理学院(43401)
管理学(42675)
管理学院(42452)
中国(40604)
研究(39396)
(31657)
(26756)
财经(24723)
(22457)
中心(21399)
科学(20923)
(19913)
金融(19526)
(19156)
(19019)
财经大学(18801)
(18715)
银行(17975)
(17485)
北京(17113)
(16900)
经济学(16885)
(16731)
研究所(16587)
基金
项目(79255)
科学(63049)
基金(59434)
研究(58118)
(50312)
国家(49839)
科学基金(44229)
社会(38533)
社会科(36637)
社会科学(36626)
基金项目(31178)
(29782)
自然(28339)
自然科(27793)
自然科学(27789)
自然科学基金(27327)
教育(26902)
资助(25026)
(24624)
编号(23125)
成果(19980)
(18141)
重点(17629)
(16971)
(16479)
教育部(16351)
人文(15881)
国家社会(15843)
创新(15824)
项目编号(15799)
期刊
(59437)
经济(59437)
研究(41019)
(33239)
金融(33239)
(29448)
中国(26933)
管理(20866)
学报(19156)
科学(17022)
(16726)
大学(15596)
学学(14918)
财经(13741)
(11521)
教育(10856)
农业(10079)
财会(9630)
技术(9365)
经济研究(9283)
会计(8377)
业经(8267)
理论(7536)
问题(6921)
实践(6713)
(6713)
(6552)
国际(6550)
通讯(6364)
会通(6352)
共检索到210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景东  张蕾  
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结合国内外形势来看,提高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的重要任务。然而,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其中厘清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田雷  孙倩  
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深化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积极履行监督、评价、咨询职责,在国资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促进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健全银行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实施,金融企业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党的领导与法治化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内部审计为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强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蓉丽  肖泽忠  邹宏  
这篇文章针对2001-2003年在中国上市的1104家公司(3081个观察值),分析了中国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的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发现,投资基金的持股对公司业绩有正面作用(用行业调整的托宾Q和资产收益率来衡量),而证券公司的持股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通过了不同的敏感性测试,包括用联立方程进行的测试。研究表明,不同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有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投资基金开始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影响公司业绩。这一发现支持了政府发展机构投资者、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所做出的努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应超  代劲  
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相比,农信社在向农商银行改制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股权管理仍然存在股东多、股权散、托管难、流动差、风险高等问题,给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带来了较大风险隐患。2018年银保监会制定了《农合机构股东股权专项排查整治三年规划》,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东股权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确保其稳健运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彤  
本文在界定控股股东概念及概括其地位作用的基础上,对控股股东存在的意义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负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增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于改善股权结构,塑造相对控股股东,营造其适度表现作用的治理环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善重  
非家族股东治理能够有效助力家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转型的目标,因而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能够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促使非家族股东积极参与家族企业治理。基于此,本文以代理理论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其作用机制在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弱化家族控制与强化传承意愿,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创业型、融资约束较强、位于金融监管程度较强地区的家族企业来说,数字金融对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积极效应更显著;数字金融对异质性非家族股东制衡度存在差异化影响,即相较于外资股东与机构股东制衡度,数字金融能够强化国有股东与民营股东对家族股东的制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升非家族股东治理水平促进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非家族股东治理的动机,丰富了数字金融与非家族股东治理的相关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晶  
公司治理中,积极主义股东和控股股东对公司决策和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国外关于积极主义股东和控股股东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以及这些成果对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明勇   王超   张梓靖  
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和信息增益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风险来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对于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耿志民  
本文对机构股东治理的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趋同的推动,将使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分离基础上实现局部的统一,机构投资者因此成为解决公司控制权难题的制度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钟海燕  冉茂盛  文守逊  
本文将大股东治理机制、其他治理机制与资本结构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体系,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就大股东治理在融资决策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治理不仅能直接影响资本结构,还可以通过作用于其他治理机制而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并且直接影响的负面效应大于间接影响的正面效应,导致总效应是负面的。同时,大股东治理也通过股权制衡和管理层持股对资本结构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只有完善其他能有效制约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地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婉君  罗威  
以2004~2006年度我国沪深证券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股东积极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了高度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进一步从股权融资成本视角考察控股股东性质、治理环境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效应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抑制了机构投资者作用的发挥;相对于中央控股公司,地方控股公司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市场化程度、法治水平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腾文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治理中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 ,并强调了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股权代理关系在市场实践中的重要性已远大于公司股东与经营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研究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来源 ,本文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 ,研究的结果是控制股东为获得控制收益而进行的控制活动所造成的公司股权价值的损失是代理成本的来源。模型的实践意义在于 :完整、严格的信息披露与股本的全部流通 ,是降低股权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金林  
股东价值分为交易价值与投资价值。作为交易者的机构股东与作为投资者的机构股东在股东价值上的分歧 ,表现为在公司治理中采取不同的治理战略。对美国机构股东的公司治理战略转变过程与成因分析 ,表明积极主义的机构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美国公司治理原则不仅强调采取委托投票权竞争机制 ,而且强调股东的持久价值、公司的社会责任以及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保护等因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罗栋梁  徐备  
本文以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用长达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多元回归以及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机构股东与负债对企业治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机构股东持股与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股东与负债均希望通过对方来提高对企业的治理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互补关系在机构股东持股比例较大的企业中更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的机构股东治理与负债治理之间的互补关系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