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3)
- 2023(6641)
- 2022(5493)
- 2021(5193)
- 2020(4131)
- 2019(9429)
- 2018(8983)
- 2017(18374)
- 2016(9466)
- 2015(10642)
- 2014(10640)
- 2013(10406)
- 2012(9752)
- 2011(8897)
- 2010(9319)
- 2009(9000)
- 2008(7972)
- 2007(7244)
- 2006(6673)
- 2005(6222)
- 学科
- 济(35120)
- 经济(35084)
- 业(28754)
- 管理(27949)
- 融(26142)
- 金融(26142)
- 银(25155)
- 银行(25155)
- 行(24435)
- 企(23639)
- 企业(23639)
- 中国(18291)
- 方法(14054)
- 财(13567)
- 制(13485)
- 数学(12948)
- 数学方法(12778)
- 农(11262)
- 中国金融(11164)
- 贸(9668)
- 贸易(9656)
- 易(9519)
- 地方(9462)
- 务(9048)
- 财务(9023)
- 财务管理(9011)
- 业经(8667)
- 企业财务(8625)
- 策(8282)
- 制度(7973)
- 机构
- 学院(127835)
- 大学(124804)
- 济(59899)
- 经济(58466)
- 管理(49268)
- 中国(44432)
- 研究(42623)
- 理学(40728)
- 理学院(40386)
- 管理学(39889)
- 管理学院(39640)
- 财(32000)
- 京(25180)
- 银(24267)
- 财经(24155)
- 银行(23504)
- 中心(23392)
- 融(22142)
- 行(22063)
- 经(21840)
- 金融(21760)
- 科学(20591)
- 所(20410)
- 江(20031)
- 经济学(19381)
- 人民(19043)
- 财经大学(17947)
- 研究所(17724)
- 经济学院(17539)
- 国人(17246)
- 基金
- 项目(75927)
- 研究(60669)
- 科学(60388)
- 基金(55145)
- 家(45517)
- 国家(45071)
- 科学基金(39549)
- 社会(38894)
- 社会科(37151)
- 社会科学(37147)
- 省(29186)
- 基金项目(27538)
- 教育(27406)
- 编号(25741)
- 资助(24353)
- 划(24176)
- 自然(23296)
- 自然科(22790)
- 自然科学(22786)
- 自然科学基金(22413)
- 成果(22240)
- 课题(17964)
- 部(17306)
- 发(17165)
- 性(16945)
- 重点(16778)
- 创(16434)
- 项目编号(16152)
- 国家社会(15799)
- 教育部(15500)
共检索到215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松奇
货币需求分析是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银行、证券、保险机构的业务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上影响货币需求,中国货币政策的“名义锚”可以综合考虑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关键词:
金融机构 业务活动 货币需求 货币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袁锦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资产负债表一般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对1998 ̄2004年间我国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结构的分析,阐明了该段时期央行货币政策信用调控失效的内在发生机制,进而考察了这一机制形成的利率体系缺陷、银行信贷偏向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金融机构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中介,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冲击必须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目前我国各区域的金融机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金融机构种类丰富齐全,分布密度大,而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不仅数量少,而且贷款权限较低,我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的差异必然使货币政策传导出现区域差异化效应。
关键词:
金融机构 货币政策 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余晶晶 韩阳阳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导致货币政策实施环境的变化金融科技颠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一是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资源的供给模式与需求特点,并能形成集群效应,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更为高效。一方面,金融科技采集大量数据并整合数字化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偏好需求等,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利用庞大的资产负债表来拓展金融板块,从而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北京大学数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小丽 杨晓光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SVAR研究,多数选取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衡量政策冲击的指标变量,但理论研究表明,用流动性指标衡量货币政策冲击更适宜。事实上,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也一直强调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控制。因此,金融机构流动性应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部分。以此为起点,笔者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SVAR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唐宋元
本文将总体货币错配分为两种类型即债权型货币错配和债务型货币错配,并分析了它们对一国经济与金融稳定的不同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以及日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严重的货币错配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居高不下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的货币错配形势已相当严峻,由此形成的货币政策困境要求货币政策重心转移,即以内部目标取代外部目标。
关键词:
货币错配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汇率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范文波 唐滔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其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不容忽视,大量的表外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加大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隐患在金融创新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尤其是衍生产品交易发展迅猛。但是,由于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创 谢敬轩
金融稳定事关经济与金融发展全局,维护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重稳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动态评估,为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提供了一个评价基准,并基于此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与非对称性特征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首先,现代金融环境下,国民收入、金融资产以及支付手段创新因素对货币需求存在正向影响,机会成本与货币替代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需求;其次,货币缺口可以用来合理划分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以货币需求为基准、货币缺口为指示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整体有效,并且可以兼顾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双重调控;最后,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则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论或可为切实提高数量型货币政策在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效应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小勇 龚晓莺
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密切相关。当交易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大而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小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差;当交易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小而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所占比重较大时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好。我国经济转型期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证实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根据货币政策效果与货币需求构成之间的这种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需求构成 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小安 钱爱莉
货币局制度是一种特定的钉住汇率制度。90年代以来这一制度以新的姿态出现,不再是殖民地货币安排,而是旨在降低通货膨胀、稳定汇率、保持货币稳定的货币体制建设。在新货币局制度下,中央银行可以进行最后贷款支持、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还可从同业市场获得所需流动性。货币局制度能够提高中央银行信用、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加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中央银行的运作效率,这是部分国家重新引进货币局制度的原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岸元 李世刚 曹玉瑾 左传长
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累积的紧缩滞后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信贷额企稳回升,货币条件有所改善,市场利率小幅下行,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及时性有所增强。根据二、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并考虑9月以来欧、美、日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密集推出对我国的影响,明年的货币政策需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建堂
改革以来,随着具有很强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特点的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深化,货币、特别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成为人们用来观测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物价变动近年来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于是如何认识货币与物价的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能否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准确指标,就成为我国金融界和经济理论界关心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不揣冒昧,就上述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