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5)
- 2023(11980)
- 2022(10089)
- 2021(9449)
- 2020(7541)
- 2019(17178)
- 2018(16801)
- 2017(32055)
- 2016(17295)
- 2015(19088)
- 2014(19313)
- 2013(18843)
- 2012(17754)
- 2011(16270)
- 2010(17309)
- 2009(16516)
- 2008(15840)
- 2007(14378)
- 2006(13616)
- 2005(13111)
- 学科
- 济(71126)
- 经济(71020)
- 管理(47358)
- 业(47099)
- 企(37117)
- 企业(37117)
- 中国(31102)
- 融(28492)
- 金融(28492)
- 银(27279)
- 银行(27257)
- 行(26523)
- 地方(23595)
- 农(23320)
- 制(21579)
- 财(21212)
- 业经(18842)
- 方法(18092)
- 农业(15728)
- 数学(15038)
- 数学方法(14721)
- 贸(13846)
- 贸易(13827)
- 体(13553)
- 易(13381)
- 策(12855)
- 发(12583)
- 学(12064)
- 务(11757)
- 地方经济(11732)
- 机构
- 学院(239228)
- 大学(235726)
- 济(103772)
- 经济(101213)
- 研究(90751)
- 管理(85575)
- 中国(78218)
- 理学(69680)
- 理学院(68804)
- 管理学(67799)
- 管理学院(67303)
- 财(55109)
- 京(52029)
- 科学(49777)
- 所(46400)
- 中心(42807)
- 研究所(40602)
- 江(40545)
- 财经(39851)
- 农(36801)
- 经(35852)
- 北京(34971)
- 范(34936)
- 师范(34674)
- 州(33226)
- 院(32386)
- 经济学(31453)
- 银(29944)
- 财经大学(28997)
- 省(28845)
- 基金
- 项目(138575)
- 研究(111008)
- 科学(108854)
- 基金(96262)
- 家(81361)
- 国家(80506)
- 社会(69157)
- 科学基金(68520)
- 社会科(65520)
- 社会科学(65508)
- 省(55300)
- 教育(50726)
- 基金项目(48577)
- 编号(47369)
- 划(46025)
- 成果(41969)
- 资助(40250)
- 自然(39642)
- 自然科(38672)
- 自然科学(38665)
- 自然科学基金(37948)
- 发(36246)
- 课题(34950)
- 重点(31578)
- 部(30413)
- 发展(30311)
- 性(29998)
- 展(29771)
- 创(29162)
- 年(29088)
共检索到420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刚
"大而不倒"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监管政策,自1984年正式确立以来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该政策由于巨大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本文归纳了危机后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美国、英国、瑞士解决"大而不倒"问题的政策建议,指出我国监管当局应汲取西方国家的前车之鉴,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的顶层设计,有效化解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带来的危害。一是督促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二是全面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三是坚持过程监管与危机处置并重,有效化解风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信 周晴
从本轮次贷危机我们可以看出:"大而不倒"问题比危机之前显得更加严重,关于防止危机再次发生之前提条件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系统性重要机构或"大而不倒"银行上面。文章认为,解决"大而不倒"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涉及资本金、流动性管理、对手方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理论界对解决"大而不倒"问题是有分歧的。文章试图从多维视角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德烈亚斯·多姆布雷特 司马亚玺
实施核心规则将会逐渐修正国家层面处置机制的法律框架,这必将会对金融稳定产生积极的影响金融机构特殊破产法的背景和目标鉴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国集团领导人在2009年4月的伦敦峰会上同意,未来将监督和规范"所有系统重要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龙飞扬 殷凤
在世界各国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进程中,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排头兵,通过局部先行先试探索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在全国得以推广实施。2017年6月28日,全国首张"金融服务业负面清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负面清单指引(2017年版)》(以下简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华斌 王友权
审计技术方法从账表导向审计、系统导向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本文从审计技术方法的历史沿革出发,分析了各种审计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对我国如何借鉴国际审计模式的变化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
审计技术方法 沿革 发展 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果
大力发展社区类金融机构,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社区类金融机构"指从事社区类金融机构信贷行为,依托在地方人文关系的基础之上,从事着关系型贷款服务的机构。近年来,我国社区类金融机构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经营风险大、法律定位不清晰、资金来源受限,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区类金融机构 问题 政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信
英国自20世纪90年代现代学徒制萌芽以来,经过多阶段的发展,目前已建立起成熟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经验和特征在于实施主体的现代分工与合作,现代化的学徒管理与评价,以雇主为主导的培养制度,完善的经费投入机制,以及建立与高教系统相契合的现代学徒体系等。学习和借鉴英国的先进经验,我国应加快完善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制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体系,强化行业协会的参与,开发能力本位的教育及考评标准,优化经费分配机制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现代学徒制"双主体"中企业的主导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攀柱 赵继锋
对日本森林组合从战前、战时、战后、经济高度成长及经济不景气期至今5个阶段分析,阐明了森林组合的形成、设立条件、性质、地位和作用,系统组织构成,特别是作业班的形成及其作用,政府的扶植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指出森林组合制度性质和任务的明确、扶植政策和强化经营体制措施的制定、系统组织的构建和作业班的设立,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世友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多层次、商业化、多元化区域特征,以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存在较大地区差异的原因,提出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区域发展 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香梅 彭建刚
本文从印尼农村中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业务特色、机制创新和制度环境等四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律,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效率工资制 政策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建邦 周文彪
日本金融机构积重难返的不良债权问题严重地侵蚀了其经营机体和竞争实力。一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咄咄逼人的日本金融势力现正在悄然快速地退守本土。为了尽早摆脱金融危机,日本政府正在苦思对策。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日本政府接连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旨在恢复金融机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巧
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设立是为了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贯彻实施住房市场发展目标。政策性住房金融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公共住房生产和消费提供有效资金融通。在介绍美国、德国和新加坡三国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设置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发展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政策性 住房 金融机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洪波
印度国家住房保障银行以稳步促进住房金融市场的包容性扩展为愿景,以利用和推动市场潜力来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提供服务为使命。国家住房保障银行采取董事会治理的方式,主要实施与住房保障有关的资金筹集、资金配置、保障项目、规制和监督、促进和发展五大方面的业务且取得了可观的绩效。相机成立国家住房保障银行、依法治理国家住房保障银行、重视对城乡居民共同提供住房金融支持、采取多种方式筹集住房保障资金、利用多个渠道分配住房保障资金、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保障项目、开展多部门住房金融业务合作是印度国家住房保障银行成功运行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国家住房保障银行 住房金融 住房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革
金融危机中,对于是否救助陷于困境中的大型金融机构,政府面临着两难选择:救助将强化金融机构"大而不倒"意识,引发道德风险;不救助将深化金融危机。两难中的较优选择应为救助与监管并举。救助是一时的应急之举,监管则是长久的措施。在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中,应注重对大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
道德风险 大而不倒 金融救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