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0)
2023(7832)
2022(6282)
2021(5394)
2020(4409)
2019(9805)
2018(9106)
2017(18160)
2016(9045)
2015(10056)
2014(9866)
2013(9927)
2012(9456)
2011(8930)
2010(9247)
2009(9159)
2008(7895)
2007(7027)
2006(6570)
2005(6343)
作者
(25578)
(21412)
(21326)
(20588)
(13723)
(10049)
(9594)
(8296)
(8038)
(7578)
(7489)
(6988)
(6922)
(6824)
(6795)
(6697)
(6224)
(6188)
(6112)
(5528)
(5465)
(5111)
(5090)
(4958)
(4949)
(4915)
(4592)
(4250)
(4192)
(4140)
学科
(66894)
经济(66855)
(25973)
金融(25973)
管理(25813)
(23556)
(22538)
银行(22537)
(21979)
方法(21172)
中国(20010)
数学(19469)
数学方法(19416)
(19401)
企业(19401)
地方(18748)
(12528)
地方经济(12161)
(12002)
业经(11880)
中国金融(11184)
(10115)
(9327)
(8964)
贸易(8952)
(8801)
(8661)
产业(8083)
(7812)
财务(7798)
机构
学院(138255)
大学(137303)
(78412)
经济(77149)
研究(49569)
管理(49288)
中国(45955)
理学(41777)
理学院(41390)
管理学(40935)
管理学院(40696)
(35466)
经济学(28579)
财经(28507)
(26649)
(25893)
经济学院(25722)
中心(24134)
(23852)
科学(23782)
(22422)
金融(22097)
财经大学(21378)
研究所(21179)
(20083)
(19660)
银行(19452)
人民(18556)
(18177)
北京(17156)
基金
项目(84399)
科学(67776)
基金(64050)
研究(63267)
(53958)
国家(53551)
科学基金(46967)
社会(45785)
社会科(43855)
社会科学(43846)
基金项目(32858)
(31529)
教育(27418)
资助(26979)
自然(26689)
自然科(26123)
自然科学(26120)
自然科学基金(25688)
(25328)
编号(23276)
国家社会(20475)
(19966)
(19277)
重点(19019)
成果(18505)
(18039)
经济(17885)
(17729)
教育部(17645)
人文(17409)
期刊
(89532)
经济(89532)
研究(50631)
(34664)
金融(34664)
(26746)
中国(24150)
管理(19915)
经济研究(17066)
财经(16260)
学报(15503)
科学(15371)
(14510)
(14174)
大学(12897)
学学(12705)
技术(11256)
问题(11229)
业经(10938)
(9257)
国际(8876)
技术经济(8807)
农业(8572)
世界(8204)
统计(8202)
理论(7565)
商业(7135)
(7135)
经济问题(6989)
经济管理(6627)
共检索到224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小安  
金融期货的宏观经济效应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钱小安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默顿·H·米勒(MertonH·Miller)教授曾经指出:"最近20年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是金融期货的出现"。自197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货币期货合约以后,...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吕江林  郭珺莹  张斓弘  
通过建立表征央行数字货币影响经济主要机制的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指数,并合理引入利率走廊机制,构建DSGE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若干重要宏观经济与金融效应,结果表明: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较大波动,但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等若干重要金融变量产生较明显影响并且会使货币乘数不确定性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利率可作为一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其与常备借贷便利可形成利率走廊机制,更有效地调节经济;在利率走廊机制下,受到负向生产技术冲击后,商业银行存款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谨慎调节利率走廊宽度,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多以SLF和MLF等能直接提高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工具应对生产技术等负向冲击;同时,商业银行应随活期存款向央行数字货币转化程度的提高,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存款以提高竞争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建军  张冬阳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莹  
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压力如何影响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这一问题倍受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构建了时变权重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来衡量金融体系的运行状态,并通过MS-VAR模型研究了不同金融体系运行状态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呈非线性:在金融压力时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弱化。这意味着此时,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恒煜  胡锡亮  吕江林  
理解金融摩擦将负向冲击且放大影响宏观经济的机制,是研究金融稳定、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互动性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关键。金融摩擦使冲击具有持久性,与流动性不足共同作用时会产生非线性放大效应。本文首先在分析信贷市场摩擦、流动性头寸以及中央银行作用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摩擦影响宏观经济的三种传导机制,即金融加速器原理、流动性途径以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途径。然后,基于会计的资产负债表,评述了将信贷市场摩擦、银行资本、中央银行等摩擦因子引入一般均衡理论,以量化其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基于风险调整的资产负债表,探讨了未定权益分析法在金融摩擦引致的部门间非线性风险传导、系统性风险、主权信用风险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等宏观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邓敏  
该文主要研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金融开放效应的机制和渠道。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财政纪律、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和实施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重要前提条件。对中国而言,政府债务负担较高、通货膨胀波动压力较大、汇率制度弹性不够是金融开放面临的重要风险,要收获金融开放的增长效应,减少开放的风险,该文建议要加强财政支出约束、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体系、控制通胀波动水平,调整优化国际储备规模和结构、优化国防储备运用,加快汇率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汇率制度弹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克达  
金融压力指数作为监测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能够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因此,指数的构建应具备科学性和高频特征。本文利用包含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等市场信息的日度数据,使用等方差权重、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三种方法分别构建中、美、德、日金融压力指数,通过事件分析和MS-DR模型验证指数的准确性和普适性;进一步使用TVP-VAR模型分析了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动态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合成的指数更加理想,能够有效识别重大金融压力事件,可用来实时监测各国金融风险状况;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对经济增长、利率、通货膨胀等核心宏观变量具有明显的冲击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建立Logistic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各个金融子系统本身的压力状况及其关联程度,共同推动了金融压力总体状况在高低状态之间的转换;而且,"高压力"状态与"低压力"状态相比,金融压力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效应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较高状态时,风险的积聚和释放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宏铭  
今年一季度社会净融资的投放6.16万亿元,经济同比增长7.7%,环比下滑至6.5%,出现了"融资热、经济冷"现象,即市场整体信贷投放并不低,经济增长却趋缓。货币投放虽然在加大,但货币周转速度不高,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不断扩大的信用投放。很多信用投放实际上是通过银行的影子业务或影子银行进入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越来越多资金"跳"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各种渠道进入实体经济。6月份,银行系统的"钱荒",凸显的是整个信用市场的流动性严重错配。如此种种,都在说明中国金融业的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在宏观经济效应中,影子金融体系的作用已经不能小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勇  彭礼杰  莫嘉浩  
运用金融压力来刻画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决策层的重视。本文从经济主体非理性行为范式出发,通过探讨金融压力的度量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以此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及其宏观经济效应。首先,运用复合式系统压力指标方法,通过设置时变权重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建金融压力指数展开测度,试图反映经济主体心理与行为偏差引致的风险溢出和传染效应,进而体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生性特征;然后,将金融压力进一步视为经济主体情绪过程的反映,并借鉴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情绪加速器机制"探讨和解释不同压力状态下金融压力影响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杜迎伟  李天忠  
本课题在借鉴国内外期货指数编制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中国期货指数(PRB指数)。通过多种计量方法对该指数的预警功能进行了检验,检验发现,无论是总指数还是分类指数均可以领先CPI、CGPI、CI等指标3—6个月不等,因此,本课题认为,基于我国期货市场编制的PRB指数具有宏观经济预警功能,可以作为有关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预警的先行指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扬  
文章以物价的走势为线索 ,分析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进而从货币供应、存贷款结构、利率、国际收支状况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金融形势 ,提出了独到的观点和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易纲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完全融入全球分工和市场体系之中。由于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资产投资回报率高,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商品和资产需求旺盛,导致中国出现了巨额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由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依法治国、保护产权,同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中国的资产价格正处于重新评估的过程,人民币一直面临升值的压力。面对经济的不均衡,市场调整主要通过要素和资产价格的上涨与人民币升值两个渠道来实现。但人民币汇率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流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立生  杨杰  
监测金融市场运行状况对于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金融压力溢出对宏观经济的时变非线性效应,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模型构建金融压力溢出指数;结合MS-VAR模型监测金融压力溢出,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压力溢出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是金融压力溢出的重要传递者,而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是跨市场金融压力溢出的重要接收者。第二,金融压力溢出指数存在较为明显的两区制,大多数时间处于平稳状态,只有出现极端压力事件时导致金融压力溢出指数急剧上升。第三,金融压力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效应主要为负向;对物价水平的传导效应主要为正向;对利率水平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是存在差异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卞志村  笪哲  刘珂  
本文首次根据Log-ML、DIC等标准,实证检验参数及残差方差的时变特性对于中国动态金融状况指数(DFCI)构建问题的适用性,据此选定TVP-VAR-SV模型进行指数编制,进而运用MS-VAR模型建立综合经济因素与金融因素的"坐标体系",准确研判中国经济金融区制状态,基于直接脉冲响应、DFCI变动惯性等视角,分析不同经济金融阶段金融状况变动的非线性经济效应,为中国宏观调控当局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提供实证经验参考。本文研究发现:相较于VAR和TVP-VAR-CV,TVP-VAR-SV模型更适用于构建中国DFCI,而据此确定的权重动态及指数走势较好地契合中国金融实际形势;中国金融状况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依赖于经济金融阶段,呈现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中国金融状况变动存在较强惯性,在其作用下宏观经济可能受到"余震"冲击,而据此进行精准逆周期金融调控有利于经济金融稳定。因此,中国应运用TVP-VAR-SV模型精准动态测度金融状况,并基于对所处经济金融阶段的准确研判,审慎开展逆周期金融调控以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