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13)
2023(8256)
2022(6900)
2021(6527)
2020(5400)
2019(12317)
2018(12016)
2017(24720)
2016(12738)
2015(14347)
2014(14241)
2013(14196)
2012(13418)
2011(12121)
2010(12642)
2009(12491)
2008(11725)
2007(10729)
2006(9993)
2005(9409)
作者
(34712)
(28246)
(28141)
(27238)
(18224)
(13253)
(13219)
(10938)
(10639)
(10489)
(9443)
(9283)
(9095)
(8954)
(8924)
(8827)
(8427)
(8258)
(8231)
(8022)
(7239)
(6990)
(6721)
(6677)
(6660)
(6392)
(6312)
(6244)
(5611)
(5536)
学科
(49420)
经济(49364)
管理(39494)
(39184)
(31615)
企业(31615)
(28636)
金融(28636)
(28416)
银行(28414)
(27518)
中国(23839)
方法(20442)
数学(18836)
(18686)
数学方法(18663)
(18508)
(15526)
(14379)
贸易(14363)
(14167)
业经(11798)
(11539)
财务(11509)
财务管理(11478)
中国金融(11476)
企业财务(10895)
地方(10872)
制度(10480)
(10480)
机构
学院(179472)
大学(176927)
(82716)
经济(80855)
管理(68930)
中国(58828)
研究(58747)
理学(57210)
理学院(56712)
管理学(56091)
管理学院(55744)
(46576)
(36545)
财经(35143)
(31725)
中心(30143)
科学(28679)
(28597)
(28380)
(27720)
银行(27277)
(26709)
经济学(26491)
金融(26233)
财经大学(26133)
(25519)
研究所(24667)
北京(24310)
经济学院(24028)
人民(23498)
基金
项目(102093)
研究(81411)
科学(80692)
基金(74008)
(61075)
国家(60502)
科学基金(52456)
社会(52168)
社会科(49740)
社会科学(49733)
(38768)
基金项目(37568)
教育(37009)
编号(34553)
(32361)
资助(32161)
自然(30725)
自然科(29993)
自然科学(29986)
成果(29809)
自然科学基金(29478)
(23973)
课题(23911)
(22716)
(22625)
重点(22470)
项目编号(21699)
(21471)
教育部(21324)
(21115)
期刊
(93956)
经济(93956)
研究(64701)
(46503)
金融(46503)
中国(36170)
(35145)
管理(26798)
(20671)
科学(17876)
财经(17858)
学报(17732)
教育(16773)
经济研究(16455)
业经(15591)
(15163)
大学(14924)
技术(14505)
学学(14020)
(12678)
农业(12658)
问题(12247)
理论(12164)
国际(12096)
实践(10981)
(10981)
商业(9631)
现代(8717)
技术经济(8509)
统计(8332)
共检索到298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宇力  
金融期货业务将给我国的证券公司监管带来挑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监管对策:严把准入门槛,包括主体准入、产品准入;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出台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完善风控指标体系、重视防范法律风险、建立金融期货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做好风险处置的制度设计;完善监管架构和协作机制,包括尝试成立"金融期货业务监管专门小组"、更加重视跨市场联动监管、进一步发挥证券业协会协作监管作用、积极加入国际协调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建  
全面开放格局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中资银行的经营压力增大;对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难度加大;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受到冲击;金融创新的频繁给监管带来新的难度;监管机构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因此,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中资银行竞争力;加强和改进外资银行监管;重塑我国混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快金融监管创新步伐,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培养高效的职业化监管队伍。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晓俊  张晓惠  李文华  何奇骑  李云亮  
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前资产管理业务极不规范。综合治理为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重获新生,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了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规模弱小、运行效率不高、产品销售存在制约、产品发行与投资主流和市场运行存在偏差、风险管理与产品创新不够等问题,提出了树立"逆周期监管"理念,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拓展营销,鼓励券商进行业务创新等推动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监管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彦达  王玉凤  张强  
通过分析金融科技风险及监管困境,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经验,阐述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在监管原则、监管时机选择、运作机制、中央与地方双层监管、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六个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借鉴美国金融科技监管穿透式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工作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姜立文  姜欢  
企业跨境上市及其跨境数据流动提高了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也引发了上市企业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跨境证券监管法律冲突,其中数据安全问题是焦点之一。具体表现在:一是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挑战,二是各国对跨境数据流动的不同主张形成了新的贸易壁垒,三是各国不同的数据监管规则产生了国际法律冲突,四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在跨境数据监管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为应对数据安全监管的挑战、完善跨国证券监管协调,上市公司母国要明确企业境外上市数据安全标准,东道国要明确外国企业上市数据安全规则,国家间要协调数据安全证券监管规则和司法管辖权。各国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协调数据跨境监管国际规则的构建,探索跨境证券监管合作路径,以应对数字经济复杂化的新挑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瑜  
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业面临全方位的挑战,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监管将如何面对金融创新带来的变化和挑战,以提高监管有效性。本文从风险监管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对金融创新的策略,首先按照五个原则调整监管理念和思路,其次应建立适应创新的监管框架和标准,改进传统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技术合量。最后提出同步推进相关改革营造适应金融创新的市场主体和基础。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黄益平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其发展可能也带来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给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对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雪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消费理念的快速升级以及金融科技的深化应用,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形成了传统消费金融模式(如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与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又可以细分为三类发展模式——电商平台类消费金融、垂直分期平台类消费金融、网络借贷平台类消费金融,并基于各自特点走出了相应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过快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分析国外消费金融创新监管经验,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提出相关创新监管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谭春枝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停滞后,目前再度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如何对衍生品交易实施有效的监管也开始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传统的金融监管在面对衍生品的诸多特征时显得力不从心,实施相应的监管体制改革已十分迫切。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滨  任喜萍  
金融科技的广泛运用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推动了金融服务场景化,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改变了金融业务模式与组织形态,拓展了金融服务核心要素的范围,深刻地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而金融的核心功能、金融运行的基础机制、金融监管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因金融科技的介入而发生改变。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在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增加金融产品种类和扩大金融服务人群的同时,给金融体系引入了新的风险因素,使金融科技运用产生了新的问题,也给监管当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应重塑金融科技监管理念,充分利用监管科技的发展来匹配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完善中国版监管沙盒的机制设计,对于大型科技金融平台注意创新发展和强化监管并重,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的统筹协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时辰宙  
监管套利是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之一,也是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重要原因。通过本次危机,监管套利对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套利行为的盛行已将监管体系的漏洞暴露无遗。对监管套利进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改革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还是对避免今后类似危机的重演都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以监管套利的内涵与实质为起点,分析了产生监管套利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性地探究了减少监管套利机会的可行途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师伟  周红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美军  
国际上 ,信贷资产转让是获取“消费者剩余”的逐利行为 ;但是近期中国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却异化为逃避监管的工具。异化的背后 ,展现了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与国外完全不同的金融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 ,并揭示了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要背负强化监管和促进金融发展的双重任务。要完成任务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必须从更为宏观的高度审视金融业的发展态势、金融与经济的适配程度 ,联合和整合有效资源 ,改善基本金融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