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1)
- 2023(14092)
- 2022(11741)
- 2021(10778)
- 2020(8661)
- 2019(19747)
- 2018(19047)
- 2017(36029)
- 2016(18920)
- 2015(21458)
- 2014(20627)
- 2013(20599)
- 2012(19555)
- 2011(17982)
- 2010(18261)
- 2009(17121)
- 2008(16286)
- 2007(14417)
- 2006(13077)
- 2005(12256)
- 学科
- 济(84644)
- 经济(84561)
- 业(55541)
- 管理(52928)
- 企(42403)
- 企业(42403)
- 中国(34950)
- 方法(28732)
- 融(27879)
- 金融(27879)
- 银(26360)
- 银行(26335)
- 行(25721)
- 数学(24986)
- 数学方法(24837)
- 农(24113)
- 地方(24110)
- 业经(20636)
- 制(19746)
- 财(19497)
- 贸(18903)
- 贸易(18879)
- 易(18387)
- 技术(17678)
- 农业(16617)
- 发(14148)
- 学(13339)
- 环境(13310)
- 体(12385)
- 地方经济(12197)
- 机构
- 学院(264738)
- 大学(264681)
- 济(123565)
- 经济(121162)
- 研究(100334)
- 管理(98548)
- 中国(84481)
- 理学(82740)
- 理学院(81790)
- 管理学(80847)
- 管理学院(80333)
- 京(57782)
- 财(55839)
- 科学(55119)
- 所(50076)
- 中心(46368)
- 研究所(44964)
- 财经(43180)
- 农(41091)
- 江(40132)
- 经济学(39823)
- 经(39442)
- 北京(37912)
- 范(36120)
- 师范(35836)
- 经济学院(35811)
- 院(35798)
- 州(33064)
- 业大(32960)
- 财经大学(32184)
- 基金
- 项目(169828)
- 科学(135507)
- 研究(130847)
- 基金(123659)
- 家(106792)
- 国家(105858)
- 科学基金(90644)
- 社会(86920)
- 社会科(82692)
- 社会科学(82675)
- 省(64779)
- 基金项目(63718)
- 教育(57952)
- 划(54369)
- 自然(52953)
- 编号(52104)
- 自然科(51803)
- 自然科学(51793)
- 自然科学基金(50931)
- 资助(49999)
- 成果(43578)
- 发(43281)
- 重点(38669)
- 部(38471)
- 创(38372)
- 国家社会(37574)
- 课题(36874)
- 发展(36174)
- 创新(36144)
- 展(35588)
- 期刊
- 济(140971)
- 经济(140971)
- 研究(90178)
- 中国(63856)
- 融(42428)
- 金融(42428)
- 财(40515)
- 管理(39763)
- 农(39354)
- 科学(35275)
- 学报(34969)
- 教育(31836)
- 大学(27809)
- 农业(26888)
- 学学(25419)
- 经济研究(24208)
- 技术(23002)
- 业经(22146)
- 财经(21938)
- 经(19250)
- 问题(18210)
- 贸(17166)
- 国际(16356)
- 图书(16348)
- 世界(16300)
- 业(16003)
- 技术经济(13849)
- 坛(13488)
- 论坛(13488)
- 科技(12296)
共检索到434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青 胡通 梁柏林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充分发挥金融的功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大要求。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表明,金融、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金融可以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在需求端形成生产力进步的动力,生产力进步又可以在供给端带来经济质和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金融可以通过银行和资本市场为生产力进步提供资金支持,生产力进步又能够为金融提供良好的回报。同时,金融是把“双刃剑”,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对生产力造成了破坏,加强金融监管是促进金融、经济增长和生产力进步三者良性循环的保障。因此,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既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又要完善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地,一是构建资本市场与银行并重的金融体系,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二是健全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形成金融投资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三是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金融发展 工业革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家强 吴丹
创投基金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力量,致力于为初创期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是新兴产业获取融资的重要渠道。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进入关键阶段,中国亟需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推动卡脖子技术、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和成长,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投基金在全球各经济体科技创新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期,主要经济体均在加码支持本土科创企业,推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不断实现突破。对此,我国需重视发挥创投基金作用,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打造各地微观创投生态圈,拓宽创投基金募资来源,提高耐心资本支持比例,畅通股权投资退出路径,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战略引导和资源撬动作用,培育优质国有创投基金,加大投资战略性、引领性、前瞻性科技领域,推动科技强国、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加快实现,同时重视吸引海外创投基金,着力解决科创企业在成长早期融资难困境,促进高新技术升级、颠覆性创新成果加快落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忠伟
农业产业化是克服"小农户难以对抗大市场"这一矛盾的一种重要创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形式。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金融围绕农业产业化各个环节的融资和服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经验表明,做好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要树立"大金融"的顶层设计,建立一个运作有序、功能互补、竞争充分的金融体系,积极发挥产业链的整体效能,突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拓展服务渠道,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广泛兴起、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新态势,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新趋势、前沿科技创新潮流,也是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逐步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聚焦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主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本文认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科技金融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的科技金融建设明显加快,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及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发挥着愈加突出的作用。本文从广义范畴出发,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背景,阐释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兼论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归纳总结中国科技金融的创新探索。同时,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和科技金融发展的高标准,提出中国需要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远战略考量,深化科技金融创新,构建兼具政策引领和市场化配置的科技金融体系,着眼于建立健全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配套投融资服务,再到科技产业市场化和规模化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生态,发挥各类金融主体功能作用,增强金融服务科技产业、科技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以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优势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曾敏
<正>为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通过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助力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新旧产业、新旧模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及发展面临机遇挑战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燕凌 蔡湘杰
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深入探究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工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通过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传导。同时,该作用在地理区位、政策试点方面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并受到创新人才集聚、服务组织集聚、服务组织与工业协同集聚的显著调节。鉴于此,各地区应加快科技金融发展步伐,注重创新要素集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工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辉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科技金融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为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南省衡阳市开展了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项调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朝霞
<正>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体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续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会围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监督体系等多方面作出顶层设计,一系列部署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凸显改革力度;在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领域,都直接提到金融;其他改革任务也与金融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俊华
<正>要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通过优化创新环境,推动整个社会的要素配置实现结构重组和效率改善当前,以数字技术颠覆式应用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使得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推动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构建对创新更为友好的要素资源支持体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韩国强
<正>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机遇,苦练内功、守正创新,持续强化金融服务“硬支撑”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一直要求必须抓实抓好的“国之大者”,并且赋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上海银行业肩负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使命,理应更好地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增强“金融承载力”,深植“文化软实力”,服务“科技硬实力”,打造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最佳实践。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心愉
本文从历史纵深的视角,通过分析和比较国际金融综合经营制度不同演进模式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以及中国金融综合经营的探索、改革实践,得出了对于选择综合经营战略和集团化经营模式的保险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金融综合经营是大势所趋,保险业应顺应历史趋势、把握契机以赢得发展机遇。但同时必须认识到,综合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寻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资源整合和协同效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综合经营的发展目标和模式,杜绝盲目跟风是保险综合经营成功的关键,而尊重现实、鼓励创新并适时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政策支持、政府推动是保险综合经营突破制度障碍、谋求发展的重要保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雷 龚一泓 吴登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元宇宙”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监管、金融生态、“金融元宇宙”落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生态圈、加强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刘翔 李细枚
科技金融处于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领衔地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0-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效应与机制逻辑。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够显著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其中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由负向替代转为正向协同的时变特征。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赖以形成的重要根基。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通过提升科技创新突破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市场化程度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实现要素创新性配置,成为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促进作用的重要条件。应着力做好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文章,畅通科技金融催生新质生产力的渠道路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