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9)
- 2023(14611)
- 2022(12125)
- 2021(11045)
- 2020(9027)
- 2019(20756)
- 2018(20396)
- 2017(38830)
- 2016(21002)
- 2015(23942)
- 2014(24251)
- 2013(23805)
- 2012(22372)
- 2011(20448)
- 2010(21098)
- 2009(20010)
- 2008(19072)
- 2007(17354)
- 2006(15434)
- 2005(14141)
- 学科
- 济(101032)
- 经济(100929)
- 管理(56854)
- 业(54045)
- 企(41774)
- 企业(41774)
- 方法(37151)
- 数学(31938)
- 数学方法(31656)
- 中国(31074)
- 融(27901)
- 金融(27893)
- 银(26221)
- 银行(26191)
- 地方(25527)
- 行(25313)
- 农(24687)
- 财(23333)
- 业经(21439)
- 制(21412)
- 学(20875)
- 理论(17013)
- 农业(16726)
- 贸(16302)
- 贸易(16289)
- 易(15736)
- 体(14800)
- 地方经济(14480)
- 务(13892)
- 和(13864)
- 机构
- 学院(303745)
- 大学(302488)
- 济(132014)
- 经济(128954)
- 管理(109954)
- 研究(106034)
- 理学(92744)
- 理学院(91712)
- 管理学(90181)
- 管理学院(89618)
- 中国(85987)
- 京(63988)
- 科学(62460)
- 财(61647)
- 所(54037)
- 中心(50410)
- 农(50204)
- 研究所(48653)
- 江(48200)
- 财经(48061)
- 经(43288)
- 业大(42282)
- 经济学(42223)
- 北京(40809)
- 范(40218)
- 师范(39779)
- 农业(39190)
- 州(38816)
- 经济学院(37836)
- 院(37699)
- 基金
- 项目(191997)
- 科学(149064)
- 研究(145371)
- 基金(135166)
- 家(116453)
- 国家(115404)
- 科学基金(97623)
- 社会(91437)
- 社会科(86520)
- 社会科学(86495)
- 省(76950)
- 基金项目(70524)
- 教育(67185)
- 划(63422)
- 编号(61401)
- 自然(58817)
- 自然科(57396)
- 自然科学(57377)
- 自然科学基金(56341)
- 资助(55369)
- 成果(51720)
- 重点(43835)
- 发(43675)
- 课题(43121)
- 部(41987)
- 创(40148)
- 国家社会(37625)
- 创新(37527)
- 项目编号(37398)
- 性(37210)
- 期刊
- 济(154914)
- 经济(154914)
- 研究(94489)
- 中国(65899)
- 财(48855)
- 农(46181)
- 学报(45913)
- 融(41324)
- 金融(41324)
- 科学(40509)
- 管理(40380)
- 教育(36501)
- 大学(34811)
- 学学(32539)
- 农业(30008)
- 技术(28896)
- 经济研究(25653)
- 财经(24887)
- 业经(23364)
- 经(21622)
- 问题(19850)
- 图书(17575)
- 贸(15931)
- 技术经济(15868)
- 业(15490)
- 理论(15248)
- 统计(14824)
- 商业(14245)
- 版(14005)
- 国际(13759)
共检索到478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落实这一大政方针,首先应该从理论层面着手,追根溯源地厘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明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作用机制,即实现社会储蓄—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再从现实层面加以分析,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需要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方面付诸实践。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陈旸 薛杨阳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命题。浙江率先遭遇经济转型调整阵痛,通过加大金融保障、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有效支持了全省经济趋稳向好。在此背景下,本刊与浙江省金融办联合推出专题,总结浙江实践经验,探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实体 浙江 经济 金融 财政金融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廖理 包纯田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实业兴则金融兴,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没有血液的滋养,实体经济就会死气沉沉、了无生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转型升级机遇与压力并存,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命题。浙江是新常态下率先遭遇经济转型调整阵痛的一个省份。浙江省委、省政府,全省金融系统始终把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价值取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逄金玉
金融体系的功能之一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在分析金融发展与促进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就目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 服务 实体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理论与实证表明,金融过快发展、偏离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过度投机等将会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危机。防止过度金融化问题对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代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既是金融理论创新不足、金融结构缺陷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经济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欧美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既有经济金融自由化思想发展的因素,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和金融发展不均衡。从国际比较看,分析中国的过度金融化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现代金融起步比较晚,金融体系建设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而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金融理论和实践,期间必然存在不相适应、不匹配等问题,这也折射了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金融理论范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针对中国存在的过度金融化现象和趋势,既要考虑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也要考虑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不利影响,从金融政策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等多维度谋划有效路径,构建与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中国金融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应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道路,吸取欧美、新兴市场国家过度金融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循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笑玎 于晓城
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供需不能完全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且金融科技重要性始终无法脱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规则,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论文分析了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必要性,并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凡普金科为例,梳理金融科技公司对服务实体经济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最后提出促进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加强对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顺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加强金融科技产品创新;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打造健康金融科技生态;助推普惠金融持续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面升级金融服务行业;协调好与传统金融的关系,更加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 实体经济 金融服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实体经济潜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企业的杠杆率攀升,债务负担加重,金融"脱实向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效益,探索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资本市场 债务风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秀
浙江温州、台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在其发展中出现"两多两难"问题,为破解难题,温州、台州在金融改革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本文以金融改革视角对温州、台州金融改革的模式和成效进行比较探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简称"温州金改")和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简称"台州金改"),作为地方金融改革的两种典型模式,改革路径各有侧重,举措各有特色,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也有差异,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 改革模式 实体经济 比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鹏博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配置资源要素的枢纽、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正确把握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是推动经济与金融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命题。金融与实体经济不可分离、共生共荣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 服务实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我们要让金融首先充分发展起来,同时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国金融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新时期中国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对衡量金融创新与推进金融发展都发挥着指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理解中,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很好诠释,"服务"一词没能全面地阐发,以至于常常在狭义范畴内或机械地制定和执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金融体系还需练好内功,既要完善内部机制,理清不同市场的角色分工,又要确立合理的监管模式,维护市场活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我们主张环绕金融的基本功能来重新审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命题。本文认为,所谓"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本的要求,就是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所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则要求的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金融的中介效率和分配效率。因此,进一步理顺利率、汇率和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媒介资源配置的市场基准、建立稳定的筹集长期资金和权益类资本的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立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以及完善金融监管框架,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根本举措。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雷 王可欣 宋佳佳 龚一泓
在金融强国视域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研究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在优化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实体经济普惠金融需求、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作用路径已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大数据知识产权融资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对照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丰富内涵,其在创新监管、普惠生态、数实融合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论文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培育和引进生态圈核心企业,加强前沿数字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应用,构建数实融合的数字金融“元宇宙”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