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5)
2023(9305)
2022(7748)
2021(7158)
2020(6010)
2019(13616)
2018(13159)
2017(26170)
2016(13889)
2015(15409)
2014(15070)
2013(14800)
2012(13954)
2011(12514)
2010(13167)
2009(12624)
2008(11864)
2007(10667)
2006(9798)
2005(9031)
作者
(37936)
(31186)
(31091)
(29637)
(20331)
(14716)
(14352)
(12194)
(11826)
(11631)
(10735)
(10503)
(9978)
(9924)
(9902)
(9882)
(9254)
(9222)
(9114)
(9064)
(7882)
(7758)
(7541)
(7253)
(7235)
(7176)
(6941)
(6829)
(6346)
(6236)
学科
(47013)
经济(46947)
(45751)
管理(40322)
(33277)
企业(33277)
(28536)
金融(28535)
(27730)
银行(27717)
(26821)
中国(23615)
方法(18999)
(18383)
(18098)
数学(16851)
数学方法(16601)
(15150)
业经(12060)
(12020)
财务(11992)
财务管理(11959)
地方(11670)
(11630)
贸易(11618)
中国金融(11485)
企业财务(11451)
(11396)
(11074)
保险(10983)
机构
学院(187057)
大学(186464)
(79854)
经济(77832)
管理(72486)
研究(62668)
中国(60762)
理学(60316)
理学院(59703)
管理学(58772)
管理学院(58407)
(44616)
(38731)
科学(34670)
财经(33602)
中心(32342)
(30889)
(30516)
(30204)
(27838)
研究所(27486)
(26388)
(25462)
银行(25252)
财经大学(25169)
经济学(25154)
金融(25037)
北京(24879)
(24678)
(23680)
基金
项目(118012)
科学(93525)
研究(89998)
基金(86304)
(73519)
国家(72850)
科学基金(63071)
社会(57880)
社会科(54887)
社会科学(54871)
(45118)
基金项目(44421)
教育(40100)
自然(39216)
自然科(38365)
自然科学(38355)
(38051)
自然科学基金(37723)
编号(37466)
资助(36236)
成果(32467)
重点(26537)
(26500)
(25649)
课题(25604)
(24791)
(24356)
国家社会(23723)
项目编号(23705)
创新(23240)
期刊
(88676)
经济(88676)
研究(62952)
(44367)
金融(44367)
中国(40157)
(33804)
管理(26210)
(25502)
学报(24311)
科学(23058)
大学(19238)
学学(17985)
教育(17177)
财经(16600)
农业(16089)
经济研究(14294)
技术(14204)
(14033)
业经(13373)
图书(11380)
理论(11320)
问题(10690)
(10558)
实践(10369)
(10369)
国际(10297)
现代(8687)
(8434)
论坛(8434)
共检索到305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铁山  郭根龙  冯宗宪  
金融服务外包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及其风险形式、外包中的主要风险及问题、外包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对外包风险进行监管的程序、原则和具体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根据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为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集团的外部实体)来实施原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证券公司为节约成本已经将一些活动(如打印及记录等事务)外包。在20世纪80年代,在成本节约及技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曾康霖  余保福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领域的新兴业务,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但也会带来外包失败、成本增加、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战略泄漏等风险。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要合理限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规范监管机构的权限与监管程序、规范金融机构选择外包商的基本程序和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和外包商建立应急机制,并适度从严监管跨国金融服务外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喜  
金融服务外包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猛发展。金融企业通过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海外服务供应商,可以节约成本,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优化其市场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文章叙述了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并探讨了规避这些风险的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程军  何军  袁慧萍  符方标  王峰  薛东生  陈国栋  邬敏洁  
近年来,金融科技通过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快速融合,形成极大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已成为当前金融创新的主流趋势。为此,调研组近期开展专题调研,聚焦金融科技风险和监管对策研究。金融科技发展情况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对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金融与科技资源集聚效应增强,涌现出一批新兴金融科技机构,金融科技应用不断走向深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淑艳  
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加剧,金融服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从金融服务外包理论与国内外实践为切入点,从金融机构角度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常见业务和风险进行分析,对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监管进行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永红  吴江涛  
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的发展,监管机构应参考国际监管组织制定的业务外包监管原则,借鉴发达国家监管当局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尽快建立金融机构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本文通过分析金融业务外包监管的发展,并比较了美国、英国等国家和部分国际组织的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业务外包监管制度的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关于加强地区性金融风险监管的思考与对策中国人民银行镇江分行课题组目前,一些地区出现的潜在的金融风险令人担忧,严重影响了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阻碍了资金效益的提高和经营机制的转换,若重视不够,任其发展,控制不力,有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地区性金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集平  
论我国金融风险及其监管与防范的策略周集平金融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特别是在当前处于“攻坚”阶段,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金融业作为经营货币和信贷的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不可避免地成为其他行业转移风险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曹彬  李鑫  
互联网向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与市场,给传统金融市场带来强烈"鲶鱼效应"。但互联网金融由于存在虚拟化、信息技术装备依赖、安全系统欠缺或失误以及法律监管与缺失等问题,其风险管理比传统金融具有更大的复杂性。笔者在考查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类别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并从互联网技术特点、虚拟化、业务操作过程、法律法规、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等层面,提出了风险防范与监管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斌彬  
银行服务外包的兴起,改变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运作模式,其在节省银行运营成本、提升银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的风险。为此,各国监管当局都十分关注银行服务外包的风险监管。本文对国际上几个主要国家及地区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监管安排作了详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监管法规的不足提出若干完善建议,以期为我国今后进行统一的银行服务外包立法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建军  
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对外开放往往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带来竞争的加剧和效率的提高 ,又可带来一定时期内信息不对称的增加和潜在风险的扩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并越来越容易受到别国金融市场波动的感染。那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防止金融危机并取得领先地位 ,是中国银行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金融风险的识别及其监管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波  
作为机构和产品双重转型的产物,以花旗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内含全面市场风险,并在次贷危机中产生严重损失。鉴于功能性监管机制的滞后,美国08监管改革蓝皮书提出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处于主业突出、效益明显的起飞阶段,但积累的风险亟需规范的监管框架。近期应强化集团风险内控机制,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实现监管协调机制的实体化,着力夯实主监管机制;从长期来看,应推动金融控股集团专门立法,并最终建立以综合化市场为基准的统一金融监管实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