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8)
2023(9125)
2022(7744)
2021(7008)
2020(6266)
2019(14571)
2018(14263)
2017(28381)
2016(15246)
2015(17328)
2014(17456)
2013(17680)
2012(16545)
2011(14861)
2010(15292)
2009(14931)
2008(14228)
2007(12908)
2006(11112)
2005(10120)
作者
(43718)
(36358)
(36327)
(34667)
(23124)
(17465)
(17038)
(14250)
(13848)
(13081)
(12281)
(12272)
(11612)
(11361)
(11332)
(11297)
(11279)
(10668)
(10629)
(10394)
(8986)
(8956)
(8879)
(8351)
(8323)
(8162)
(8149)
(8023)
(7379)
(7339)
学科
(61297)
经济(61227)
(48743)
管理(41803)
(35543)
企业(35543)
方法(30981)
数学(27994)
数学方法(27790)
(27731)
金融(27729)
(26610)
银行(26590)
(25627)
中国(24628)
(20008)
(17464)
(17202)
(13779)
财务(13752)
财务管理(13716)
地方(13670)
(13547)
贸易(13538)
(13222)
业经(13077)
企业财务(13044)
农业(11494)
中国金融(11359)
(11118)
机构
大学(216308)
学院(215311)
(92737)
经济(90589)
管理(84267)
理学(71180)
理学院(70492)
管理学(69426)
管理学院(69020)
研究(68599)
中国(63680)
(46695)
(44739)
科学(39905)
财经(36612)
(36193)
中心(35616)
(34757)
(33112)
(33093)
研究所(31213)
业大(30562)
经济学(29701)
农业(28502)
北京(28487)
财经大学(27316)
经济学院(27185)
(27146)
(25831)
金融(25374)
基金
项目(137882)
科学(107394)
研究(102020)
基金(99877)
(85478)
国家(84741)
科学基金(72558)
社会(64988)
社会科(61601)
社会科学(61579)
(53795)
基金项目(52808)
教育(45851)
自然(45548)
(44683)
自然科(44493)
自然科学(44478)
自然科学基金(43718)
编号(42829)
资助(41888)
成果(35384)
(30945)
重点(30735)
(29756)
(28752)
课题(28136)
创新(26968)
科研(26887)
教育部(26815)
国家社会(26684)
期刊
(97769)
经济(97769)
研究(65334)
中国(42210)
(41336)
金融(41336)
(37319)
(32206)
学报(31263)
科学(27686)
管理(27247)
大学(23623)
学学(22162)
农业(20200)
财经(18299)
技术(17774)
教育(16389)
经济研究(15750)
(15496)
业经(15223)
图书(13166)
理论(13052)
问题(12981)
实践(12017)
(12017)
技术经济(11310)
(11245)
(11015)
统计(10851)
财会(10239)
共检索到331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景瑞琴  邱伟华  
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复杂和深化,金融服务外包成为许多金融机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选择。本文对金融服务外包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针对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慧洪  
一、关于金融后台外包风险金融后台外包涉及到诸多风险,名称各异,较为复杂。主要有:战略风险、名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退出策略风险、对手风险、国家风险、合同风险、获得信息风险、集中与系统风险、法律风险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福明  
一、金融服务外包的涵义和特点(一)服务外包的意义。服务业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其实质即是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企业外部更优质的资源来完成这一部分业务,从而使企业集中所有资源专注于其核心业务,以达到提高效率,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庆喜  
金融服务外包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猛发展。金融企业通过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海外服务供应商,可以节约成本,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优化其市场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文章叙述了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并探讨了规避这些风险的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国新  李元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国际分工协作的强大需求推动着金融服务外包跃然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征。然而,实施金融服务外包交易的双方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文章主要从金融服务外包所面临的风险,风险识别,风险度量视角来分析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分别从源自服务商、客户及交易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四明  朱晓明  
随着全球新一轮服务产业转移,我国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但是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服务外包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最后,对风险的控制提出若干对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海峰  韩立岩  
一、中资银行贸易融资外包的背景近20年来,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充裕的运营资金,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贸易融资结算服务,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欢  胡衍强  沈柯  
金融服务外包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迅猛发展。金融机构通过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服务供应商,可以达到节约经营成本,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文章在探讨外包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服务外包中的各种风险,并对如何控制风险做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铁山  郭根龙  冯宗宪  
金融服务外包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及其风险形式、外包中的主要风险及问题、外包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对外包风险进行监管的程序、原则和具体措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秋虹  
根据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为公司集团内部的附属实体或公司集团的外部实体)来实施原由自身进行的业务活动。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证券公司为节约成本已经将一些活动(如打印及记录等事务)外包。在20世纪80年代,在成本节约及技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唐柳  赵昌文  王军  
在回顾国内外对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治理特性和治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金融服务外包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多重信息不对称,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其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和稳健经营,治理机制设计应兼顾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应更多地协调和关注利益相关者。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必然涉及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通过三者的有效链接,构建了外包风险管理框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途经。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曾康霖  余保福  
金融服务外包是金融领域的新兴业务,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我国金融业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金融服务外包有利于强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但也会带来外包失败、成本增加、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战略泄漏等风险。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要合理限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范围、规范监管机构的权限与监管程序、规范金融机构选择外包商的基本程序和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和外包商建立应急机制,并适度从严监管跨国金融服务外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德勇  张启阳  
金融业重组战略行为包横向重组行为、纵向重组行为、混合重组行为。每一种行为又各自包括对市场组织结影响相反的两种行为即一体化行为和拆分行为。每种重组行为都存在着各自的风险和收益,对这些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是微观金融主体决定自己的重组战略行为和金融管理当局进行金融业组织结构决策时必须予以考虑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亚林  李明贤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之一是农业保险各主体对风险的认知不足。农民参保意识薄弱,保险公司因害怕亏损不愿出售农业保险,虽然政府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认知。通过对政府出局时以及政府入局时农民与保险公司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促使农业保险各主体良性互动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