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5)
- 2023(11215)
- 2022(9233)
- 2021(8599)
- 2020(7087)
- 2019(15850)
- 2018(15247)
- 2017(29534)
- 2016(15443)
- 2015(16693)
- 2014(16003)
- 2013(15914)
- 2012(14560)
- 2011(13035)
- 2010(13286)
- 2009(12409)
- 2008(11280)
- 2007(10000)
- 2006(9028)
- 2005(7925)
- 学科
- 济(58397)
- 经济(58322)
- 业(56251)
- 农(47857)
- 管理(38326)
- 农业(32561)
- 企(29788)
- 企业(29788)
- 融(25635)
- 金融(25635)
- 银(23926)
- 银行(23894)
- 行(23171)
- 中国(22923)
- 方法(21094)
- 数学(19277)
- 数学方法(19131)
- 业经(18967)
- 制(17250)
- 财(16722)
- 地方(14363)
- 贸(13970)
- 贸易(13959)
- 易(13734)
- 中国金融(11097)
- 体(10980)
- 农业经济(10568)
- 收入(10463)
- 发(10273)
- 学(10026)
- 机构
- 学院(210991)
- 大学(205877)
- 济(90708)
- 经济(88961)
- 管理(81619)
- 理学(71147)
- 理学院(70483)
- 研究(70194)
- 管理学(69398)
- 管理学院(69057)
- 中国(61318)
- 农(60527)
- 农业(46654)
- 科学(43003)
- 京(40966)
- 业大(40748)
- 财(39102)
- 中心(36025)
- 所(35404)
- 研究所(32266)
- 财经(31218)
- 江(31165)
- 农业大学(29256)
- 经(28685)
- 经济学(27423)
- 州(25474)
- 经济学院(25105)
- 范(25018)
- 经济管理(24915)
- 北京(24711)
- 基金
- 项目(147802)
- 科学(115559)
- 基金(107701)
- 研究(107382)
- 家(95293)
- 国家(94343)
- 科学基金(80088)
- 社会(71053)
- 社会科(66994)
- 社会科学(66975)
- 省(59304)
- 基金项目(57759)
- 自然(50099)
- 自然科(48975)
- 自然科学(48960)
- 划(48266)
- 自然科学基金(48119)
- 教育(45779)
- 编号(44441)
- 资助(41469)
- 成果(34749)
- 农(34469)
- 发(33712)
- 重点(32677)
- 部(31861)
- 创(31855)
- 国家社会(30184)
- 业(29828)
- 创新(29741)
- 课题(28370)
- 期刊
- 济(100725)
- 经济(100725)
- 农(64459)
- 研究(55744)
- 中国(43478)
- 农业(42787)
- 学报(37931)
- 融(37048)
- 金融(37048)
- 科学(32904)
- 大学(29087)
- 学学(28038)
- 财(27406)
- 业经(23682)
- 管理(23595)
- 业(20113)
- 财经(14659)
- 农村(14651)
- 村(14651)
- 经济研究(14634)
- 问题(14626)
- 技术(14495)
- 教育(14302)
- 农业经济(13817)
- 版(12852)
- 经(12521)
- 世界(11648)
- 业大(11526)
- 图书(10964)
- 农业大学(10435)
共检索到315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董晓林 吴以蛮 熊健
贫困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和成因复杂性等特征,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于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非常重要。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实证分析农户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其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显示:第一,传统金融参与和数字金融参与均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且数字金融参与能够在传统金融减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减贫效应;第二,两种金融服务参与方式对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不同的农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数字金融参与和传统金融参与的减贫效果呈现一定的互补性;第三,机制检验表明,传统金融参与和数字金融参与均能促进农户创业和非农就业,从而缓解多维相对贫困。研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完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提供了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英荻 庞金波 衡丹丹
随着现行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将成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重点,因此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A-F方法、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农户使用数字金融占比为39.7%,说明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户数量仍相对较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以脆弱型和一般型相对贫困群体为主,发展能力已成为缓解相对贫困的关键维度,西部地区仍是我国相对贫困的集中区域。数字金融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对脆弱型多维相对贫困缓解效果更好,从不同维度来看,数字金融对缓解发展能力贫困和经济能力贫困影响程度更深;进一步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提高农户金融素养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现象。从异质性分析来看,数字金融能更好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概率。据此,提出继续推进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建设,加强数字金融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针对性指导,推进数字征信在农村地区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文会 周常春 凌欢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研究如何缓解我国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高斯核密度估计函数探讨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变趋势;从数字减贫的视角,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资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呈现动态收敛特征,不同林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在逐渐降低,其中北方林区多数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低于0.20。(2)数字资本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影响效应为0.0077,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3)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资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异质性影响。对于东北林区、农业大省和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农户而言,数字资本的减贫效果更明显,分别达到0.0132、0.0088%、0.0071。(4)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流动在数字资本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为0.0004。文章构建了“数字资本-劳动力流动-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进趋势,丰富了数字资本减贫的作用机理。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加强对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治理,促进东北林区、农业大省以及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农户的数字资本积累,以降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静茹 谢家智 涂先进
市场参与机会和能力的提升是缓解相对贫困的持久性内生动力,数字金融通过影响贫困群体心理从而缓解相对贫困的微观机制尚未得到有效验证。基于贫困心理和行为的理论,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的数据,采取反事实分析和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等多种方法验证数字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来检验市场参与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的使用缓解了农户的相对贫困,且数字金融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具有长期、稳定的作用;第二,数字金融对收入相对较高、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户家庭的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强;第三,数字金融促进了农户的市场参与行为,从而缓解了农户的相对贫困。因此,应通过促进农户市场参与发挥数字金融在缓解农户相对贫困中的有利作用,同时努力提升较低收入和较低教育水平农户的数字金融素养以弥合数字鸿沟。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相对贫困 市场参与 贫困心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燕芝 张子豪
文章基于我国多维贫困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对中间层次多维贫困的农户减贫效果更大。(2)社会网络对农户的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约束进而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即改善多维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或脱贫遵循"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非正规金融 多维贫困 中介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燕芝 张子豪
文章基于我国多维贫困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现实背景,通过构建农户多维贫困的评价体系,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的作用机制及其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可以显著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且对中间层次多维贫困的农户减贫效果更大。(2)社会网络对农户的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社会网络可以通过影响农户非正规金融借贷,缓解贫困农户的融资约束进而改善农户的多维贫困,即改善多维贫困实现精准扶贫或脱贫遵循"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实际上成为了农户借贷过程中的一种"隐性抵押",农户以此获得非正规金融的资金支持进而改善多维贫困实现脱贫。
关键词:
社会网络 非正规金融 多维贫困 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佳丽 王志章 王汉杰
本文以连片特困地区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F指数及BP神经网络法测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及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流动家庭的多维贫困状况要明显优于非劳动力流动家庭;(2)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减缓农户多维贫困,但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除了教育维度之外,对于其它非物质层面的贫困维度,作用尚不显著;(3)农村劳动力流动强度与农户多维贫困之间呈现"U形"关系;(4)农村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缓解一般多维贫困户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颜露 陈琛 王立群
基于甘肃、宁夏和湖南三地首轮退耕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A-F双界限方法测度退耕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在此基础上借助精确断点回归设计,实证检验退耕还林补贴到期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补贴到期农户各维度及其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均高于未到期农户;第二,补贴到期对相对收入、充分就业、生活水平、主观感知维度及多维相对贫困的局部平均处理效应均显著为正;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补贴到期对老年和低收入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正向影响效应相对更强。鉴于此,从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建立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及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宏 矫萌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因果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实证依据和有益启示。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BP神经网络赋权模型和双界限法测度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然后使用工具变量法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减轻了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且土地流出对5个子维度的相对贫困均存在稳健的减贫作用,而土地流入的减贫效应主要集中于家庭可行能力、发展机会、社会保险3个维度。(2)土地流转主要通过优化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多维度的减贫效应。(3)土地流转对西部地区和农业产值较低县域的农户,以及家庭劳动力年龄较低和土地价值较低的农户的减贫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土地流转有助于提升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培育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其福利效应可以缩小地区间和人群间差异。基于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丽 张佩 卢晓
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中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利用2016年对甘肃省1 749家农户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样本农户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样本农户存在收入层面的贫困,但交通、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反贫困内容由物质性为主向辅以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等转变,反贫困模式由"输血"转向"造血"式扶贫开发,是健全反贫困长效机制的关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鑫垚 叶家硕 卓震宇 李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7—2019年数据,建立了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微观家庭层面与宏观地区层面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状况。并使用离散选择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宏微观结合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收敛性、空间相关性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多维相对贫困消减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与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帮助减贫,还有助于在宏观地区层面上降低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减贫的过程中对公平性问题的处理也相对较好,避免了“精英俘获”现象所导致的减贫效率低下与资源错配;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收入、就业、消费结构、主观感知与信息获取状况的改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昀 马铃
基于对贫困多维性的认识,本文从收入、教育、健康、卫生设施等维度对我国农村2004—2015年间的发展进行了益贫性评价。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工作,在农村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项目,如增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水改厕工程等,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生活条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不仅规模减少,而且总体而言,贫困农户受益比其他农户更多。贫困农户不仅收入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贫困农户的健康、饮水安全的改善也显著高于其他农户。贫困农户的教育提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今后仍需要关注贫困群体的教育投资。农村厕所卫生的改善幅度整体上远远滞后于收入和健康等状况的改善,且贫困农户改善更少。为多维度保证贫困农户的受益,未来农村发展中除应继续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还应格外关注贫困农户的教育和卫生设施的改善。
关键词:
益贫 多维贫困 增长发生曲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童朝 颜廷武 何可 张俊飚
在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趋紧形势下,市场化反贫困被认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是否符合实践需要,基于广西和陕西两省(区)连片特困地区419份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拓展的AF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多维贫困问题在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存在,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不同维度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维度按MPI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参与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基础设施贫困。(2)市场参与维度各环节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环节、产中环节、产前环节。因此,要深入推进市场化减贫战略,通过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收入及教育常规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瑞 刘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相对贫困是迈向共同富裕征程的新的贫困形态。本文以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了“内在能力-外部赋权”农户多维相对贫困评价体系,并采用AF法对新疆地区农户进行了多维相对贫困指数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持续改善,从事多元经营和非农就业,拥有非农业户口、参与扶贫项目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多维贫困 相对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