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83)
2023(20988)
2022(17485)
2021(16024)
2020(13584)
2019(30609)
2018(30068)
2017(57674)
2016(30838)
2015(33681)
2014(33076)
2013(33118)
2012(30584)
2011(27409)
2010(27738)
2009(25830)
2008(24936)
2007(22001)
2006(19513)
2005(17921)
作者
(88881)
(73957)
(73433)
(69647)
(47054)
(35408)
(33452)
(28724)
(28389)
(26280)
(25374)
(24873)
(23496)
(23334)
(22940)
(22935)
(21792)
(21736)
(21365)
(21227)
(18265)
(18189)
(18036)
(16939)
(16595)
(16478)
(16447)
(16207)
(14868)
(14396)
学科
(137440)
经济(137305)
(104640)
管理(95905)
(90509)
企业(90509)
方法(58925)
数学(48969)
数学方法(48449)
中国(41193)
(38477)
业经(37774)
(37412)
地方(32789)
(29479)
金融(29478)
(28424)
(28343)
银行(28293)
农业(27330)
(27309)
(25645)
财务(25589)
财务管理(25540)
(24846)
贸易(24825)
企业财务(24317)
(24061)
技术(23249)
(22680)
机构
学院(434124)
大学(430932)
(183874)
经济(180169)
管理(172144)
理学(147742)
理学院(146180)
研究(145327)
管理学(143858)
管理学院(143039)
中国(116679)
(91226)
科学(87671)
(84849)
(75504)
(72301)
中心(68919)
财经(67289)
(66670)
研究所(65327)
业大(64704)
(61152)
农业(59189)
北京(56990)
经济学(56277)
(53355)
(53296)
(52796)
师范(52693)
经济学院(50893)
基金
项目(291920)
科学(231410)
基金(213827)
研究(209724)
(187365)
国家(185748)
科学基金(160821)
社会(136555)
社会科(129820)
社会科学(129789)
(114540)
基金项目(113022)
自然(104372)
自然科(102120)
自然科学(102096)
自然科学基金(100325)
(95871)
教育(94509)
资助(87398)
编号(83216)
(66095)
成果(65807)
重点(65675)
(63457)
(62911)
创新(58299)
国家社会(57346)
课题(56771)
科研(56057)
教育部(54620)
期刊
(203410)
经济(203410)
研究(125450)
中国(86730)
(68547)
管理(68029)
(67142)
学报(66719)
科学(62763)
(51447)
金融(51447)
大学(51255)
学学(48522)
农业(46044)
技术(38888)
教育(37507)
业经(35051)
财经(33813)
经济研究(32339)
(29257)
问题(27998)
(26622)
技术经济(22805)
图书(21661)
统计(21549)
(21144)
商业(20986)
现代(20649)
(20373)
科技(19863)
共检索到659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施卫东  高雅  
本文运用区位商指数测算与分析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度,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以产业结构作为因变量,以区位商计算出来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度作为核心解释,并引入外商直接投资(FDI)、人力资本存量(HR)、技术进步(TEC)和政府干预(GOV)四个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2004~2010年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金融服务业集聚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产业结构正沿着产业结构高级化路线发展,但这一推动作用的程度还不是很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引入的四个控制变量中,除政府干预外,其余这三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冉冉  沈春苗  
当下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时期,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三次产业的加权平均数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的测度指标,采用2005-2016年间长三角16个中心城市的面板数据,从配置效应、集聚效应和交互效应三种理论机制出发,分别考察分析了资本流动、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资本流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其中财政资本流动、境外资本流动、社会资本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银行资本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不明显;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尤为明显。另外,进一步分析表明资本流动和产业集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交互效应,但影响并不显著。由此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一方面在于有效促进资本流动,通过资本流动与转移改变要素资源配置结构;另一方面在于加强产业集群建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晓东  吴福象  邓若冰  
利用1998~2012年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与制造业的耦合程度,并实证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耦合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低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度较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呈正"U"形关系,部分中高等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已越过"拐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等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露  丁峰  
本文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的改进模型对1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间,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区域分异现象仍较为突出;金融集聚水平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市域间差异逐步扩大。1994~2013年间,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结构的协调发展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则依然呈现出以上海为龙头城市产业和金融协调同步发展较好,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金融集聚的态势。其中,北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祥民  柴晨星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采用面板双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是否具有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创新人才集聚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显著非线性影响,创新人才集聚在一定规模内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边际贡献递增,而超过一定规模时,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产生边际贡献递减;(2)创新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存在结构性突变,区域创新能力并非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定阈值,在该阈值范围内,人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畅  曾庆均  
测算我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省际差异与动态趋势。以产业结构优化(IND)为因变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LQ)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水平(RGDP)、技术进步(TEC)、城市化水平(URBAN)作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3年间,我国各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呈集聚发展态势,但省际间不均衡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管驰明  徐爱华  
打破传统二维的静态评价思路,从时间、空间和指标三个维度对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对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的金融集聚度作了综合评价,系统考察了金融服务业集聚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特点,由此指出长三角地区金融聚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卢万青  纪祥裕  
房地产价格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探讨城市房价、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的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有负向作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解释变量内生性进行处理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划分三大地区城市样本进行回归后发现,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卢万青  纪祥裕  
房地产价格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探讨城市房价、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3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的互联互动对产业结构优化有负向作用。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解释变量内生性进行处理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划分三大地区城市样本进行回归后发现,城市房价与金融发展均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效应,而二者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东杰  
文章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的促进作用,考察金融为企业服务的效果。基于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对企业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长三角的金融部门起到了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后,对长三角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帅  谭黎阳  杨航英  
本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背景,将房地产价格引入中心-外围模型(即C-P模型),提出区域房价差异将降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同时基于长三角2007-2018年27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相对房价的上升,将减少当地劳动力的流入而增加流出,从而抑制当地制造业集聚。另一方面,区域房价差异的扩大将提高制造业厂商的生产成本,缩减生产者的利润空间,促使制造企业向成本较低的经济边缘地带转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促进当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作为二者的"合力",其发展趋势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一致,与区域房价差异呈正相关。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集聚存在直接影响。最后,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露露  王子晨  
文章根据绿色创新的动因,将绿色创新分为技术推动型、市场拉动型和环境规制型。分别分析区域一体化对不同类型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创新均存在正向促进作用,据此作出区域一体化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假设。随后利用2009-2017年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区域一体化是否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显示,长三角26个城市的绿色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不明显,说明长三角城市间还需要加强沟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畅通要素流通渠道,通过最大化区域一体化效应,促进城市绿色新水平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