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9)
- 2023(4977)
- 2022(3944)
- 2021(3627)
- 2020(2936)
- 2019(6517)
- 2018(5865)
- 2017(11882)
- 2016(5979)
- 2015(6655)
- 2014(6325)
- 2013(6077)
- 2012(5674)
- 2011(5005)
- 2010(5405)
- 2009(5421)
- 2008(4406)
- 2007(3810)
- 2006(3584)
- 2005(3516)
- 学科
- 融(25540)
- 金融(25540)
- 银(21985)
- 银行(21979)
- 行(21450)
- 济(21439)
- 经济(21415)
- 业(18383)
- 管理(17409)
- 企(16436)
- 企业(16436)
- 中国(14526)
- 中国金融(10878)
- 制(10096)
- 财(9943)
- 方法(7977)
- 务(7035)
- 财务(7010)
- 财务管理(6996)
- 企业财务(6776)
- 体(6676)
- 数学(6654)
- 业经(6648)
- 数学方法(6600)
- 地方(6470)
- 贸(6157)
- 贸易(6149)
- 易(6084)
- 体制(5930)
- 农(5874)
- 机构
- 学院(77210)
- 大学(76958)
- 济(36036)
- 经济(35262)
- 中国(29248)
- 管理(28350)
- 研究(26287)
- 理学(23541)
- 理学院(23356)
- 管理学(23171)
- 管理学院(23033)
- 财(19601)
- 银(16295)
- 银行(15767)
- 融(15587)
- 京(15477)
- 金融(15291)
- 中心(15268)
- 财经(15178)
- 行(14806)
- 经(13812)
- 人民(12701)
- 经济学(12499)
- 科学(11949)
- 所(11815)
- 国人(11659)
- 中国人(11596)
- 财经大学(11595)
- 中国人民(11505)
- 经济学院(11426)
- 基金
- 项目(48088)
- 研究(38614)
- 科学(38051)
- 基金(35308)
- 家(29546)
- 国家(29279)
- 社会(25881)
- 科学基金(25374)
- 社会科(24793)
- 社会科学(24786)
- 省(17850)
- 基金项目(17837)
- 教育(16894)
- 编号(15790)
- 划(14926)
- 资助(14393)
- 自然(13864)
- 成果(13855)
- 自然科(13557)
- 自然科学(13556)
- 自然科学基金(13308)
- 国家社会(11334)
- 重点(11168)
- 性(11138)
- 部(10955)
- 发(10948)
- 融(10917)
- 课题(10813)
- 创(10747)
- 制(10633)
共检索到130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需要金融智库的国际参与,为国家宏观战略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出谋划策,构筑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的桥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我国智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为各类智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新机遇。以金融研究为重心的智库,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濂
新的形势为国开行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开行智库须进一步突出自身特点,完善研究体系,打造"拳头产品",树立"智库品牌"2015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得以明确。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始终把为各级政府、企业提供智库服务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智库服务已成为开发性金融发挥其独特作用的核心元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智库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各类智库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智库在国家战略决策体系中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关系日益密切,金融战略布局离不开智库的建言献策,金融智库建设已成为中国智库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翔峰
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界,中国从国际金融治理规则的被动接受者逐渐成为规则改革的主动参与者和执行者,逐渐进入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核心,并成为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贡献者。当前,国际金融治理改革呈现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权、提升全球金融治理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重要力量等新趋势。美元本位制带来国际金融体系储备货币的天然缺陷、美元互换体系不断扩大挑战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数字货币出现及数字化金融治理作为国际金融治理新的内容,是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面临的挑战。应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新周期发展,提升金融治理制度能力;探索研究法定数字货币跨国治理框架;提升国内金融治理能力,增强金融竞争力;完善区域金融治理,创新国际金融治理机制;重塑国际金融治理改革规则,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为国际金融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艾尚乐
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战略思考,认为中国应在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提升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为自身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全球金融架构的良性、有序构筑和金融系统的合理、通畅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全球金融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国际金融治理 中国 战略思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杰
商品期货与国际金融方杰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比现货市场更加复杂的现代市场。从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挂牌以来,找国期货市场开始了篷勃发展阶段,同时也发生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已着手从多方面加以整顿和规范。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个...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望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市经济 金融机构 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芸 林丽梅
金融服务业兼具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特点。间接服务容易移植,客户忠诚度低。直接服务质量取决于知识和创新,以及社会诚信和制度环境,不易移植且客户忠诚度高。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相互作用,国际金融中心长期竞争力更多地依赖于直接服务。国内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顺应上述变化。为提高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应重点提升直接服务质量,并将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挂钩,使间接服务固定下来。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直接服务 间接服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雅玲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取决于当前已经变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即国际金融新动向的表现由价格、金融、经济已经转为制度、资源和投资的变化。由于美国次级债问题的出现,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和前景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和调整阶段,其突出的特点乃至特色在于美国金融全面的引领与掌控。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激烈局面,我国金融领域不可避免地将面临风险乃至危机,为此我们不仅需要理性判断,更需要智慧应对,甚至战略规划。
关键词:
国际金融 金融风险 金融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近年来,金砖四国金融开放度提高,国际金融实力有所提升,有利于为国际市场提供低成本资金,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但受制于金融发展滞后,四国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劣势,其国际金融实力的上升与实体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不相称,难以在国际金融治理和国际经济不平衡的调整中发挥重大作用。未来四国应加快国内金融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密切四国之间以及四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贸易投资联系;加强政策协调,推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
关键词:
金砖四国 国际金融实力 金融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武桂馥
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基点,是为本国垄断组织开拓国际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以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和对外经济扩张中谋求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围绕这一基点,美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实行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以扩展国外市场;在投资方面鼓励本国的跨国公司向全球扩张;在金融方面维持了20余年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通。这一战略是以美国在此时期的占绝对优势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它对维护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经济霸权地位,促进美国保持战后20多年的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李向阳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秩序的中长期影响将是深远的。鉴于美国负债消费模式的终结与全球经济增速放慢,现行的国际贸易秩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新规则的制定会有更大的分歧。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受到冲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可能上升。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因此而有可能放慢。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负债消费 经济全球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闻闻
互联网金融、比特币、数字货币、区块链……新名词不断涌现,以猝不及防的态势冲击着我们的眼球。面对实时更新的"新科技",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去了解、接受、运用和再创新。区块链(Block chain)的前世今生2009年,以"中本聪"为化名的创造者发布一种数字货币——比特币(Bit coin)。初期,吸引了密码学爱好者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