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5)
2023(10704)
2022(8774)
2021(7956)
2020(6646)
2019(14891)
2018(14481)
2017(27611)
2016(15034)
2015(16834)
2014(16924)
2013(16204)
2012(14853)
2011(13346)
2010(13758)
2009(13426)
2008(12268)
2007(11463)
2006(10178)
2005(9587)
作者
(42375)
(35219)
(34995)
(33453)
(22208)
(16710)
(15965)
(13560)
(13386)
(12640)
(12044)
(11894)
(11326)
(11317)
(11191)
(10931)
(10506)
(10264)
(10071)
(10017)
(8856)
(8535)
(8507)
(8137)
(7973)
(7937)
(7789)
(7733)
(7206)
(6943)
学科
(54977)
经济(54871)
管理(48417)
(44576)
(38588)
企业(38588)
(28041)
金融(28034)
(25708)
银行(25688)
(24906)
中国(23216)
方法(21311)
(20919)
(20574)
数学(18438)
数学方法(18264)
(15088)
(14209)
业经(14004)
(13829)
财务(13787)
财务管理(13761)
企业财务(13190)
地方(11910)
中国金融(11311)
(11123)
体制(11087)
理论(10434)
(10209)
机构
学院(208400)
大学(208330)
(88482)
经济(86489)
管理(76928)
研究(70850)
理学(64846)
理学院(64163)
管理学(63128)
中国(63011)
管理学院(62742)
(48021)
(43597)
科学(39084)
财经(36875)
中心(35185)
(35127)
(33358)
(33239)
(32945)
研究所(31119)
经济学(28837)
业大(27924)
财经大学(27555)
北京(27441)
(26283)
经济学院(25925)
农业(25922)
(25863)
(24871)
基金
项目(134145)
科学(106179)
研究(99876)
基金(98442)
(85009)
国家(84311)
科学基金(72776)
社会(65109)
社会科(61879)
社会科学(61866)
(52260)
基金项目(51207)
教育(46223)
自然(45215)
自然科(44231)
自然科学(44220)
自然科学基金(43445)
(43412)
资助(40327)
编号(39984)
成果(33855)
(30618)
重点(30600)
(30349)
课题(28763)
(28626)
(28420)
国家社会(27577)
创新(26921)
(26758)
期刊
(99927)
经济(99927)
研究(66844)
中国(47976)
(39780)
(39718)
金融(39718)
学报(31378)
管理(30921)
(30710)
科学(28569)
大学(24608)
学学(23400)
教育(22429)
财经(19802)
农业(19156)
技术(17008)
(16955)
经济研究(15992)
业经(15453)
问题(12545)
理论(11300)
(10526)
实践(10004)
(10004)
国际(9941)
财会(9680)
(9620)
(9613)
会计(8967)
共检索到334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龙耀  马倩倩  刘荣茂  
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研究中国家庭金融可得性的群体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中国金融普惠的发展特征、制约因素和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家庭金融可得性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性,相比城市中的城镇、移民家庭,农村家庭的银行账户、信用卡获得水平较低,民间借款可得性较高,而移民家庭信贷可得性最低;与城镇家庭相比,移民家庭的正规金融获得水平较低,更多地参与民间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高交易成本和高风险引致的市场失灵可以为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差异提供解释,但是移民家庭和城镇家庭金融可得性的差异则主要源于户籍制度及其关联制度导致的移民流动性较高,以及原有农村社会资本瓦解而城市社会资本难以重构,导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小亮  
一、关于制度创新差异性 与多样性缘由的不同理论解说 关于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缘由,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说主要有: 1.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立足于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经济哲学基础,沿用新古典主义的边际成本——收益和供求市场均衡分析方法,从制度创新的动因源泉与条件以及变迁路径等角度,阐明了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之缘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卫平  顾海英  
从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储备的含义出发,认为,在市场经济下,作为一项经济政策,土地储备制度在于维持市场均衡、弥补市场失灵。但通过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背景的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建立土地储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目标的实现,我国的土地储备制度不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而是为了弥补计划缺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勇  杜世光  邓雄  
本文通过引用安徽省宣城市辖区内的一个贫困县的相关金融数据和其他专家调研所获得的数据,来剖析当前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特殊环境下,农村金融体系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以及对农村金融支农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江飞涛  曹建海  
在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的研究中,以"市场失灵"来解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形成的研究思路占据相对主流的位置.政策部门则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始终将对投资和市场准入的行政管制作为"重复建设"治理政策的核心。本文重新审视遵循这一思路的主要研究文献.发现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均存在根本性缺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体制扭曲下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微观经济的行为。通过成本外部化效应、投资补贴效应和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正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和行业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以行政性管制政策治理"重复建设"是不合适的。解决"重复建设"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发挥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彩英  
我国民间金融活动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然而,我国法律并未正视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长期将其置于政府不予认可的"灰色地带"。这种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民间金融的运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甚至影响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加以规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耿军会  李淑颖  
民间金融弥补了正规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民间金融制度创新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基本思路是通过存量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明确其法律地位,使其合法化、阳光化;创新组织制度使其规范化;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其健康发展;创新监管制度减少外部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春喜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县域金融结构和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银行“惜贷”和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已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在分析县域金融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县域金融的制度缺陷,针对现存的问题与矛盾,提出重构县域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淑彩  
1993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随着客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多年来逐渐暴露出一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业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应建立制度的稳定性和应变性相结合机制,加强金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断完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锦虹  胡礼文  洪长礼  
本文在社区的框架内研究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问题,文章从正式金融和非正式金融两个方面介绍了现行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指出现行制度存在先天就排斥农户和农户自身特点与农村正式金融体系不匹配两大缺陷。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凤娥  
利用2010~2016年沪深交易所全部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制度缺陷和管理者非理性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度缺陷和管理者非理性(包括过度自信和羊群行为)均加剧了期限错配,但两者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制度缺陷主要影响高融资约束企业的期限错配,管理者非理性主要影响低融资约束企业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直接融资市场的完善能有效缓解由制度缺陷所导致的期限错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显著抑制由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发的期限错配,而管理层权利的约束能有效遏制期限错配羊群行为。经过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保持不变。据此,建议秉承分类治理的思路,改善金融制度环境,适当降低直接融资门槛,抑制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解决期限错配问题。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美善   梁泰源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永琴  
在金融市场缺陷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外部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金融加速论认为金融市场缺陷会通过乘数效应放大和加速冲击在实体经济中的传导,金融减速论认为金融市场缺陷是冲击的减震器,约束型公司的融资条件呈现亲周期变化和法律对银行清算权的限制减缓了冲击造成的经济波动。金融减速器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严格限制,信心的维持是金融减速器生效的关键。总的来说,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制度的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可弥补金融市场缺陷,降低金融摩擦,减小冲击的乘子效应,增强市场抵御和化解冲击的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谷慎  李成  
本文通过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相对低下。造成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现阶段农村金融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无法满足帕累托条件。因此,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和有效供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