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54)
2023(19797)
2022(16848)
2021(15413)
2020(12926)
2019(29425)
2018(29087)
2017(54961)
2016(30087)
2015(33942)
2014(34088)
2013(33541)
2012(31877)
2011(29080)
2010(29866)
2009(28525)
2008(28375)
2007(26063)
2006(23432)
2005(22024)
作者
(89314)
(74546)
(74281)
(71111)
(47867)
(35900)
(33883)
(28750)
(28318)
(26967)
(25664)
(25228)
(24338)
(24151)
(23717)
(23187)
(21985)
(21945)
(21639)
(21561)
(19275)
(18443)
(18097)
(17233)
(16873)
(16816)
(16716)
(16701)
(15243)
(14835)
学科
(136660)
经济(136506)
管理(91190)
(87464)
(73344)
企业(73344)
方法(50172)
数学(42582)
中国(42237)
数学方法(42076)
(37321)
(35142)
地方(33163)
(32977)
(31488)
金融(31483)
(31160)
银行(31111)
业经(31078)
(29964)
(29035)
(23457)
贸易(23437)
农业(23242)
(22655)
(22476)
财务(22411)
财务管理(22347)
(22279)
技术(21993)
机构
大学(441769)
学院(440212)
(187422)
经济(183309)
管理(159051)
研究(158518)
理学(133640)
理学院(132016)
管理学(129687)
管理学院(128830)
中国(125666)
(95062)
科学(94434)
(93030)
(82551)
(74236)
研究所(73690)
中心(72128)
(71210)
财经(71149)
(64148)
业大(61204)
北京(61116)
(60163)
师范(59533)
经济学(58787)
农业(57553)
(56621)
(56299)
经济学院(52509)
基金
项目(272921)
科学(214024)
研究(201620)
基金(195849)
(170355)
国家(168836)
科学基金(143444)
社会(128523)
社会科(121835)
社会科学(121801)
(107801)
基金项目(101926)
教育(93215)
(89986)
自然(89771)
自然科(87676)
自然科学(87649)
自然科学基金(86119)
编号(80985)
资助(80915)
成果(69095)
重点(62524)
(62428)
(60625)
课题(58403)
(57733)
创新(54297)
国家社会(53308)
(52861)
(52154)
期刊
(224750)
经济(224750)
研究(144094)
中国(101882)
(75329)
学报(70167)
(69445)
管理(63480)
科学(63304)
(56874)
金融(56874)
教育(54413)
大学(53640)
学学(50141)
农业(45421)
技术(39324)
财经(37907)
经济研究(36031)
业经(34283)
(32774)
问题(28828)
(24406)
(23688)
技术经济(23189)
(21436)
国际(21253)
理论(20820)
世界(20764)
统计(20460)
图书(20422)
共检索到70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峻峰  李巍  
本文以金融抑制为研究主线,并作为经济新常态、金融新常态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合点,解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解除金融抑制的进程并寻找金融新常态的现实依据,论述金融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的协同关系。结论如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良好,金融抑制的解除取得显著成效;我国金融发展步入新常态,且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发展具有内在稳定性;金融新常态与经济新常态相伴而生,金融新常态既是经济新常态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表现。根据经济发展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经验,适应经济新常态、稳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为:在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时,突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从内外两个角度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和地方在解除金融抑制和深化金融改革时,应充分把控速度和质量,逐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张昉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制度先行,推动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优化调整融资结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实体经济特别是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更低成本的融资服务。优化调整金融机构体系的重点是推动银行体系制度创新,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优化调整金融市场体系离不开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优化调整金融产品体系需积极营造有序、创新的制度环境,引导金融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民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2016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从形势的判断、问题的诊断、工作的思路,到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原则,提出了逻辑严谨、系统完整、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一揽子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姚余栋  王赓宇  
发展养老金融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直接回应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涉及国家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其次,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有多种模式和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要贯彻创新理念,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合作;养老金融需要被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逄锦聚  
我觉得,要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应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们国家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认识,采取什么思路和措施。这是应该认真回答的问题。我后面讲三个事。第一个我说说分析矛盾的两个方法,如何把握。我们的矛盾是什么,有两个思路,两个方法,一个方法是大家熟悉的,就是供给和需求的方法。总需求大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沈黎怡  陆岷峰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缺陷是导致社会资金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根源。融资渠道单一、重担保,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重心难以下沉,信贷审批门槛高、流程复杂,设置风险溢价及中间费用过高,风险判别机制精准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使资金供应模式固化,与小微企业"短、小、频、快"的需求特性相背离,对小微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提升小微金融可得性,须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小微企业资金有效供给,实行基准风险定价、科学定价,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深化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体制,建立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体系,促进金融市场供需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波  
文章选取了我国31个省份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对我国金融体系效率、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消费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2)金融体系的效率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也较大程度地推动了经济发展。(3)如果再叠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消费需求的提升作用,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金融改革,那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欣欣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开了序幕,并不断深化推进。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权飞过  王晓芳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经济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研究了金融创新选择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影响。笔者利用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金融创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创新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及推动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作用;利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发现,只有进行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及降低项目监督成本的金融创新才能够有效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供给效率,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华红梅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金融供给与需求特点,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华红梅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下金融供给与需求特点,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益平  
现在经常提一个词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金融改革在新时代的最新要求。金融改革已经进行了40年,主要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当前的金融改革局面?中国金融改革40年,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市场化改革。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40年的改革,就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在金融领域存在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既然是市场化的改革,为什么我们还是看到非常普遍的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各种干预和监管?第二,为什么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夏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中央首次在顶层设计层面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指金融业深层次问题,突出了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金融工作的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资源供给体系中的主体,金融总资产比重达80%以上,但金融服务的供给长期存在一些结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娜  
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可知,金融业通过信贷支持、融资环境优化以及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来促进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但当前货币资金未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领域,低效资金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普及面窄等问题,制约了金融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建议从规范货币资金的流入领域、强化资金供给的高端有效性,以及完善中小经济体的普惠金融体系等层面进行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