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8)
- 2023(7590)
- 2022(5970)
- 2021(5508)
- 2020(4277)
- 2019(9362)
- 2018(8686)
- 2017(16857)
- 2016(8746)
- 2015(9364)
- 2014(8781)
- 2013(8242)
- 2012(7476)
- 2011(6518)
- 2010(6615)
- 2009(6405)
- 2008(5164)
- 2007(4665)
- 2006(4247)
- 2005(3838)
- 学科
- 济(30902)
- 经济(30787)
- 融(25150)
- 金融(25149)
- 管理(24134)
- 业(23778)
- 银(22001)
- 银行(21999)
- 行(21414)
- 企(19437)
- 企业(19437)
- 中国(17621)
- 财(11735)
- 制(11361)
- 方法(11312)
- 农(10983)
- 中国金融(10946)
- 数学(9959)
- 业经(9901)
- 数学方法(9866)
- 地方(8641)
- 务(8146)
- 财务(8096)
- 财务管理(8081)
- 企业财务(7770)
- 农业(7521)
- 体(7222)
- 体制(6157)
- 产业(5954)
- 贸(5610)
- 机构
- 学院(109572)
- 大学(107599)
- 济(46240)
- 经济(45257)
- 管理(40142)
- 研究(34789)
- 中国(34735)
- 理学(34127)
- 理学院(33828)
- 管理学(33291)
- 管理学院(33101)
- 财(24677)
- 京(21401)
- 财经(19586)
- 中心(19538)
- 经(17838)
- 科学(17739)
- 银(16794)
- 融(16431)
- 银行(16224)
- 金融(16090)
- 经济学(15912)
- 江(15607)
- 所(15486)
- 行(15255)
- 财经大学(14805)
- 经济学院(14566)
- 农(14157)
- 人民(14149)
- 研究所(13745)
- 基金
- 项目(74415)
- 研究(60042)
- 科学(59095)
- 基金(53659)
- 家(45302)
- 国家(44854)
- 社会(40139)
- 科学基金(38854)
- 社会科(38128)
- 社会科学(38118)
- 省(28963)
- 基金项目(27599)
- 教育(26457)
- 编号(25413)
- 划(23667)
- 成果(21455)
- 自然(21097)
- 资助(20611)
- 自然科(20598)
- 自然科学(20596)
- 自然科学基金(20200)
- 国家社会(17369)
- 发(17087)
- 课题(17064)
- 重点(16970)
- 制(16658)
- 项目编号(16598)
- 创(16455)
- 部(16389)
- 性(16094)
共检索到170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闫夏秋 邵菲
金融数据分类分级作为金融数据治理的逻辑起点和制度基础,存在差异管控设置精细化不足、各类标准无法衔接、尚未制定金融行业重要数据目录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在金融数据分类分级法律治理方面存在制度供给缺位,体现在立法位阶低、立法内容原则、软法规范居多、法律定位模糊等问题。基于此,应当从立法定位的双重性、管控手段的差异性、治理体系的动态性三个方面健全制度的理论逻辑,进而提出细化各类金融数据针对性治理措施、构建各类标准衔接互通机制、制定金融领域重要数据目录、丰富金融数据级别变更的具体场景以及完善金融数据分类分级责任制度等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文强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的城市和农村仍旧存在很大的经济差距,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所反映出的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和一些其它结构的组织形式,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的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背景下的现实障碍和路径选择,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
中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现实障碍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闵文峰 魏继禄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我国现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模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宅基地的集体组织所有的公有制性质,使宅基地使用权以福利分配形式无偿提供给村民,不允许进入市场流转。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广华 徐超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养老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亟需通过多种途径弥补农村养老资金不足的问题。住房反向抵押作为一种以房融资的自助养老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我国农村养老资金缺口、拓宽农村老年人养老金收入渠道。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宅基地制度与农村住房抵押规则下,以农村住房进行反向抵押仍存在法律上的障碍:一是宅基地使用权财产属性的缺失使得抵质押权难以实现;二是宅基地使用权的期限不明确,难以对其市场价值进行评估;三是住房反向抵押规则与现有农村住房抵押规则相冲突,受让人范围限制较大。基于我国宅基地制度与农村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农村住房反向抵押具有法理上的可行性和政策上的可行性,且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广农村住房反向抵押、缓解农村地区养老压力,一是要结合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期限制度,二是要引入"居住权"并调整住房反向抵押规则,三是要扩大农村住房抵押物处置受让人范围,四是要建立健全宅基地价值评估制度。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勇 刘佳佳
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是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尚处于初始阶段,数字技术与传统图书馆的碰撞产生“适应性矛盾”,主要表现在数字治理理念在图书馆服务上的悬浮、数据资源整合与平台共享的“壁垒”、图书馆智慧服务数字素养的欠缺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认为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从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服务理念、构建动态性的服务场景平台、提升服务主客体的数字素养等维度入手,探寻数字技术赋能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的价值坐标和未来之路,建构新的数字生态,实现图书馆“善治”的目标。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图书馆 智慧化服务 赋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强 秦琳贵 代金辉
金融科技是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以颠覆式的速度和方式对传统金融进行了解构和重塑,改变了社会经济增长方式。金融科技通过加速信用资本化进程、提高金融风控能力、降低金融成本等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面临数据隐私、数据确权、技术垄断、数据垄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可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等措施促进我国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绍基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粮食实现稳产增产的根本保证。总体上看,我国水利建设面临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严峻局面。近两年西南五省、北方八省的严重干旱情况表明,在大江大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各类水库、沟渠、塘堰、机井等农村水利建设和管护问题日益突出,吸引各类资金加大投入正成为水利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水利改革 金融对接 破解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菁蔚 任大鹏
一、农村非正规金融面临的现实困境2004年五六月间,福安市民间标会发生崩盘。短短几天,约25亿元的民间资本便从这个年财政收入不过2亿的县级市里蒸发,很多“会头”和中标的“会脚”趁乱卷走巨款,让成千上万的会员损失惨重,当地经济遭受致命打击,直接影响到近65万人的生活。福安的标会崩盘后,地方政府着手清理相关债务。但是普通民众最为担心的问题是:在会首的资产被用于偿债时,参与清理标会的政府官员是否会优先偿还他们亲友的债务,而其他人则血本无归?颇有争议的“孙大午案”以判处孙大午非法吸收存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煜宇 刘乃梁
内在加剧的盈利性与支农性矛盾冲突和外在缺位的政策激励已经成为以村镇银行与小贷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掣肘。既有金融结构抑制与金融创新的激励不足又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发展动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承载了金融公平、金融普惠、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等多元发展理念,缺乏有效的制度协调使得深层次的理念冲突浮出水面,进而造成金融机构的发展欠缺可持续性。以"权利-义务-责任"为框架的法律制度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改进向标。由内而外,完善企业法人、区域竞争、金融监管和安全保障等制度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尤宏兵 徐孟云 王恬恬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中国—东盟货币合作不断深入,互设金融分支机构逐渐增加,区域金融稳定机制逐步完善,金融交流平台不断增多。实践证明,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推进在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提升基础建设效率、推动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及加快人民币区域化等方面意义重大,但双边金融合作的推进仍然面临着诸如双边政治互信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东盟部分成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心存疑虑、双边金融合作的战略设计高度及制度创新不够及双边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障碍,如果双方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提升相互信任、实行"求同存异"的金融监管政策、加快双边金融合作创新,同时加强与国际、地区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双边金融合作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东盟 金融合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芒环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由于目前农村经济活动主体的分散、农村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金融主体成分和服务方式的重大变化以及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势头都充分展现出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紧迫性。积极促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积极消除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障碍,采取多元化路径最终实现健康和谐地运行与发展。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发展障碍 实现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介绍绿色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存在的机制障碍,提出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金融 绿色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玲玲 刘彬斌 陈学研
一、农村电商与农村金融整合的障碍分析。1.农村电商品牌效应不显著、担保物不足。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包装、物流、平台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不够完善,致使农产品品质难以保证,很多不达标准的劣质产品容易流入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较为滞后,影响了农村电商有序、规范开展。此外,农村电商特色产品的生产缺乏大型农产品集散地和深加工,难以进行规模化、品牌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介绍绿色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存在的机制障碍,提出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金融 绿色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