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7)
2023(7620)
2022(6339)
2021(5894)
2020(4809)
2019(10938)
2018(10362)
2017(21037)
2016(10877)
2015(12000)
2014(11833)
2013(11569)
2012(10769)
2011(9667)
2010(10335)
2009(9955)
2008(9359)
2007(8573)
2006(8016)
2005(7470)
作者
(29018)
(23924)
(23750)
(22901)
(15486)
(11376)
(10894)
(9343)
(9114)
(8872)
(8172)
(7929)
(7858)
(7725)
(7562)
(7552)
(7081)
(6993)
(6896)
(6668)
(6062)
(5843)
(5613)
(5541)
(5511)
(5445)
(5256)
(5220)
(4681)
(4662)
学科
(44046)
经济(44009)
(37819)
管理(35503)
(32370)
企业(32370)
(26362)
金融(26362)
(24422)
银行(24422)
(23679)
中国(20038)
(16086)
方法(15988)
数学(14025)
(14004)
数学方法(13838)
(13487)
地方(11757)
中国金融(11278)
业经(11109)
(11108)
财务(11079)
财务管理(11061)
(10819)
企业财务(10634)
农业(9247)
(8951)
贸易(8940)
(8787)
机构
学院(151766)
大学(148278)
(70423)
经济(68890)
管理(60137)
理学(50339)
研究(50304)
理学院(49906)
管理学(49341)
管理学院(49021)
中国(47591)
(37337)
(29919)
财经(28547)
中心(25851)
(25830)
科学(24832)
(23775)
(23772)
(22666)
经济学(22142)
银行(21932)
(21896)
金融(21466)
财经大学(21219)
研究所(20852)
(20667)
经济学院(19992)
(19689)
(19515)
基金
项目(91648)
科学(73470)
研究(72329)
基金(67175)
(56062)
国家(55529)
科学基金(48911)
社会(47170)
社会科(45048)
社会科学(45038)
(35322)
基金项目(33916)
教育(32681)
编号(29914)
自然(29362)
(29109)
资助(28677)
自然科(28639)
自然科学(28636)
自然科学基金(28185)
成果(25496)
课题(21053)
(21021)
(20796)
重点(20375)
(20148)
(19786)
国家社会(19369)
教育部(18857)
(18719)
期刊
(79677)
经济(79677)
研究(51452)
(37139)
金融(37139)
中国(30756)
(29248)
管理(23938)
(18522)
科学(16561)
学报(15123)
财经(14546)
教育(14541)
经济研究(13064)
大学(12921)
技术(12688)
业经(12675)
(12406)
学学(12231)
农业(11254)
问题(9910)
(9300)
国际(9002)
理论(8841)
实践(7900)
(7900)
现代(7758)
技术经济(7586)
世界(7166)
(6978)
共检索到247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卓  邢宏洋  
本文采用随机分析方法,以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金融救助计划尤其是美国TARP为研究背景,从构建金融救助分析框架的角度出发,将政府干预救市的最优时机、策略以及相应资产的处置价格等问题概括为涉及"最优停止"和"随机奇异控制"的复合优化问题。本文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拟合与刻画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行为。研究显示政府的最优策略依赖于复合随机优化问题解的性质,"角点解"意味着金融危机中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越早越好。因道德风险、政治力量的博弈以及政府决策的滞后性,政府的救助计划往往不得不在经济优化原则和政治可行性约束中寻求平衡。救助计划退出时资产售让的折/溢价选择与最优的救助策略密切相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匡松  王雄刚  徐照彪  
本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待处置的资产进行简单分类 ,依据资产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处置策略 ,并对不同处置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侯亚景  
2008年中国"四万亿救市计划"推出后,一方面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积聚了大量不良资产。为保障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该文首先对不良资产产生的经济、金融环境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四个方面对比了本轮不良资产(第二轮不良资产)与上世纪90年代不良资产(第一轮不良资产)之间的差异性;再次,总结归纳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不良资产的处置经验;最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讨了中国金融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可以采取"AMC收购处置""债转股""互联网+不良资产"及"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旨在加快处置当前中国金融业的不良资产,维护金融稳定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侯亚景  
2008年中国"四万亿救市计划"推出后,一方面稳定了国内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积聚了大量不良资产。为保障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该文首先对不良资产产生的经济、金融环境进行了分析;其次,从四个方面对比了本轮不良资产(第二轮不良资产)与上世纪90年代不良资产(第一轮不良资产)之间的差异性;再次,总结归纳了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不良资产的处置经验;最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探讨了中国金融业的不良资产处置可以采取"AMC收购处置""债转股""互联网+不良资产"及"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顺明  唐唯  
中国文化中的数字迷信是否会影响投资者的选股行为而使得代码吉利的股票价格偏高?本文将这种可能出现的价格异象称为代码折溢价效应。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上不同代码尾号的上市首日表现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中国证券市场曾经出现过显著的代码效应,但在近几年不复显著的结论,并且剖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代码效应的消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数字迷信的逐步破除和投资者素质的不断增强,亦可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增强这一结论的佐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岭  
本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就其自行处置还是委托处置的策略选择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可能的均衡结果和条件,并就相关结论有针对性地给出了选择市场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礼耀  
资产公司应提升跨周期经营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客观认识不良资产的周期性波动,并积极加以应对1999年,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成立,其目的是支持并促进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整体上对于经济金融周期的影响没有深入思考。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呈现下行态势,不良资产加速释放,处于市场化运营阶段的资产公司要积极应对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性问题,重视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策略。客观认识和积极适应不良资产周期性不良资产在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受金融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晨曦  吕萍  
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学术领域的足够重视。本文采用2006—2015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结果表明,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在选择是否采取国际化战略以及选择激进还是渐进的国际化战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非竞争性资源和竞争性资源的溢价效应均有助于成员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且有助于其实施激进的国际化战略。竞争性资源的弱折价效应有助于成员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并且有助于限制成员企业的过度投资,促进其实施渐进的国际化战略。竞争性资源的强折价效应不利于成员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但是当成员企业被迫听从集团指令实施国际化战略时,该强折价效应有助于其实施激进的国际化战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晨曦  吕萍  
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学术领域的足够重视。本文采用2006—2015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国上市公司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结果表明,独立企业和集团成员企业在选择是否采取国际化战略以及选择激进还是渐进的国际化战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非竞争性资源和竞争性资源的溢价效应均有助于成员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且有助于其实施激进的国际化战略。竞争性资源的弱折价效应有助于成员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并且有助于限制成员企业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戴晓娟  
本文从后见之明心理角度对价值溢价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相应设计了基于上年财务报告所反映会计业绩的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价值选股模型。对两个新构建价值组合投资业绩的检验表明,在1999年~2009年的投资区间里,反应不足模型(近期会计业绩表现良好的价值股组合)获得了显著的超额报酬,反应过度模型则只在2005年以后才连续战胜市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娅雄  
随着中产阶级消费者数量持续增长,品牌消费需求日益强烈。本文将品牌认知分为质量价值、情感认知价值与社会价值三个维度,从营销策略出发,实证研究营销策略、品牌认知对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营销策略对质量价值、情感价值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对社会价值产生消极影响。在质量价值与情感价值中介作用下,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在社会价值中介作用下,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基于此,为增强消费者品牌认知质量与情感价值、提升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连磊  赵昕  丁黎黎  
本文构建了包含金融摩擦和价格黏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于产出和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不同的企业融资溢价、杠杆率、高低风险企业比例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并对比了基准泰勒规则和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下的福利损失情况。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一是随着企业外部融资溢价的增加,单位货币政策冲击引起的波动增大;二是企业杠杆率的降低有助于降低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三是技术冲击短期内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四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杠杆率的升高,而盯住企业杠杆率的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规则,社会福利损失下降得比较明显,企业杠杆率应成为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作用的一个"关注"变量。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戚桂林  王奉文  刘西顺  
中国中小金融机构因为发展过程特殊 ,决定了处置不良资产的现实和迫切性。本文分析了不能沿用资产管理公司模式的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 ,分析了可行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小凤  庞小鹏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持续深化的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不良资产供给仍将丰富和充沛,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同时,随着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对市场份额的挤占,未来不良资产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分析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供需双方特点和竞争激增态势,探讨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模式,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