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8)
2023(15402)
2022(12686)
2021(11536)
2020(9532)
2019(21401)
2018(20630)
2017(39596)
2016(20803)
2015(23049)
2014(22884)
2013(22736)
2012(21239)
2011(19098)
2010(20085)
2009(19106)
2008(18677)
2007(17177)
2006(15650)
2005(14656)
作者
(59325)
(48991)
(48780)
(46508)
(31640)
(23303)
(22232)
(18919)
(18831)
(17799)
(16793)
(16445)
(15989)
(15642)
(15493)
(15174)
(14448)
(14240)
(14131)
(14128)
(12202)
(12201)
(11936)
(11394)
(11099)
(11061)
(10989)
(10962)
(9824)
(9739)
学科
(95328)
经济(95214)
(90284)
(80413)
企业(80413)
管理(76757)
业经(33110)
方法(32704)
中国(32514)
(32434)
(31935)
(27815)
金融(27815)
(26460)
银行(26452)
(25753)
(25175)
地方(24926)
数学(24091)
数学方法(23847)
农业(23497)
(22366)
财务(22325)
财务管理(22298)
企业财务(21203)
(20066)
技术(19223)
理论(17905)
(17325)
贸易(17305)
机构
学院(303021)
大学(294651)
(133421)
经济(130541)
管理(121039)
理学(101330)
研究(100748)
理学院(100317)
管理学(99144)
管理学院(98532)
中国(86276)
(67106)
(62127)
科学(54599)
财经(50830)
(49638)
(49499)
中心(48223)
(46167)
(45957)
研究所(43678)
经济学(40261)
北京(40025)
(39753)
业大(37636)
(37340)
财经大学(37169)
师范(36928)
(36201)
经济学院(36150)
基金
项目(186015)
科学(148695)
研究(144542)
基金(134295)
(113486)
国家(112308)
科学基金(99013)
社会(93656)
社会科(88942)
社会科学(88925)
(74372)
基金项目(69684)
教育(65305)
自然(60279)
(60000)
编号(59298)
自然科(58775)
自然科学(58758)
自然科学基金(57790)
资助(54698)
成果(48997)
(45098)
课题(41762)
(41699)
重点(41427)
(41028)
(38731)
国家社会(38563)
创新(38084)
(37928)
期刊
(163664)
经济(163664)
研究(96722)
中国(69412)
(55459)
管理(53562)
(46274)
金融(46274)
(45123)
科学(36541)
学报(34651)
教育(32888)
技术(30516)
农业(30023)
业经(28802)
大学(28341)
学学(26853)
财经(26269)
经济研究(24924)
(22742)
问题(20415)
(17404)
(16983)
技术经济(16913)
现代(15734)
世界(15643)
国际(15406)
商业(14898)
财会(14485)
经济管理(14414)
共检索到492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怀立  王文明  鄢姿俏  侯亮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准自然实验,选择疫情前后我国债券市场数据,研究金融政策竞争中性原则实现情况及其途径。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在疫情期间明显降低,金融政策的竞争中性得到进一步体现;那些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商业信用支持的民营企业,其融资成本降低幅度更大。同时,疫情期间一些应急性融资工具也向民营企业倾斜,更有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检验发现,供应链上下游受影响程度越严重、为上下游提供的商业信用期限越长,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幅度越大;疫情期间的金融政策并没有导致民营企业出现"脱实向虚"现象,反而降低了其金融化水平、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对民营企业不愿贷、不敢贷的现象并不等于金融政策存在非竞争中性,而是源于金融机构在执行层面的顾虑,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推出的金融政策有效缓解了信贷市场执行层面的这一顾虑。本文研究结论从金融政策竞争中性出发,为给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资生  陈世丽  杨希特  
基于2020年1月16日至2021年3月31日45家金融机构的日度数据,利用DCC-GARCH计算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采用TVP-SV-VAR模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研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存在时变特征,并且变量间相互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直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也可通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间接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不同时间冲击背景下,变量间相互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乔昕  张天丽  张宇  
利用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沪深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创新偏移的影响,以及信贷融资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企业创新偏移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与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企业创新偏移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信贷融资支持负向调节新冠肺炎疫情与企业创新偏移之间的正向关系,即信贷融资支持力度越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创新向上偏移的促进作用越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乔昕  张天丽  张宇  
利用2019年一季度至2020年一季度沪深上市公司经验数据,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创新偏移的影响,以及信贷融资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企业创新偏移产生了显著地正向影响;与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企业创新偏移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信贷融资支持负向调节了新冠肺炎疫情与企业创新偏移之间的正向关系,即信贷融资支持力度越大,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创新向上偏移的促进作用越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纪星   陈蕊   佘凡  
本文基于Wilcoxon秩和检验和小波分析,对新冠疫情期间金融压力的纵向时间演化特征、横向子市场分布及频域关联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新冠疫情给我国金融市场压力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短期的、非连续性的,金融压力的波动性在2020年初以及2021年初的短周期内最为明显。不同子市场的金融压力呈现一定的异质性:时域上,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金融压力关联性均显著增强;频域上,股票市场压力在短期(0~4天)内对其他市场具有显著引领作用,而在中长期则以货币市场引领为主,货币政策及流动性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较为持久。在全面放开政策实施后,四个子市场压力和总压力指数的波动呈现明显的减弱趋势,对我国应对金融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敬勇  孔令鹏  王璇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正常运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和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受到疫情的冲击最为严重。在交通管制、人口流动受限、复工复产推迟等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正常运行受到不可抗的干预,面临严峻考验,现金管理活动更是首当其冲。文章试图从系统论视角,在分析企业现金管理活动构成和梳理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企业现金管理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子晖  王姝黛  
本文采用最新发展的弹性网络收缩技术,构建高维收益溢出与波动溢出网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全面考察了50个国家(地区)股票市场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关系,并对其背后的驱动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表现出显著的地理溢出效应。贸易依存度与资本开放度较高的经济体间,金融风险传染效应更为明显。同时,单一市场对国际市场的风险冲击与其疫情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而海外疫情风险的持续上升将加剧本土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尽管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呈稳定发展态势和较强韧性,但需对此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乃至反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仍将面临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突发公共危机治理的新视角,为有效应对疫情冲击、防范输入性风险传染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健全国际金融风险监控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彦芳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中,医疗卫生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所涉及到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在预算编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处理效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对医疗机构现有的预算管理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在更大程度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对资金方面的合理利用,同时促进资金管理能力以及预算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文章主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夏暎  
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论述我国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姜玉宏  林勇  王丰  
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提出了建立军地协同的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考虑国外干预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影响、充分释放大型物流企业的应急保障能力、统筹国家应急物资和军队战备物资储备、重视新技术新装备在应急物流中的应用、加强应急物资保障预案编制及演练、扩大应急物资供应链网络、构建快速应急物流网络体系以及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等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婧  胡峰  
[目的/意义]应急情报协同治理是一个实现应急情报从混乱到整齐,从无序到有序,总体向好发展为目标的动态、多维过程。[方法/过程]构建基于共生理论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情报协同治理框架,以共生能量的生成隐喻协同能量的生成,对共生要素与协同治理要素进行相互印证,将共生要素的困境与疫情防控过程中应急情报协同治理的困境进行类比性植入和全景扫描,并基于质参量兼容原理、能量生成原理、系统进化原理、界面选择原理提出打破应急情报交互壁垒的纾困路径。[结果/结论]针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情报协同治理的困境,提出基于共生要素的纾困路径:强化共生单元韧性,构建耦合联动的情报共同体;增拓共生环境容量,优化功能互补的协同治理工具箱;激发共生模式活力,打造双重共轭的情报保障链;优化共生界面选择,形塑多元平台和机制驱动的功能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静  安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公民个体暂时性让渡部分个人信息及相关权力以支持国家防控措施。但个人信息也因此面临着侵害风险,特殊情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信息主体-事件情境-管理活动”三个维度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将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划分为3种类型:前瞻型、响应型与补充型;在实践层面,本研究采集了新冠疫情期间的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条款分为4类:紧急低敏采用型、紧急高敏采用型、缓和高敏退出型、持续低敏采用型。综合理论分类与实证聚类结果,本研究发现疫情期间个人信息保护政策条款多以响应型政策为主,仅持续低敏采用型属于补充型政策范围,缺乏前瞻型政策。对比理论分类与实践聚类的差异,本研究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与政策实践之间的鸿沟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伟静  周密  
新冠肺炎疫情为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体制机制、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契机。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政策主体联动特征,基于TF-IDF算法和LDA主题模型分析中央和地方政策目标,根据Skip-gram算法和Word2vec模型计算政策工具的语义相似度。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刚性过强会引发决策时机滞后、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应对机制弹性空间有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行为逻辑来看,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内生其“避责”动机,进而产生“程序履行”和“层层加码”两种风险规避方式,导致上述系列问题。文章认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亟须提高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关键在于:从风险应对转向风险预防,建立防控为先的多元责任体系;从下限管理转向上限管理,形成有据可依的快速决策支持机制;从常规风险转向非常规风险,构建常态化的应急联动机制;从稳定情景转向极端情景,推动专项预案和打包型政策创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续补   刘彤   秦春秀   时莹  
[目的/意义]构建基于国家政策、研究文献、公众访谈资料在内的多源数据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体系,旨在更全面地评估信息公开质量,明确当前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的放矢,提升信息公开质量。[方法/过程]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选取国家政策、研究文献、访谈资料共计32份数据作为原始资料,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验证编码结果可信度。[结果/结论]构建多源数据融合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体系,分为基础保障、执行过程、社会效应以及核心内容4个维度,包括资源建设、流程管理、服务提供、传播载体、公众体验、政民互动和信息内容7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含义和类属,为有效开展更全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评估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诗依  文庭孝  朱红灿  
[目的/意义]识别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关键要素,以提高突发公共生事件信息公开质量。[方法/过程]文章基于供需适配性理论,分析和构建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相适性4个维度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融合要素体系,使用DEMATEL方法识别出关键要素。[结果/结论]共发现13个关键因素,其中政府具有信息公开融合意识等要素为特有要素,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升信息公开融合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