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2)
2023(9282)
2022(7502)
2021(6727)
2020(5419)
2019(11893)
2018(11253)
2017(21458)
2016(10684)
2015(11910)
2014(11565)
2013(11283)
2012(10674)
2011(9994)
2010(10548)
2009(10490)
2008(9330)
2007(8611)
2006(8009)
2005(7495)
作者
(30225)
(25179)
(24960)
(23806)
(16088)
(11811)
(11214)
(9654)
(9509)
(8842)
(8769)
(8283)
(8099)
(8045)
(7933)
(7774)
(7255)
(7252)
(7243)
(6592)
(6503)
(5929)
(5785)
(5779)
(5751)
(5686)
(5407)
(5249)
(5052)
(4857)
学科
(68437)
经济(68388)
管理(35713)
(33778)
(30505)
企业(30505)
(25757)
金融(25757)
(22772)
银行(22761)
(22196)
中国(21861)
方法(20040)
地方(19632)
数学(16579)
数学方法(16474)
业经(14578)
(13769)
(13607)
(13269)
地方经济(12609)
技术(12404)
中国金融(11109)
(11000)
理论(10887)
(9642)
技术管理(9282)
产业(8767)
(8460)
财务(8444)
机构
大学(162124)
学院(161846)
(82334)
经济(80851)
管理(60057)
研究(56964)
理学(50520)
理学院(50004)
中国(49682)
管理学(49420)
管理学院(49093)
(37801)
(32422)
财经(29751)
科学(29219)
经济学(28432)
(27168)
中心(26883)
(26848)
经济学院(25286)
(24369)
研究所(24199)
财经大学(22111)
北京(20674)
(20277)
(20227)
(20157)
师范(20089)
(19954)
金融(19920)
基金
项目(98064)
科学(78850)
研究(76198)
基金(72080)
(60526)
国家(60000)
社会(53180)
科学基金(52636)
社会科(50655)
社会科学(50643)
(38570)
基金项目(36849)
教育(33778)
(30457)
自然(29293)
编号(29220)
自然科(28642)
自然科学(28636)
资助(28597)
自然科学基金(28156)
成果(24553)
(23627)
(23200)
国家社会(23040)
重点(22325)
创新(22311)
(21664)
课题(20830)
发展(20041)
(19886)
期刊
(98425)
经济(98425)
研究(57837)
中国(32679)
(31722)
金融(31722)
(29415)
管理(25898)
学报(18975)
科学(18970)
经济研究(17423)
(16958)
财经(16767)
教育(15526)
大学(15376)
(14698)
学学(14500)
技术(14400)
业经(12873)
问题(11877)
技术经济(10462)
农业(10268)
(8969)
世界(8489)
国际(8348)
统计(8182)
(8004)
商业(7954)
理论(7941)
经济问题(7638)
共检索到264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伊然  
对危机传导链条的逆推式探究表明,在泡沫破裂、泡沫形成这两个关键阶段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政治经济根源,即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美国政治的右转,新自由主义开始盛行,从而导致平等与效率之间的权衡朝着不利于前者的方向大大倾斜。在住房政策、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泡沫逐渐成形。然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供给只是暂时为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了支付手段,却无法解决实际收入与真实购买能力不足的根本问题。正是由于缺乏实际收入的支撑,泡沫最终破裂,引发了本次金融危机。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决之道在于,平衡收入分配、提高社会保障力度、使经济增长的果实能够惠及广大中低收入阶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江春  许立成  
本文运用125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首次系统地检验了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我们研究发现,金融利益集团的力量对金融发展有着显著稳定的负面作用,即使我们控制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地理禀赋等因素,结果仍然是显著而稳定的。同时,我们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检讨中国既有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本文的结论是:加大开放的力度,削弱金融利益集团的影响,构建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将有利于中国金融的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孟捷  李亚伟  唐毅南  
在新自由主义时代,金融资本的崛起和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引人瞩目的现象。近年来,一些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针对金融资本和金融化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金融资本与利润率平均化的关系,如何在纳入金融变量的前提下重新定义利润率等重要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积累动态的核心指标,然而传统的利润率定义和计算方法是以产业资本为基础的,不能全面反映金融化条件下的资本积累。本文考察了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对此问题开展的最新研究,并对这些研究的得失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史晨昱  刘霞  
各国的公司、信贷和证券市场制度差别很大。而且 ,即使同样的制度在各国的履行程度也不尽相同。经济学家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国际差别存在和继续存在的原因。站在金融政治经济学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 ,则能得出一系列十分具有解释力的经验性规律。金融政治经济学模型中 ,监管及其履行被看作是社会和经济团体之间权力调和的结果。本文分析了金融政治经济学在公司财务、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三大领域中的应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希果  许岩  
本文从利益集团理论的视角对中国金融抑制问题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解释,认为中国金融抑制的制度安排内生于给予改革当中利益受损集团金融补贴的需要,为了维护转轨时期的社会稳定,降低改革成本,在财政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加强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以利差租金和货币发行收益为主要路径向国有企业、政府财政提供金融补贴。但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的下降,由金融抑制引发的社会风险的累积、金融效率损失等问题使得中国如果继续维持金融抑制政策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效率损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崇台  
邹薇博士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是国家重点图书“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也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中十分难得的一部专著。全书40余万言,不仅引用了下迄20世纪90年代末的本领域重要国际国内文献,而且重新研究了自斯密以来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中仍然具有现代意义的因素;并且对于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现状和未来走向提出了极有说服力的创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刘少阳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和实践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作用的内在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需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准确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构建新发展格局,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体现为既重视财富生产,又重视交换和消费的正向反馈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丰富和发展了市场经济理论,扩展了政治经济学的涵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世界意义,其服务于国家战略,也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新活力和动力,为发展中国家崛起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晶  
樊纲认为改革不是简单的政府决策,而是一个社会内生的、整个社会共同选择的过程。经济体制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经济社会中各利益集团的利益相互冲突、其相互关系不断发展、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是由于改革旧体制阻力较大,即无法进行存量改革时,先通过增量改革来发展新体制。随着增量改革的积累,逐步改革整个经济的体制结构,为"存量"的最终改革创造条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鲲鹏  
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监管"风暴"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银行的意义远高于银行本身,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金融助推器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银行的意义都远远高于银行本身。银行的经营目标,亦非如一般公司企业那样,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纠葛的社会目标和商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鲲鹏  
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金融监管"风暴"商业银行的新政治经济学:银行的意义远高于银行本身,其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金融助推器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体制下,银行的意义都远远高于银行本身。银行的经营目标,亦非如一般公司企业那样,仅仅是单纯地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是在一系列复杂纠葛的社会目标和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传林  窦维国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在于消除行政权力对商业银行的不当干预和过度管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的运作效率,还有助于化解多年来累积的金融风险。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据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考察了金融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性阻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政府规模过大、国有经济占比偏高、官员腐败等制度性因素导致了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地区差异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姬旭辉  
金融在资本流通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调节中枢"的重要功能,能够促进利润率的平均化、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但是由于金融和虚拟资本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虚拟资本的价格容易与现实资本价值相背离,并引发金融风险。金融部门的膨胀会从生产部门转移大量利润,从而减少可用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利于经济增长。金融风险的系统性爆发还会严重影响和拖累实体经济的发展,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因此,必须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和引导,促使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严格控制经济过度金融化的趋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刚  尹希果  
本文对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倾向和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认为,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给予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需要,使得在这种内生性金融制度安排下的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政府偏好意愿,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倾向,同时,政府维系的这种金融制度安排所内生出的利率抑制、垄断的银行结构和被抑制的农村金融等特征也必然加剧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倾向和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政治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经济学,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学的课堂里和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占居主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