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9)
2023(9547)
2022(7779)
2021(7133)
2020(5489)
2019(12455)
2018(12093)
2017(22637)
2016(12024)
2015(13097)
2014(13060)
2013(12580)
2012(11947)
2011(10943)
2010(11561)
2009(11021)
2008(10129)
2007(8949)
2006(8491)
2005(8256)
作者
(32898)
(27214)
(26965)
(25831)
(17347)
(12976)
(12272)
(10640)
(10310)
(9748)
(9328)
(9160)
(8853)
(8749)
(8656)
(8502)
(7856)
(7853)
(7824)
(7525)
(7073)
(6610)
(6554)
(6307)
(6268)
(6127)
(6097)
(6065)
(5529)
(5414)
学科
(54111)
经济(54049)
(32362)
管理(30400)
(26521)
金融(26521)
中国(25971)
(25455)
企业(25455)
(24234)
银行(24226)
(23684)
地方(20449)
(16475)
(16247)
业经(15235)
(14942)
方法(12966)
农业(11620)
中国金融(11147)
数学(10950)
(10925)
数学方法(10872)
(10737)
地方经济(10322)
(9025)
贸易(9010)
体制(8776)
(8744)
财务(8719)
机构
学院(163131)
大学(159470)
(72775)
经济(71189)
研究(63553)
管理(56359)
中国(55607)
理学(46065)
理学院(45506)
管理学(44922)
管理学院(44592)
(37963)
(35049)
科学(34406)
(32043)
中心(30007)
研究所(28294)
财经(27807)
(26696)
(25887)
(25192)
(23600)
北京(23419)
师范(23382)
经济学(23175)
(22850)
(22272)
(22188)
银行(21327)
经济学院(20707)
基金
项目(98226)
研究(78855)
科学(77343)
基金(68433)
(58046)
国家(57427)
社会(50561)
科学基金(49059)
社会科(48041)
社会科学(48033)
(39662)
教育(35477)
基金项目(34836)
编号(32715)
(32502)
(28334)
成果(28082)
资助(27499)
自然(27116)
自然科(26431)
自然科学(26426)
自然科学基金(25943)
课题(24343)
发展(23765)
(23350)
重点(22847)
(21428)
(21414)
(21235)
国家社会(21137)
期刊
(92277)
经济(92277)
研究(61055)
中国(43621)
(36304)
金融(36304)
(28644)
(26514)
教育(24976)
管理(23310)
学报(20370)
科学(19981)
农业(17185)
大学(16652)
业经(15851)
学学(15319)
经济研究(15104)
财经(14477)
技术(14424)
(12518)
问题(11450)
世界(9036)
(8899)
国际(8871)
(8593)
改革(8591)
(8591)
理论(8224)
(8013)
(7985)
共检索到285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正言  
新世纪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背景和起点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以来,中国金融业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轨。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背景下,金融活动更多从属于财政活动,服从于经济计划,金融发展处于被抑制状态。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尊重金融自身发展规律,对金融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减少干预,不断增强市场对配置金融资源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回顾20世纪80年代: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早期,金融市场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市场经济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大一统"的金融体系中只有人民银行一家。当时金融体系最明显的特征是,人民银行既管宏观平衡,又提供商业性金融服务。80年代金融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改变这一金融组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将中央银行和商业性金融体系分开,构建一个所谓双层银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央银行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发展普惠金融应当遵循这样的逻辑:足额、便捷、便宜,以及以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当前,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很强,但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金融风险防控上,宏观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微观层面,一些金融机构追求赚快钱、赚省力的钱,导致了风险的积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当有两种逻辑:一是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超  陈再齐  
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围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论线索,对广东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经验和实践脉络进行分析发现,正是全面率先开放,以开放倒逼更大规模、更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劳动制度改革激活了规模巨大的劳动供给、企业制度改革释放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活跃生产力、产业政策改革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升级,才最终促成广东由贫穷到经济腾飞的发展,也使得广东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获得了更为领先的发展优势。值得强调的是,改革的实施不仅需要开放这个催化剂和动力源,而且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者。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乾志  
金融危机对传统的金融理念形成了冲击,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系统反思并进行了积极调整,国会通过了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本文分析了近百年来美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金融业的演变,阐述了关于金融分业混业、金融机构功能异化、投资者保护等有关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对有关金融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我国金融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郑志来  
2017年实行金融严监管、去杠杆导致了表外利率的急速上升,产生了对代表经济高质量发展微观主体的挤出效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别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以抵押品、政府信用、土地财政的发展模式,内在要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相适应。从金融严监管背景出发,梳理金融监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脉络,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改革关键,理顺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逻辑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金融改革2.0版,体现在对金融领域全方面、深层次、系统性改革,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2.0版,体现经济发展新内涵、新特征、新阶段、新任务,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并从四个维度提出严监管背景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醒男  
论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把我国农村金融需求概括地分为农村发展需求、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生活需求三个层次。经过各层次需求因素的分析,指出了现有农村金融改革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例,说明商业化是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现实选择。同时认为即将启动的国家新农村建设、农村信用社前期改革的成果、以及紧锣密鼓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都为其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晓晶   董昀   李广子   李俊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高端,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何以“三融”贯彻落实“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需要厘清理论逻辑,提出新发展阶段的建议。一、聚焦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厘清“三融”理论逻辑,破解“三融”实践难题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高端,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党的二十大对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的高端,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何以“三融”贯彻落实“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需要厘清理论逻辑,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木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新概括,为我们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新布局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放在前面?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包含了一个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志辉  国娇  
在中国经济体制渐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在政府的指导下经历了三十年的曲折历程,由"大一统"的银行格局到多层次相对完整的银行体系:大型国有银行逐步上市,股份制银行羽翼渐丰,民营银行方兴未艾,外资银行蓄势待发,金融业在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加元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迫切任务。2004年开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过程中,资源税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资源品价值的生态补偿机制为主线,按照文献发展的脉络对国内外有关资源税文献做系统梳理,重点考察资源生态补偿和资源税费理论的最新进展,并探讨资源税全国推广的时机和现实条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教育政策价值观是关于教育政策活动价值取向模式的总的规范性引导和调节,是教育政策价值主体对教育政策活动关系、政策活动方式及其结果的认识与选择。在教育政策活动中,政策价值观的确立是首要和必需的条件。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而言,政策导向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逻辑,明确未来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同时,职业教育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以亿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正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的,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划的。纵观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从199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其与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作用呈现出来的:一是助推经济增长,二是提高就业水平,三是完善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金鹏辉  
本文以我国农村信用社为线索,总结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一些关键的改革争论,揭示了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三十年逻辑,即农村金融改革是以经济需求为导向,对农村金融的认识在争论和改革中进一步深化,并提出了下一步改革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