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3)
2023(4598)
2022(3745)
2021(3594)
2020(2960)
2019(6820)
2018(6614)
2017(12246)
2016(6271)
2015(6613)
2014(6612)
2013(6200)
2012(5489)
2011(4934)
2010(5321)
2009(5594)
2008(4571)
2007(3759)
2006(3716)
2005(3595)
作者
(15051)
(12514)
(12084)
(11969)
(7804)
(5845)
(5701)
(4938)
(4482)
(4377)
(4253)
(4214)
(4057)
(3975)
(3939)
(3876)
(3593)
(3531)
(3422)
(3258)
(3251)
(2962)
(2872)
(2865)
(2826)
(2824)
(2814)
(2587)
(2565)
(2508)
学科
(24883)
金融(24883)
(21881)
银行(21881)
(21798)
经济(21765)
(21351)
(18079)
管理(17003)
(16506)
企业(16506)
中国(15691)
(11747)
中国金融(10941)
(9736)
(7736)
体制(6955)
业经(6867)
方法(6835)
地方(6701)
(6181)
财务(6166)
财务管理(6154)
数学(6044)
数学方法(5981)
(5973)
企业财务(5965)
(5344)
制度(5343)
理论(4916)
机构
学院(76241)
大学(75654)
(35600)
经济(34844)
中国(30035)
研究(27850)
管理(27519)
理学(22766)
理学院(22549)
管理学(22185)
管理学院(22027)
(20884)
(16233)
银行(15673)
(15653)
财经(15212)
(15065)
中心(14995)
金融(14787)
(14683)
(13830)
(13301)
科学(13110)
人民(13063)
经济学(11956)
(11859)
国人(11791)
中国人(11716)
研究所(11642)
中国人民(11609)
基金
项目(45269)
研究(36767)
科学(36097)
基金(32855)
(27405)
国家(27105)
社会(23988)
科学基金(23792)
社会科(22859)
社会科学(22855)
(17342)
教育(17040)
基金项目(16681)
编号(15089)
(14288)
自然(13512)
资助(13484)
自然科(13207)
自然科学(13206)
成果(13091)
自然科学基金(12999)
课题(10794)
(10577)
(10541)
(10521)
重点(10480)
(10320)
(10297)
(10274)
国家社会(10147)
期刊
(41360)
经济(41360)
研究(30158)
(28030)
金融(28030)
中国(20031)
(16552)
管理(12160)
教育(11400)
(9117)
财经(7954)
学报(7789)
科学(7783)
经济研究(6955)
大学(6868)
(6768)
学学(6217)
技术(6146)
业经(5854)
中国金融(5204)
理论(5165)
农业(4730)
实践(4613)
(4613)
问题(4587)
国际(4489)
(3998)
改革(3991)
(3991)
农村(3964)
共检索到137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冰  
一、金融改革的历史回顾在1978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占据支配地位,基本上是办理绝大多数金融业务的垄断性银行,其他两家银行即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是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专业部门来办理业务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金融系统比较小,是财政的从属。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专业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出纳,主要职能仅限于企业交易的结算、管理不属于财政拨款的那一部分流动资金和短期投资以及吸收储蓄,金融机构的媒介功能十分有限。计划外的银行贷款仅限于那些临时性和突发性的资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世敏  
第一部分以金融改革主导思想的变化为标准,把新中国50 年金融改革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第二部分阐述了我国50 年金融改革的主要经验。最后对我国21 世纪金融改革进行了展望,并就改革的方向、目标,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主要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远征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与经济体制改革所作出的一种战略配合。在金融体制改革中同样需要走渐进式道路,体现出不同的改革顺序和搭配方式。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工业部门微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在宏观层面予以配合;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在宏观层次时,金融体制改革则从微观层次予以配合。这种配合正是金融体制改革两大基本任务的体现,即首先建立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然后对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企业化改造。本文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未来进行展望,就金融体系以直接还是间接融资为主、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分业还是混业经营以及农村金融五个方面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平  刘海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经历了1978-1992年恢复与重建、1993-2002年多样化体系雏形显现、2003年至今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农村金融改革以增量改革为主,具有明显的政府外生推动的渐进性特征。目前,中国已初步建立起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相互协调的农村金融体系。在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所有制中性、激励不相容以及多目标冲突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的农村金融改革,需要统筹考虑、整体推进,理顺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推进农村信用社和省联社改革,鼓励私人资本试水农村社区商业银行,优化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放权地方金融监管,完善中央与地方监管协调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三十年来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措施;改革开放的循序渐进;改革动力的由上而下;主要在机构调整上做文章;强化宏观调控;重供给,轻需求。市场化的前提是建立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环境;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业发展着力扶持中小企业;改革与改良;改革的绩效不能高估,也不要低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德力  
货币统一推动结构改革德国金融市场回顾与展望郑德力在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严重的环境下,德国金融市场一年来却平稳发展。1997年的发展特点是:——欧盟统一货币日子接近,各国利率进一步相靠拢——马克汇价下跌,外贸顺差突飞猛涨——资本市场形势极佳,股票与债券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昕墨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金融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消除农村贫困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不同阶段的思路、政策指引、实践及阶段成果发现,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改革思路实现较大突破、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生态基本形成、金融扶贫作用日益突出三个方面,但也存在着农村金融制度政策意图不连贯、供给效率不高、需求识别不足、交易成本较高以及农村民间信用监管缺失等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必须立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把握乡村振兴发展趋势,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构建符合"三农"发展需求的农村金融生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潘捷  张守哲  
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金融合作历经了从早期的"前店后厂"金融合作方式到中期的"金融产业内部合作"方式再到近期的"金融中心圈层合作"方式的演进历程;通过回顾粤港澳金融合作的现实发展脉络,梳理三地的政策变迁及研究历程,从而归纳并总结出现实、政策与研究在粤港澳金融合作中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对粤港澳金融合作提出研究展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彬  胡晓珊  
基于自身金融体系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的理性认知,中国对开展区域金融合作一直持谨慎态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外区域金融合作呈加速趋势,其动因是区域国家联合应对潜在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寻求区域经济基础、崛起的中国谋求稳定的区域市场和国内金融资源走出去寻求机遇。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政策偏好差异、汇率制度差异以及功能性合作与制度性合作间的固有分歧,制约金融合作层次的提升。实现新时代区域金融合作的短中长期目标,需要处理好与美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关系,实施好资金融通合作模式,推进各国金融交易所合作,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体系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架构之一。从实践看,金融体制体系可分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金融监督管理体系四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要有健康、有效的现代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赤榴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十年。旧的一大统银行模式初步打破,新的中央银行体制已经建立,在信货资金管理、信用形式、利率制度、货币信货政策、金融市场、银行企业化等各个领域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新旧体制并存交替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日益暴露:通货膨胀恶化、银行信誉下降、财政赤字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华生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苏泠然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与消费构成持续优化。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税制也做出了多次调整,由单一目标模式转为多目标平衡模式。作为重要税种之一的消费税旨在增加财政收入、引导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其发展过程中的多次调整,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观念的更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财政体制的改革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消费税作为中国主要税种之一,承载了筹集财政收入、引导消费结构优化、传递健康生活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等重要责任。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背景之下,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任务日益紧迫;作为重要税种之一的消费税更应充分发挥其多项功能,促进经济更好发展。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税发展历程,分析了消费税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尝试对消费税改革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于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激发出了强大的企业活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有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增长。要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与影响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