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4)
- 2023(11939)
- 2022(9900)
- 2021(8967)
- 2020(7179)
- 2019(16054)
- 2018(15503)
- 2017(29870)
- 2016(15733)
- 2015(17388)
- 2014(17497)
- 2013(17361)
- 2012(16543)
- 2011(15411)
- 2010(16267)
- 2009(15481)
- 2008(14525)
- 2007(13259)
- 2006(12441)
- 2005(11940)
- 学科
- 济(87260)
- 经济(87189)
- 业(44183)
- 管理(43953)
- 企(34263)
- 企业(34263)
- 中国(30549)
- 地方(27762)
- 融(27401)
- 金融(27401)
- 银(25662)
- 银行(25654)
- 行(25039)
- 方法(23268)
- 农(21774)
- 数学(20259)
- 数学方法(20066)
- 业经(19056)
- 财(18299)
- 制(17766)
- 地方经济(15994)
- 农业(15222)
- 学(13958)
- 贸(13706)
- 贸易(13688)
- 易(13180)
- 发(12917)
- 策(12258)
- 环境(11874)
- 体(11714)
- 机构
- 学院(229964)
- 大学(225351)
- 济(110770)
- 经济(108438)
- 研究(86886)
- 管理(82981)
- 中国(73592)
- 理学(68597)
- 理学院(67805)
- 管理学(66920)
- 管理学院(66462)
- 财(52126)
- 京(48125)
- 科学(46775)
- 所(43691)
- 中心(40408)
- 财经(39313)
- 研究所(38649)
- 江(37417)
- 经济学(35471)
- 经(35419)
- 农(33486)
- 北京(31787)
- 经济学院(31453)
- 范(31001)
- 师范(30763)
- 院(30734)
- 州(30442)
- 财经大学(28710)
- 银(27185)
- 基金
- 项目(135741)
- 科学(107577)
- 研究(106256)
- 基金(96526)
- 家(81557)
- 国家(80757)
- 社会(69542)
- 科学基金(69393)
- 社会科(66092)
- 社会科学(66081)
- 省(53955)
- 基金项目(48924)
- 教育(47388)
- 划(44097)
- 编号(43558)
- 资助(40412)
- 自然(39931)
- 自然科(38967)
- 自然科学(38960)
- 自然科学基金(38263)
- 成果(37015)
- 发(36405)
- 课题(31862)
- 重点(30842)
- 发展(30719)
- 展(30211)
- 部(29823)
- 国家社会(28646)
- 创(28381)
- 性(27902)
- 期刊
- 济(140147)
- 经济(140147)
- 研究(82569)
- 中国(54028)
- 融(42978)
- 金融(42978)
- 财(38617)
- 管理(34590)
- 农(32974)
- 科学(27378)
- 教育(26439)
- 学报(26397)
- 经济研究(23441)
- 业经(21714)
- 农业(21533)
- 大学(21341)
- 技术(21132)
- 财经(20656)
- 学学(20040)
- 经(17950)
- 问题(17338)
- 贸(14450)
- 国际(13931)
- 世界(13227)
- 技术经济(12994)
- 商业(11430)
- 现代(11378)
- 经济问题(11265)
- 理论(11182)
- 经济管理(11031)
共检索到391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汪红驹 汪川
<正>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正面临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全球经济在疫情后显现出初步企稳的迹象。据IMF的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2.8%,但新兴市场经济体仍面临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就国内的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到5.5%,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但我国经济仍处于疫情后的动能恢复期。在预期不稳、民间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背景下,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23年7月和8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鲁瑞生
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鲁瑞生一、金融对民营经济支持不力的原因(一)“所有制歧视”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提供贷款支持,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一大二公”的社会思潮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这种意识形态的障碍反映在金融部门对民营经济资金支持上,表现为金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文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威 杨弘业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当前正受到金融资源错配、信用风险溢价和贷款利率上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论文指出,为解决民营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现实困境,金融可以通过优化市场要素配置、拓宽融资渠道、服务跨境融资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可具体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消除市场分割和所有制障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民营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瑛
在数字经济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大国。我国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单笔支持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于商业应用模式领域。在数字经济创新过程中,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与股权融资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与风险投资相适应,流量基数为基础的商业扩张模式及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长期性的融资支持。正是因金融支持与数字经济创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也引发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加剧了市场的早熟,对中小经营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扭曲了创新激励机制,加剧了平台的垄断。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引发的新挑战,应借助于适应性监管这一框架来建立监管沙盒模式。适应性监管的速度、方向和力度契合了监管沙盒的形式、本质和手段,而且在国内外的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在树立适应性监管理念的前提下,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为监管沙盒的主导机构;拓宽事前申请测试主体的范围,完善申请测试项目具体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的协同,构建事后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监管机制;完善事前数据监管程序和事中测试数据共享体系,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监管沙盒具体监管程序,以应对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风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小广 钟颉
2018年以来,伴随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剧。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最重要的是形成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既治标又治本。为此,笔者提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长短策:短期主要是增加对民营企业的可贷资金,实施贷款比例调控;长期主要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雷 龚一泓 吴登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元宇宙”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监管、金融生态、“金融元宇宙”落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生态圈、加强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尹继东 张兵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趋势,面临投资和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结构不完善、生态环境约束、市场压力加大等多种挑战;同时,也存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机遇。要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调整利益结构;从发展循环经济入手强化全民节约和环保意识;从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入手平衡"三驾马车",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转变 机遇 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宇 董一一
新经济已经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多元特征和动态发展的综合性概念,新经济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运行新变化给传统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政策目标、调控思维、调控模式和政策工具带来了新挑战。基于供给创新、需求变化及其互动的视角,以新产品生产为切入点,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进行比较,可以揭示出新经济带来的主要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主要经济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以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目标,更加注意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防范,注重就业稳定和就业质量提升,不断创新和完善政策作用方式和工具,构建科学、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常永佳
绿色金融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这同时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现阶段,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绿色发展意识相对滞后、农村产业结构欠合理、绿色金融资金供需不平衡、绿色金融配套政策机制尚不健全以及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等诸多方面的阻碍。如何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支持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实路径将成为新时期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村经济 高质量发展 现实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