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40)
2023(16247)
2022(13890)
2021(12911)
2020(10636)
2019(24571)
2018(24181)
2017(46929)
2016(25259)
2015(28409)
2014(28357)
2013(28249)
2012(26390)
2011(23875)
2010(24381)
2009(22667)
2008(21534)
2007(19124)
2006(17214)
2005(15626)
作者
(73308)
(60385)
(59996)
(57011)
(38776)
(28927)
(27394)
(23563)
(23271)
(21807)
(20797)
(20538)
(19133)
(19058)
(18837)
(18532)
(17849)
(17563)
(17348)
(17241)
(15040)
(14843)
(14628)
(13844)
(13601)
(13454)
(13437)
(13326)
(12248)
(11867)
学科
(109198)
经济(109070)
管理(72143)
(70620)
(57003)
企业(57003)
方法(45120)
数学(39209)
数学方法(38797)
中国(37830)
地方(29637)
(29509)
(28970)
金融(28968)
(27834)
银行(27795)
(27739)
(26816)
业经(24582)
(22467)
(21015)
农业(20296)
(19257)
贸易(19238)
(18538)
(17715)
财务(17637)
财务管理(17598)
理论(17349)
环境(16912)
机构
大学(358929)
学院(357996)
(146513)
经济(143104)
管理(140579)
研究(123159)
理学(120192)
理学院(118822)
管理学(116895)
管理学院(116248)
中国(98479)
(77874)
科学(73967)
(69421)
(61585)
中心(57293)
(55923)
研究所(55342)
财经(54675)
(53733)
业大(50411)
北京(50308)
(49582)
(48824)
师范(48418)
(44843)
(44727)
经济学(44343)
农业(43159)
财经大学(40575)
基金
项目(237204)
科学(186838)
研究(176459)
基金(171138)
(147470)
国家(146150)
科学基金(126244)
社会(111549)
社会科(105800)
社会科学(105773)
(92516)
基金项目(90960)
自然(80648)
教育(80587)
自然科(78777)
自然科学(78764)
(77564)
自然科学基金(77336)
编号(72512)
资助(70938)
成果(59520)
(53854)
重点(52730)
(52221)
课题(50441)
(48932)
创新(45572)
国家社会(45375)
教育部(45185)
科研(44648)
期刊
(166057)
经济(166057)
研究(113870)
中国(73332)
学报(52237)
管理(51943)
(51580)
(51424)
科学(49110)
(47636)
金融(47636)
教育(42120)
大学(40049)
学学(37427)
农业(34818)
技术(30456)
业经(27530)
财经(26961)
经济研究(25880)
问题(23106)
(22958)
图书(19401)
理论(18760)
技术经济(17198)
(17147)
实践(17044)
(17044)
现代(16636)
科技(16308)
(16195)
共检索到551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向秋芳  
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本文以黄冈为例,通过对其在武汉城市圈中所处的优势和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必须立足城市圈经济结构一体化布局,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促进圈内城市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通、利益共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敏  吕晓彤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进程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同样,加强金融支持是推动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金融支持的理论支撑及研究成果在路径上提供了一定的思路,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相关政策的比较分析以及武汉城市圈目前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目前金融支持在金融规模、资金投向、金融体系及金融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并相对应地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孝感市中心支行青年课题组  唐威  
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将成为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新动力,但是,武汉市与城市圈其他8个城市在金融发达程度、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政策支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理论,重点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内涵、意义,从多个视角阐释了武汉城市圈1+8个城市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蒋难  
现代服务业对金融支持的主要要求有创业性需求、开发性需求、流动性需求及发展性需求,金融业针对不同的资金需求类型,应有不同的服务策略。本文就金融如何支持武汉城市圈现代服务业进行了探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常新  何阳钧  
本报告针对金融支持武汉城市圈新型工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积极开展产业链融资,为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开展产业集群融资,通过搭建产业集群融资平台、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发行集群内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方式,支持各类产业集群的发展;改革信贷资金管理模式,优化信贷投向,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对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等项目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健全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更好更快地促进武汉城市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朱华  唐德鑫  
本报告针对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困境提出政策建议。报告中提出了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三个途径:一是循环经济产业不同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融资方式;二是武汉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分布不一,处于不同阶段的循环经济产业所采用的融资方式也应各有侧重;三是武汉市应通过争取国家产业基金试点资格、发展壮大风险投资规模、推广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外包模式等多种方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前期资金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一萍  
与发达地区相比较,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还处于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状态,这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体系,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是不相符的。文章选取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市为例,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由点及面对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林  鲍宏礼  
在武汉城市圈中,黄冈的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与武汉处于交融状态,成为城市圈承东启西、贯南通北的"纽带"和"桥梁"。本文引用英国人口统计学家雷文茨坦(E.G.Ravenstein)的经济引力公式,得出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作用强度,并对城市圈内城市的功能结构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黄冈在武汉城市圈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认为黄冈应该以教育品牌为切入点,以教育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内的流动带动武汉城市圈内的经济流动,从而促进黄冈的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琰  张安录  
本文基于2006—2012年武汉城市圈基础数据,对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7年来,武汉城市圈非农业人口逐渐向圈内超大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上,圈内特大城市数量呈增多趋势;各市建成区扩张程度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一级中心城市武汉中心职能强度是排名第二的城市的3.7~5.7倍,但各级城市中心职能强度差异减小;武汉市与各市的经济联系在7年里逐渐向均衡方向发展;在发展协调程度上,武汉城市圈人均收入逐渐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外资利用能力得到了提升。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必须扩展非农产业的规模,在大中城市大力推进非农业产业;着重提升二、三级城市的中心职能强度,使圈内每个城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宋剑锋  
建设“1+8”武汉城市圈最早由武汉市委、市政府于2002年发起倡议,并得到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的积极响应。这一构想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呼应了中央关于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2003正式将武汉城市圈建设纳入湖北发展战略,这对于加快湖北经济发展、推动中部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武汉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  黄裕盛  
本文针对金融支持城市圈弱势群体创业中存在的结构不平衡、管理体制障碍、操作环节障碍、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圈弱势群体创业两条主要途径:一条途径是通过专营金融机构进行政策扶持;另一条途径是选择弱势群体中的优质客户进行商业扶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国华  王英  
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及发展现状(一)武汉城市圈的界定。武汉城市圈,是指以特大城市武汉为核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个周边城市,简称“1+8”城市圈。主要目标是将武汉圈发展成为内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对湖北经济腾飞和中部崛起的强辐射作用和极化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安娥  杨青  
文章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理论,构建"两型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选取武汉城市圈作为典型样本,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各个子系统发展状况,复合系统综合发展状况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光  李菲  
采用调整后的产业集聚EG指标,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对武汉城市圈2000~2007年制造业19个行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的测度,并分别从制造业集聚度变动趋势、产业集聚度特征、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增长集聚弹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间武汉城市圈制造业的区域集聚度较高,而且中高技术行业集聚特征十分明显,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较为分散;从行业的区域集聚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4市,其它5个城市产业集中度较低,城市上榜次数较少,且上榜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其它5市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构建的产业集聚弹性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