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4)
2023(14841)
2022(12413)
2021(11507)
2020(9497)
2019(21798)
2018(21407)
2017(40921)
2016(21697)
2015(24743)
2014(24562)
2013(24217)
2012(22531)
2011(20589)
2010(21191)
2009(20076)
2008(19232)
2007(17222)
2006(15481)
2005(14640)
作者
(61192)
(50752)
(50705)
(48222)
(32477)
(24184)
(22989)
(19555)
(19532)
(18174)
(17528)
(17197)
(16462)
(16340)
(16017)
(15806)
(15087)
(14706)
(14594)
(14293)
(13053)
(12310)
(12285)
(11664)
(11481)
(11473)
(11327)
(11186)
(10216)
(9973)
学科
(98327)
经济(98204)
管理(63613)
(61211)
(49602)
企业(49602)
方法(37951)
中国(36113)
数学(33883)
数学方法(33322)
(29033)
金融(29030)
(27829)
银行(27815)
(26978)
(26263)
(25355)
(24602)
地方(24179)
业经(22618)
(19722)
贸易(19698)
(19202)
农业(17364)
(16121)
(15512)
(15067)
财务(15007)
财务管理(14971)
环境(14944)
机构
学院(309769)
大学(308546)
(138733)
经济(135979)
管理(115690)
研究(110836)
理学(97861)
理学院(96785)
管理学(95087)
管理学院(94511)
中国(93240)
(66745)
(66671)
科学(61878)
(55155)
中心(51455)
财经(51284)
研究所(49267)
(47026)
(46525)
(46220)
经济学(44283)
北京(43461)
(39982)
(39763)
经济学院(39676)
师范(39626)
业大(39393)
(38086)
财经大学(38031)
基金
项目(196616)
科学(156524)
研究(148176)
基金(143706)
(123739)
国家(122732)
科学基金(105841)
社会(96969)
社会科(92274)
社会科学(92255)
(75442)
基金项目(73769)
教育(68291)
自然(64671)
(63379)
自然科(63236)
自然科学(63224)
自然科学基金(62089)
资助(60456)
编号(59255)
成果(49522)
(46822)
重点(44816)
(44721)
课题(42546)
(41577)
国家社会(41097)
(40467)
教育部(39135)
创新(39091)
期刊
(159239)
经济(159239)
研究(102122)
中国(71835)
(51279)
管理(47028)
(46316)
金融(46316)
(44445)
科学(41487)
学报(41352)
教育(36042)
大学(33283)
学学(31169)
农业(29678)
技术(28339)
经济研究(26814)
财经(26383)
业经(25035)
(22757)
问题(20310)
(17943)
国际(16788)
世界(16704)
(16074)
统计(15884)
技术经济(15594)
(14510)
理论(14243)
现代(13717)
共检索到497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杰  
本文着眼于改革以来中国金融支持机制转换的角度,认为中国的金融发展正处在由基于国有金融体系的政府支持逻辑向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逻辑转换的重要时期,有效的金融发展模式远未定型,因此,不能盲目地追捧"中国模式"。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金融发展模式的形成绝非人为"自上而下"设计和打造的结果,而是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一系列制度变革与政策调整绩效的结晶。一种稳定而有效的金融发展模式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凝结各个利益主体的共同偏好,由此也决定了模式形成过程的渐进性与长期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文佳  
林业发展资金有限,生产经营主体融资困难,极大地抑制了林业发展活力,弱化了林业生产效能,缓滞了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林业资本积累、林业资本集聚与林业发展的内在关联分析,阐释林业发展金融支持的重要价值,探索构建林业财政性金融支持、林业政策性金融支持、林业商业性金融支持的中国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并据此设计中国林业财政性金融支持模式、政策性金融支持模式与商业性金融支持模式等,以健全林业金融支持体系,提升林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罗玉冰  
近期,围绕金融如何进一步支持甘肃藏区经济发展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与甘肃省金融办、省发改委、甘南州政府等在内的25家单位和机构进行了大范围座谈,深入甘南藏族自治州,走访了多家企业和农户,对藏区的生产生活、金融需求进行了现场调查。甘肃藏区主要包括"一州一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边境贸易作为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式,对于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疆边境贸易迅速发展提升了对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戴春林  刘任捷  丁玉岚  葛祥  苏敬工  杨琳  王文超  
积极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功经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中国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剖析了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特点以及制约集群进一步发展的金融瓶颈,提出了金融支持戴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构想,着重指出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组合产品、完善体系等四个方面金融支持的新路径,为金融助推产业集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模式。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金星  
互联网金融发展依赖于互联网思维,其根源在于互联网所具备的网络特征。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创新模式包括第三方支付、智能理财、众筹、P2P借贷、电子资本交易市场、电子货币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难点在于技术壁垒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治理机制不完善蕴含的风险,未来监管需要完善平台的治理,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作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凯  刘芬  
我国的低碳金融无论在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推动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发展的低碳金融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了该模式下资源通过金融配置过程,发现了资源配置的交叉立体性,在战略上可以对处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进行综合的利用,并就商业银行如何加强在低碳金融模式中业务的创新和管理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银行提出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琼  
研究我国金融业应该如何转型发展,需要建立在分析各种金融发展模式的利弊的基础上。在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历史路径下,各国形成了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金融发展模式优劣的判定标准,金融业本身的规模效益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看对社会经济全局的影响,一是金融对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作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能力,二是金融体系的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天禄  
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服务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为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金融精准扶贫的重庆实践"十三五"期间,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坚决贯彻落实金融精准扶贫各项工作部署,按照"对象精准、区域精准、用途精准、方式精准、政策精准"五项基本原则,引导辖区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2139亿元,支持重庆14个国家级贫困县和4个市级贫困县脱贫摘帽,191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鞠冉  杨鹭  
在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问题多年困扰着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情况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了传统金融机制的有效补充。文章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产生、特点和分类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并试图从两个案例入手,进而对在我国如何使互联网金融模式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荣武  
最近中央把广汉发展经济的模式命名为广汉模式。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广汉地区的农村金融部门是怎样支持广汉模式的呢?下面做些初步的介绍。广汉模式的特点广汉县是四川省第一个综合改革试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抚生  
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农垦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而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论文在梳理农垦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金融支持农垦旅游发展的模式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金融支持农垦旅游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明珠  高涵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究了中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和效率,比较了储蓄支持型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支持型金融体系的差异,并提出了中国金融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效率指标,研究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直接融资效率与实体经济成正向促进关系,而间接融资效率不及直接融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