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7)
- 2023(13768)
- 2022(10962)
- 2021(9739)
- 2020(7810)
- 2019(17281)
- 2018(16885)
- 2017(31405)
- 2016(15971)
- 2015(17535)
- 2014(17280)
- 2013(17201)
- 2012(16463)
- 2011(15102)
- 2010(15729)
- 2009(14877)
- 2008(13750)
- 2007(12576)
- 2006(11622)
- 2005(11066)
- 学科
- 济(88613)
- 经济(88544)
- 业(51435)
- 管理(51020)
- 企(42689)
- 企业(42689)
- 中国(30602)
- 融(28043)
- 金融(28043)
- 地方(27633)
- 银(26397)
- 银行(26389)
- 行(25731)
- 方法(22883)
- 业经(22537)
- 农(19878)
- 数学(19239)
- 数学方法(19139)
- 技术(18852)
- 制(18680)
- 财(18024)
- 地方经济(15990)
- 农业(14406)
- 产业(13729)
- 学(13422)
- 技术管理(13172)
- 发(12966)
- 体(12898)
- 贸(12702)
- 贸易(12683)
- 机构
- 学院(231895)
- 大学(228547)
- 济(109833)
- 经济(107622)
- 管理(87238)
- 研究(84915)
- 中国(72792)
- 理学(72685)
- 理学院(71886)
- 管理学(71048)
- 管理学院(70584)
- 财(50980)
- 京(48521)
- 科学(45807)
- 所(41678)
- 中心(40149)
- 财经(38833)
- 江(37196)
- 研究所(36930)
- 经(35101)
- 经济学(34943)
- 北京(31742)
- 农(31545)
- 经济学院(31010)
- 院(30621)
- 州(30605)
- 范(30376)
- 师范(30111)
- 财经大学(28665)
- 业大(26680)
- 基金
- 项目(143233)
- 科学(114614)
- 研究(111763)
- 基金(102328)
- 家(87082)
- 国家(86238)
- 科学基金(75121)
- 社会(74350)
- 社会科(70813)
- 社会科学(70801)
- 省(57997)
- 基金项目(53174)
- 教育(49410)
- 划(46895)
- 编号(44765)
- 自然(43169)
- 自然科(42224)
- 自然科学(42219)
- 自然科学基金(41524)
- 资助(39908)
- 发(37855)
- 成果(37078)
- 创(35893)
- 创新(32604)
- 重点(32447)
- 课题(32381)
- 发展(31662)
- 国家社会(31349)
- 展(31131)
- 部(30809)
- 期刊
- 济(135908)
- 经济(135908)
- 研究(81050)
- 中国(56953)
- 融(41568)
- 金融(41568)
- 财(38574)
- 管理(38140)
- 农(30536)
- 科学(28194)
- 学报(27114)
- 教育(26912)
- 经济研究(22712)
- 技术(22291)
- 大学(21997)
- 业经(21136)
- 学学(20459)
- 财经(20301)
- 农业(20103)
- 经(17700)
- 问题(16294)
- 技术经济(14204)
- 贸(13074)
- 国际(12587)
- 世界(12381)
- 科技(12128)
- 坛(11795)
- 论坛(11795)
- 商业(11697)
- 现代(11283)
共检索到390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瑛
在数字经济创新的推动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数字经济大国。我国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虽然整体规模较大,但单笔支持规模较小,且主要集中于商业应用模式领域。在数字经济创新过程中,数据作为核心要素与股权融资具有较强的契合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与风险投资相适应,流量基数为基础的商业扩张模式及特殊的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长期性的融资支持。正是因金融支持与数字经济创新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也引发了资本的无序扩张,加剧了市场的早熟,对中小经营者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扭曲了创新激励机制,加剧了平台的垄断。金融体系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引发的新挑战,应借助于适应性监管这一框架来建立监管沙盒模式。适应性监管的速度、方向和力度契合了监管沙盒的形式、本质和手段,而且在国内外的监管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在树立适应性监管理念的前提下,应确立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为监管沙盒的主导机构;拓宽事前申请测试主体的范围,完善申请测试项目具体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的协同,构建事后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监管机制;完善事前数据监管程序和事中测试数据共享体系,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监管沙盒具体监管程序,以应对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带来的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元 王晓芳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为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对比主要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可为我国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经历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主导、数字经济主导3个阶段,存在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底层技术创新不足与法律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应从战略顶层设计与法律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出发,为数字经济驱动创新发展奠定基石。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戚聿东 刘欢欢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具有创造性破坏的特征,其带来的创新收益和风险成本同时发展、相互转换,为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严峻挑战,亟需通过监管转型实现激励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动态平衡。在适应性监管理念逐渐受到认可的背景下,监管沙盒作为适应性监管的实践形式,能够为市场各类主体带来经验密集型的收益:通过真实世界的试验结果降低技术不确定性,基于有效的信息交互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有效化解监管者与被监管者、新进入者与后进入者之间的矛盾,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推动创新。因此,监管沙盒不仅是一项创新工具,更是推动监管转型由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依托。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黄益平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其发展可能也带来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从而给金融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对数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虹
金融科技是我国金融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有利于强化金融科技风险防控,营造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当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监管方面,监管技术、监管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由此,立足于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概况,梳理国外关于金融科技监管的相关经验,进一步指出我国存在的差距点,并针对性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宁连举 刘茜
互联网金融是从技术到产品及金融制度和体系的全方位创新,不仅使交易、理财和融资更加便捷、高效,而且在关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需求多元化、支付电子化、存款理财化、融资多元化。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程监控,推进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创新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善东
从国际上看,数字技术优化了金融的触达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但也给普惠金融带来了新的问题和风险。文章从数字技术端、服务提供方及合作方、消费者及投资者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本身存在的各类风险,同时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给监管带来的挑战,例如混业跨界模糊了监管界限、耦合性加强带来了监管成本提升、数字化提高了反洗钱难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国际监管准则、加强跨境监管协作与互委、建立松紧适度的数字普惠金融国内监管体系、提高各方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识及接受度、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建立健全多维度数据共享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奎宁
金融科技是利用包括人工智能、征信、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前沿科技手段,都是服务于金融创新和效率提升。金融科技创新具有双向影响的可能性,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受监管影响。如果监管得当,金融创新成果将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经济金融安全。譬如,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证券交易监管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对操纵股价等违法行为的侦测效率和打击力度;如果放任逐利及逃避监管动机的金融创新将不可避免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互联网消费金融通过深化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以创新的方式全面赋能消费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这种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商业模式多元化、促进金融普惠化、增强消费场景化、加深金融科技化等方面。但是,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亦暗藏着众多现实问题,如:经营主体竞争激烈引发的市场乱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结构分化严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滋生的金融风险,实际融资渠道有限与普惠性有待提高,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从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范缺失、法律规制模糊、风险防范等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亟待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并给予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培武 范诗洋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实现了创新性的快速发展,在提升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包含了较大的经营性、技术性和市场性风险因素。现有的监管政策尚未完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性变革,在监管政策体系、机构整合、功能统筹、风险化解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监管政策体系、明确监管主体职责以及加强部门间的监管功能协同等政策建议,以促进互联网金融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协同监管 金融消费者权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菲菲 何云梦
一、数字文旅创新发展新机遇:文旅行业开启数字文旅新时代大数据、智能化、5G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为依托、以万物智联为目标的全新历史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文旅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导向为文旅行业提供创新、高效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文旅产业 旅游者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毅夫
从后来者优势和新产业革命提供的机会来看,我们应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同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挑战。第一个挑战是人口老龄化。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像发达国家那样降到仅有2%左右的水平。第二个挑战是中美摩擦和竞争。美国真正能"卡中国脖子"的技术非常少,只有美国才有的少数技术,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一定能取得突破。第三个挑战是碳达峰、碳中和等发展目标。传统企业把传统能源转换成新能源,企业成本会高一些,但影响是双方面的,有挑战,也有巨大的机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巴曙松 王珂 朱元倩
Libra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科技创新,有望成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大规模实质性应用时代的开篇,具备颠覆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潜力,但能否真正落地取决于监管。因兼具私人数字货币和金融创新的双重属性,Libra面临多重监管挑战。在监管、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背景下,本文从金融创新的视角分析Libra对货币政策及金融稳定的潜在冲击,探讨Libra受到广泛争议的原因,并尝试寻找金融科技监管的发展路径,就此把握金融科技监管的新范式以寻求科技创新和监管的平衡,或可找到当前监管困局的突破口。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汝岱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依赖传统要素投入,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带来的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高外需结合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面临新阶段的困境,要素投入性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不同维度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必须走向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种转型,在法治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下,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是基础,数字经济将为这种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基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汝岱的这篇演讲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本文根据其演讲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礼辉
我就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如何迎接全球化挑战,提高全球服务能力,谈三点看法。第一,中国经济更高程度的全球化。全球化常常被提起,我将中国经济更高程度的全球化,归纳为四句话:融入全球化、依赖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风险全球化。融入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