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075)
2023(23004)
2022(19527)
2021(17978)
2020(15345)
2019(35128)
2018(34807)
2017(66187)
2016(36226)
2015(40604)
2014(40435)
2013(39819)
2012(36666)
2011(33135)
2010(33324)
2009(31416)
2008(30879)
2007(28013)
2006(24637)
2005(21743)
作者
(108110)
(90446)
(89833)
(85416)
(57254)
(43437)
(40792)
(35404)
(34197)
(32281)
(30679)
(30586)
(28750)
(28561)
(28158)
(27920)
(27363)
(26776)
(26050)
(26018)
(22637)
(22226)
(22220)
(20747)
(20365)
(20227)
(20211)
(20060)
(18473)
(18188)
学科
(144670)
经济(144499)
(118281)
管理(108946)
(98518)
企业(98518)
方法(66076)
数学(55119)
数学方法(54398)
(51766)
(41505)
中国(40332)
业经(39546)
农业(34348)
(31613)
(30838)
(30241)
金融(30236)
(29978)
银行(29887)
地方(29333)
(28654)
(28149)
财务(28066)
财务管理(28011)
(26881)
贸易(26862)
企业财务(26575)
(26095)
理论(25937)
机构
学院(520420)
大学(518392)
(204871)
管理(201579)
经济(200420)
理学(173942)
研究(173561)
理学院(171978)
管理学(168665)
管理学院(167737)
中国(135702)
科学(111805)
(110208)
(103780)
(94820)
(89444)
业大(85065)
研究所(81737)
中心(81371)
农业(81193)
(78938)
财经(75890)
(68968)
北京(68808)
(66417)
师范(65623)
(63518)
(62151)
经济学(61473)
财经大学(56108)
基金
项目(352772)
科学(275439)
基金(254822)
研究(250287)
(225146)
国家(223218)
科学基金(190215)
社会(156761)
社会科(148378)
社会科学(148334)
(139853)
基金项目(135142)
自然(126458)
自然科(123576)
自然科学(123534)
自然科学基金(121339)
(117541)
教育(114406)
资助(104932)
编号(101257)
成果(81618)
重点(79495)
(76222)
(75365)
(74858)
课题(69859)
创新(69652)
科研(68258)
计划(66145)
大学(64754)
期刊
(226626)
经济(226626)
研究(145443)
中国(99618)
(97867)
学报(91345)
科学(80997)
(74697)
管理(74365)
大学(67957)
农业(65585)
学学(64635)
(55033)
金融(55033)
教育(51061)
技术(44588)
业经(40821)
财经(37061)
(35222)
经济研究(34475)
(31847)
问题(30232)
(27608)
技术经济(26188)
科技(25844)
图书(24470)
统计(24037)
业大(23997)
理论(23766)
现代(23291)
共检索到7661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智  刘雨姗  刘雨松  
本文基于CFPS2014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对金融支持对农户创业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地区金融对农户创业的支持状况各不相同,东部经济发达省市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能够产生有效支持,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市的正规金融对农户创业不能产生有效支持。针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户创业所遇到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金融机构"逆向选择"等市场失灵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机构体系;普及金融知识,构建农户创业氛围;改善基础设施,消除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金杰  李启航  
农村电子商务具有技术和市场环境的双重特征,使其成为我国农村重要的创业环境因素。理论上看,本文认为电子商务可能通过改善农村居民知识存量、知识有效性和知识路径等提升或削弱多维度教育对农村居民创业选择的影响。本文利用CFPS2014和CHIPS2013微观调查数据,匹配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电子商务使得农村居民创业选择对于学历教育的依赖性降低,而是可能依赖电子商务带来的全球化、数据化、平台化的市场信息与知识;电子商务增加了基于亲缘地缘交流中的有效内容,使得默会知识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勇  
文章将食品价格波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具体到对户主不同年龄与地区家庭消费的影响。文章利用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12年地区投入产出表,估计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得到QUAIDS模型中的消费品价格数据。然后,文章采用CFPS2014数据,在QUAIDS模型中加入反映家庭所在地区和户主年龄的人口特征变量,研究食品价格波动对户主不同年龄与地区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后,文章利用补偿变动方法研究食品价格波动对户主不同年龄与地区家庭福利的影响。福利分析结果表明为提高家庭福利,政府应该首先稳定东部地区户主年龄超过65岁家庭食品价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丽娟  汤晓晓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Kakwani指数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高互联网信息可得性有效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户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差异化影响,覆盖广度的影响效应最显著,而使用深度不显著。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纯农业型和纯非农业型农户收入不平等抑制效应更显著。最后,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引导农户增加知识储备进而提高金融素养,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渗透发展,打破农村“金融排斥”和“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应良  高静  张建峰  
本文利用939份创业农户样本,采用logistic、probit计量模型分析创业农户正规金融约束状态及成因。研究发现,创业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意愿强烈,60%以上农户处于金融约束状态。处于创业早期发展阶段、规模化种养业农户主要受需求型金融约束;处于创业发展阶段、创业业态具有创新性的农户主要受供给型金融约束,期望得到贷款额度高,难以满足银行抵押担保。基于此,提出"信用融资、项目融资、联合融资"模式,走出抵押融资困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晓明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的数据考察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发现被征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明显,总体就业质量良好。通过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后发现:人力资本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就业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家庭禀赋则主要对就业分化产生影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非学历教育、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能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民的非农就业几率;完全被征地农民比部分被征地农民更易实现非农就业。被征地农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戚晓明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的数据考察了我国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发现被征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明显,总体就业质量良好。通过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和家庭禀赋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及就业质量的影响后发现:人力资本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分化、就业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家庭禀赋则主要对就业分化产生影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非学历教育、家庭年收入、母亲受教育年限能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民的非农就业几率;完全被征地农民比部分被征地农民更易实现非农就业。被征地农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质量却越低;健康水平越高,就业质量越高。此外,年龄、地区类型、征地补偿状况等控制变量也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诗涵  丁从明  
论文重点研究了社会信任与关系型融资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CFPS(2014)微观数据,发现信任水平越高的债权人,越愿意提供关系型融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信任对非正式融资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地区,在年龄结构上主要集中于25~50岁的年龄范围。考虑到可能的内生性估计偏误,文章不仅要解决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宗族力量等遗漏变量问题,还利用"南稻北麦"的种植方式作为社会信任的工具变量进行IV估计,进一步证实信任对关系型融资的因果效应。结果显示,在正式金融制度短缺的落后地区,积累社会资本、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对于促进非正式金融市场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金融需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最后针对关系型融资的互联网化和乡村宗族文化式微下社会信任作用的不断消解问题,提出一些政策指导。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董晓林  孙楠  吴文琪  
在中国农村地区,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稀缺的金融资本往往制约了农户的创业决策。本文以静态职业选择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人力资本、家庭融资对农户创业决策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CFPS2016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家庭融资对农户创业决策的直接影响和联动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村家庭受访者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工作经历以及家庭正规和非正规融资的规模,对农户创业决策具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扩大外部融资规模对人力资本水平不同农户的创业决策影响不同。对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农户来说,外部融资支持政策对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不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陈炎   赵辉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户分化的态势逐渐显现,兼业农户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流群体。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提供有利契机,但能否以及如何对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机制检验发现,收入多样性和社会互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兼业程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兼农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增强主流农户信贷可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琴   王艺容   余新平   赵丙奇  
脱贫攻坚胜利意味着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在发展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多维度的特点。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关系着我国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基于农户的五维资本与不平等的多维表现,通过建立资本与能力的关系,构建普惠金融缓解多维不平等的理论框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CFPS微观数据和A-F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果。研究表明:(1)普惠金融通过储蓄、信贷和保险等形式,直接增加农户金融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从而缓解多维不平等;(2)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间接增加农户物质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改善对物质、人力和社会不平等的缓解效应;(3)普惠金融对多维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具有环境异质性特点,在东部地区和在信心家庭中降低陷入多维不平等的概率分别高于西部地区和无信心家庭。因此,在精准识别多维不平等人群和改善内外环境基础之上,应持续推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提升农户金融的可获得性和适配性,从而缓解农村不平等,助力共同富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叶金珍  王勇  
相亲结婚是否靠谱?随着单身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该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按照理论-实证的研究路线,首先,建立了包含相亲和自由恋爱的理论模型。结果发现,自由恋爱式婚姻比相亲式婚姻的效用更高,而相亲式婚姻比自由恋爱式婚姻更稳定。实证方面,我们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建立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分析相亲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建立离散时间Logistic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相亲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和理论假说一致,即相亲降低了婚姻满意度,但也导致了更稳定的婚姻。进一步地,本文采用Heckoprobit模型和Heckprobit模型来纠正样本的选择性偏差,并结合工具变量法和CMP估计法来克服相亲的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再次验证了理论假说。此外,基于KHB方法的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精神匹配度是相亲影响婚姻满意度的显著作用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静  肖攀  阎晓萌  
结合CFPS微观面板数据和Logit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的影响效应与交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两类贫困。非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健康贫困和多维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而正规金融正向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与能力提升机会贫困,负向抑制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社会资本与农村金融交互影响农户家庭多维贫困转化,社会资本的增强不仅强化了非正规金融促进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正向效应与抑制家庭陷入健康贫困的负向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正规金融促进家庭收入贫困缓解的正向效应。在社会资本作用下,非正规金融促进农户家庭脱离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强,而正规金融抑制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天宇   张士云  
数字金融的发展在促进农户创业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DHM模型对数字金融、风险偏好与农户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创业决策与绩效,随着农村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农户的创业行为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和风险偏好将促进农户进行非农机会型创业,同时减少农户进行生存型创业的概率。由此提出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助力非农机会型创业者稳定其创业结构,对生存型创业者进行点对点帮扶,以促其创业转型成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芳  罗剑朝  Yvon Martel  
以陕西省铜川市286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收支情况及农村金融供给市场特征等因素对农户的金融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特征组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差异性显著。论文认为:应鼓励社会资本向农村金融市场转移,充分调动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的积极性;在农村金融供给上,要针对不同特征农户金融需求特点,优化供给资源,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