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04)
2023(19840)
2022(16897)
2021(15653)
2020(13330)
2019(30075)
2018(29517)
2017(56691)
2016(30593)
2015(34106)
2014(33097)
2013(32695)
2012(29627)
2011(26421)
2010(26375)
2009(24262)
2008(22880)
2007(20058)
2006(17341)
2005(14789)
作者
(86468)
(72227)
(71594)
(67842)
(45729)
(34666)
(32369)
(28224)
(27361)
(25446)
(24336)
(24175)
(22711)
(22639)
(22453)
(22065)
(21548)
(21434)
(20743)
(20589)
(17831)
(17582)
(17492)
(16390)
(16210)
(15981)
(15936)
(15746)
(14475)
(14212)
学科
(118088)
经济(117971)
(92155)
管理(91914)
(78595)
企业(78595)
方法(56211)
数学(48924)
数学方法(48333)
(34318)
中国(34296)
(31615)
(28536)
金融(28534)
业经(28375)
(27302)
银行(27231)
(26103)
地方(24905)
技术(24594)
(24307)
(24193)
(23488)
财务(23409)
财务管理(23369)
企业财务(22319)
农业(21600)
(21470)
贸易(21452)
(20868)
机构
学院(420285)
大学(419942)
管理(168816)
(168554)
经济(165130)
理学(147627)
理学院(146073)
管理学(143447)
管理学院(142707)
研究(136333)
中国(105811)
(87657)
科学(85313)
(76923)
(71504)
(67118)
业大(66152)
中心(64360)
财经(62501)
研究所(61623)
(59871)
(57133)
农业(56416)
北京(54291)
(51935)
经济学(51440)
师范(51289)
(49648)
(48937)
财经大学(47021)
基金
项目(297157)
科学(233788)
基金(216426)
研究(212190)
(190427)
国家(188868)
科学基金(162853)
社会(134936)
社会科(128176)
社会科学(128144)
(117168)
基金项目(115326)
自然(107804)
自然科(105398)
自然科学(105370)
自然科学基金(103510)
(98195)
教育(97713)
资助(88703)
编号(84733)
重点(66734)
成果(66201)
(64965)
(64749)
(63221)
创新(60230)
课题(58099)
科研(57180)
国家社会(55936)
教育部(55615)
期刊
(172989)
经济(172989)
研究(116601)
中国(78438)
学报(70222)
(63492)
科学(62786)
管理(61937)
(60001)
大学(53203)
学学(50712)
(45317)
金融(45317)
农业(43312)
教育(42526)
技术(37469)
财经(30170)
业经(29466)
经济研究(28672)
(25950)
(23441)
科技(22430)
问题(22306)
技术经济(20977)
(20069)
理论(19241)
商业(19006)
图书(18542)
业大(18318)
现代(18178)
共检索到600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凯轩  袁潮清  
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而技术创新能力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以29家光伏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索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以及企业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光伏企业的绩效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在金融支持的三种路径中,银行信贷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从而正向影响企业的绩效。政府补助不利于光伏企业绩效的提升,但是政府补助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进而能部分遮掩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负面效应。股权融资对光伏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也未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合江  
本文将知识网络分为内部和外部知识网络,利用来自于江苏省光伏企业中高层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211份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内外部知识网络对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内部影响略高于外部;技术能力在知识网络与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府行为具有调节效应:政府研发补贴拉动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杠杆效应;电价补贴促进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驱动效应;而政府产业规划调节效应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丽萍  朱险峰  胡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国家对农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基于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加工、制造、流通及服务等全产业链视角,以2007-2019年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政府研发支持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支持有效促进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并通过研发投入作用于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政府研发支持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企业的研发扶持力度、加强对研发支持资金的监管等政策建议,以期真正发挥政府研发支持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永发  陈舒阳  罗媞  
产业政策是政府引导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工具,影响着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基于中国大陆A股82家光伏上市公司、52家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清晰集QCA方法,从选择水平、激励水平和介入水平3个维度探索产业政策与其它因素共同引致高/低层次商业模式创新的组合方式。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不同属性水平的作用路径不同;高层次和低层次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并非简单的对称关系,也不是单一条件就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还需要依赖不同条件之间的组合;产业政策不同属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最后,通过设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标准,为优化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提供可行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一乔  赵鑫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看,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了规律性的地域差异,促进作用强度与金融集聚水平成反比。从中介效应看,技术创新在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33.59%。此外,受各地区技术创新转化能力的影响,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弱。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应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资源的吸引力,为金融集聚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保持金融集聚在合理发展区间,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森  林爱梅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在对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之间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依据中介效应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并进一步推动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即金融发展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在不考虑技术创新中介效应时,金融相关率和金融效率两个指标都显著地促进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加入技术创新中介变量后,技术创新对能源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高R&D经费支出和专利申请授权数来间接促进能源效率改进,且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具有稳健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鸿源  袁潮清  
我国宏观产业政策的持续投入与微观光伏企业难以突破自身核心技术创新瓶颈的矛盾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解答。本文选取沪深A股中的41家光伏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梳理了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85项光伏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2009—2020年为时间跨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区域创新体系这一异质性因素检验其在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创新指标和创新环境指标在上述传导过程中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鲍晓娜  范晓男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是现实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从微观企业层面,基于金融化视角,以“R&D-创新-生产率”(CDM)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化因素进行扩展,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创新投入强度越小;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决策、创新投入强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企业所有权异质性;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化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投入进而影响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得到对新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提升生产率的启示为:企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应理性决策,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持续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政府需要了解金融化对于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对生产率提升产生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实体企业在经营、资产配置等决策中作出正确选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玉山  陆远权  王拓  
本文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2005—2015年省际层面数据,在重新构建金融支持指数并综合测算出口复杂度的基础上,将金融支持、技术创新与出口复杂度及其影响因素纳入计量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结果发现:(1)金融支持和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出口复杂度;(2)技术创新对出口复杂度的整体提升效应因金融支持而加强;且金融支持力度达到一定临界值,技术创新的这种影响更为突出;(3)对于规模较大、外向度较高、经济绩效较好的企业来说,金融支持对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4)金融支持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投入、转化与外溢等途径对出口复杂度产生提升效应。本文为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中国产业质量优势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明喜  
本文首先归纳科技金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且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的原因。基于工作实际,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两年来我国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实践,包括科技金融工作机制与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各领域进展突出,综合创新不断涌现,服务平台快速发展,科技金融区域特色逐渐凸显。本文剖析了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振  程鸿雁  
基于创新理论,将技术创新能力引入国际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利用2010~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负向影响公司绩效;国际化程度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公司绩效;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且为"遮掩效应"。结论拓展了国际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研究,为其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提升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熊胜绪  方晓波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补资产对渐进性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通过中国医药制造、电子信息和电气设备制造等三个行业103家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企业互补资产的积累有利于渐进性技术创新,但不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不同类的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所不同,互补生产制造和人力资产不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而互补营销资产的积累有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华  樊东坡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把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采用最新面板数据,以股权激励双重效应为基础,以三次方回归模型为工具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然后基于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N形曲线关系,而非倒U性曲线。当高管持股比例低于20%或者大于45%时,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地位;反之则以壕沟效应为主。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开始发挥抑制作用所需要的高管持股比例更低一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许华  樊东坡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必由之路。把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研究拓展到整个A股市场,采用最新面板数据,以股权激励双重效应为基础,以三次方回归模型为工具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然后基于产权性质,将上市公司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股权激励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N形曲线关系,而非倒U性曲线。当高管持股比例低于20%或者大于45%时,股权激励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利益趋同效应占主导地位;反之则以壕沟效应为主。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对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葛俊  吴舟  
本文在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国资委控股的4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企业创新财力投入、人力投入、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力度、市场集中度等因素与国有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就此提出了提高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