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6)
- 2023(11093)
- 2022(8858)
- 2021(7914)
- 2020(6670)
- 2019(14622)
- 2018(14255)
- 2017(27442)
- 2016(14354)
- 2015(15812)
- 2014(15650)
- 2013(15514)
- 2012(13930)
- 2011(12323)
- 2010(12868)
- 2009(13033)
- 2008(12333)
- 2007(11463)
- 2006(10306)
- 2005(9829)
- 学科
- 业(78395)
- 企(72636)
- 企业(72636)
- 济(64188)
- 经济(64072)
- 管理(64022)
- 业经(28359)
- 财(27781)
- 融(26508)
- 金融(26506)
- 农(25220)
- 方法(24366)
- 银(24125)
- 银行(24119)
- 行(23394)
- 制(22042)
- 中国(21409)
- 务(20920)
- 财务(20893)
- 财务管理(20870)
- 企业财务(19830)
- 农业(18936)
- 数学(16826)
- 数学方法(16731)
- 体(15963)
- 技术(15785)
- 体制(14256)
- 策(13744)
- 理论(13216)
- 划(13177)
- 机构
- 学院(210478)
- 大学(203627)
- 济(94334)
- 经济(92573)
- 管理(86530)
- 理学(73453)
- 理学院(72865)
- 管理学(72138)
- 管理学院(71746)
- 研究(62429)
- 中国(58920)
- 财(50596)
- 京(41044)
- 财经(38740)
- 经(34958)
- 江(33525)
- 农(32530)
- 科学(32029)
- 中心(31111)
- 所(29602)
- 经济学(29162)
- 财经大学(28467)
- 州(26526)
- 经济学院(26357)
- 业大(26332)
- 商学(26082)
- 商学院(25856)
- 研究所(25731)
- 北京(25558)
- 农业(25006)
- 基金
- 项目(129101)
- 科学(104634)
- 研究(100219)
- 基金(95875)
- 家(79965)
- 国家(79145)
- 科学基金(71328)
- 社会(67495)
- 社会科(64131)
- 社会科学(64119)
- 省(51673)
- 基金项目(50478)
- 教育(44287)
- 自然(43183)
- 自然科(42237)
- 自然科学(42228)
- 自然科学基金(41570)
- 划(40538)
- 编号(39961)
- 资助(38031)
- 制(32267)
- 业(32170)
- 成果(32168)
- 创(31312)
- 部(29067)
- 重点(28326)
- 创新(28251)
- 国家社会(28200)
- 发(28064)
- 课题(27193)
- 期刊
- 济(112972)
- 经济(112972)
- 研究(65953)
- 财(44440)
- 中国(43627)
- 管理(38662)
- 融(37413)
- 金融(37413)
- 农(33565)
- 科学(24920)
- 学报(23066)
- 农业(22132)
- 业经(20862)
- 财经(20420)
- 大学(19836)
- 学学(19192)
- 技术(19167)
- 经(17510)
- 经济研究(16881)
- 教育(15323)
- 问题(14054)
- 财会(13202)
- 业(12866)
- 技术经济(12460)
- 现代(11739)
- 会计(11039)
- 世界(10902)
- 贸(10720)
- 商业(10426)
- 经济管理(9967)
共检索到333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小亚 李建强 王琰
制造业的崛起有金融发达的源头,强大的金融服务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我国制造业的振兴同样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制造业"空心化"现象及其成因2012年我国企业500强中的5家商业银行利润总和已超过272家制造业企业利润总和(见表1)。制造业与银行业之间盈利水平的悬殊反差,将会诱使更多经济资源不断"弃实投虚",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衡,这说明我国制造业已出现"空心化"隐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丧失价格竞争优势,尤其是很多创新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出口渠道已经严重受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俊正 付丽丽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两化融合)对支撑装备制造业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化融合发展测评对国家政策制定、行业管理指导以及企业经营决策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在汲取先前研究方法优点的基础上,结合战略地图理论的核心思想,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行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内涵,进行了两化融合价值增值逻辑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测评技术路线。
关键词:
两化融合 测评 产业振兴 装备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孟辰 卢季诺
本文立足国际商务学的理论背景和框架,对美国当前的制造业振兴计划及其前景和潜在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论是,受政策、成本和需求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美国当前的制造业回流和复苏迹象恐难以长期持续。对中国而言,短期内出口仍将保持竞争力,但美国新一轮的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以及中国结构性调整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不容忽视,中美的相对竞争力变化趋势值得密切跟踪。最后,本文对中国出口和利用外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葛建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大力发展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是推动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从世界制造业发展的经验看,发达国家都是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国家,而欠发达的、发展缓慢的国家都是制造业不发达、结构升级困难的国家。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出发,分别从市场开放、技术创新以及政府保护的角度阐述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产业成长 幼稚产业保护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安玉兴 田华 耿乃国
装备制造业中的产权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国家要对这一产业有控制能力,而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以及经济技术特征的变化又使得混合产权结构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郭月梅 陈远燕 潘立威
湖北省由当初的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重要工业基地的辉煌逐步陷入当前的工业增长乏力,制造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是:工业经济体制结构不合理,现代制造业存在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障碍、体制性弊端。为了振兴湖北现代制造业,应制订振兴湖北现代制造业专项计划、建设湖北现代制造业聚集区、提高优势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支持现代制造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
关键词:
湖北 老工业基地 现代制造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伟福
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为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目前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趋势的分析,根据云南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比较优势,提出了云南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发展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云平
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经济结构畸形日益严重、发展成本日益上升、经济体制改革桎梏、增长空间收窄等问题,振兴实体经济和壮大制造业,关键要做好的工作:一是把握实体经济发展规律,精准实体经济振兴方向;二是突出重点领域转型发展,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三是降低实体经济外部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五是深化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拓宽实体经济增长空间。
关键词:
实体经济 制造业 振兴 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波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保证,也是提高甘肃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如何为振兴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甘肃省装备制造业,提出人才开发与配置的思路、方法与措施,以期对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人才 开发与配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鲁成 吴菲菲 李阳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战略思考。本文认为制造业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并分析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创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新 制造业 战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牛子恒 邹宗森
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动摇了制造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本文针对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基于中国2011—202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引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准自然实验,综合探究了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其中,激励企业创新投资和提高实体资产收益率是重要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智能制造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的作用效果仅存在于东部地区以及中、低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及高行业竞争和融资约束环境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进一步讨论证实,生产型智能制造模式和协同型智能制造模式均可以遏制制造业企业“脱实向虚”,但后者作用效果更强。本文相关研究结论提供了一项振兴实体经济的新证据并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支撑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童书玮 盛朴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姚博
近年来,以产业链真实交易活动为基础的数字供应链金融取得快速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借贷,它有效地解决了成长型制造业中小企业的经营不稳定、信用不足、资产欠缺所导致的融资困境。本文首先分析数字供应链金融的特征及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区别,接着分析数字供应链金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之后列举了数字供应链金融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四种模式:商业银行主导、产业链核心企业主导、第三方物流主导、电商平台巨头主导,最后对数字供应链金融和制造业结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数字金融 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晓刚
金融要支持制造业"聚合力"、支持制造业"强科技"、支持制造业"绿转型"、支持制造业"综合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遵循发展规律、抢抓战略机遇的必然选择。2016年泰州市获批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试验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